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51346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含的无言之美。教学重难点: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领略其中蕴含的无言之美。教学准备:幻灯片、学生搜集有关古诗诗人的资料,搜集关于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质疑释题。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李白一起欣赏了安徽省天门山磅礴奇诡、鬼斧神工的自然美。今天新的旅程把我们带到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西湖,我们也请来了一位新的导游,他的名字叫苏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小船跟随他去看看杭州的西湖吧(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2、 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 b、西湖上 湖上 c、干什么饮酒聊天3、题目往往是古诗的题眼,读懂了诗题,我们也就知道了古诗主要讲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4、指明学生再次美美的把题目读一读。(设计理念:题目是文章的题眼,通过解读题眼把握古诗主要内容是学习古诗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二、 美读,初步感悟景色之美1、 幻灯片出示诗歌,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学生齐读古诗3、 读准古诗每个字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这节奏和韵味怎么读出来呢?老师在这里教同学们一种方法,第一、第二声读慢一些,第三、第四声读快一些。请同学自己试试,看看是不是跟刚刚读的时候感觉不一样呢。4、 学生展示朗读5、 节奏和韵味都没问题了,那么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出诗的情感该怎么办呢?那么就跟随诗人,走进诗句,走进西湖,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能行吗?(设计理念:朗读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手段,通过齐读、生自由读、男生读、女生读、赛读等多种读书方法,感悟古诗的意蕴。同时结合回忆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三、入境,感悟西湖之美(一)领略西湖晴雨天之美1、从诗题中,我们已经知道诗人苏轼看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诗中哪几句在写诗人看到的风景呢?板书:出示前两句(生齐读)2、西湖的晴天是怎样的?雨天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色呢?从诗中找找那个词能反映出来呢?(晴方好 雨亦奇)3、是啊,在诗人的眼中,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一样美丽多姿,令人心神陶醉。苏轼泛舟在晴天的西湖上,不由感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乘船在雨天的西湖上,对着蒙蒙细雨低声吟唱道山色空蒙雨亦奇。(二)领略西施无言之美1、诗人在一天之内享受到了晴天和雨天的西湖之美,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苏轼会感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这是美啊!在这里诗人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西子)也就是西施,四大美女之一,有谁能够说说你说知道的西施呢?(补充课外资料: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国人,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的经典传说。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西施也与南威并称“威施”,均是美女的代称。)3、 不管化淡妆还是浓妆,在苏轼的眼里,西湖和西施一样都是美得令人心醉,那么同学们,难道苏轼真的看见过西施吗?4、 世人皆知西施美,却又无人有幸见识其美。我们所知道关于西施的美都是口耳相传,抑或是书上涉猎。现在请同学拿出纸笔,在纸上写写你心中的西施。(设计理念:诗人未见过西施,却把西施比作了西湖,这种无言之美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通过小练笔拓展学生思维,积累语言的过程。)5、学生交流,说想象。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西施,西施的美美在无限,同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西湖,西湖的美不可言传、不可描摹,因为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总是相宜的。6、从此之后,人们也把西湖称为西子湖,就是因为苏轼的这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四、拓展想象1、同学们,雨中的西湖和晴天的西湖如此美,那你能不能其他美好的词汇描述西湖,如彩云、明月,写一写,说一说。(设计理念:通过比较,感受这种无言之美所营造的想象空间,是一种不可捉摸,语言无法表达的美)。五、知识积累1、课外搜集描写景色的古诗2、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无言之美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鹬蚌相争教案 湘教版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湘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寓言两侧中的一则,出自战国策燕策。这则寓言通过写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十分简短,语言生动有趣。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教学目标分析:1.学习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鹬蚌相争、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2. 抓重点语段,朗读、感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2. 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入文(一)揭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二)释题 1.了解鹬和蚌的特点 (1)师:认识鹬和蚌吗? (2)今天,老师把它们的图片带过来了,谁能根据字形猜猜,哪个是鹬?哪个是蚌? (3)师介绍鹬和蚌。 2.借题激疑,以“争”为突破口,引出教学主线。 (1)师:我们再来看“争”这个字,能给他组个词吗? (2)鹬和蚌到底为什么争?怎么争?争的结果怎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故事。 二、学文 (一)整体感知,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2.填空,梳理文脉河滩上,一只鹬啄住正在( )太阳的蚌,蚌毫不示弱,( )蚌壳,把鹬的长嘴( )住了。它们互不相让,结果渔翁( )地把它们捉了起来。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教师相机解释字词(3)多种形式练读(二)学习起因1.出示河蚌图片问:被暖暖的太阳晒着,河蚌会有什么感觉呢?也许他会说什?2. 出示鹬鸟图片师:可这时,来了只鹬鸟,它想干什么呢?3.河蚌又有什么表现呢?(三)聚焦“相争”1.鹬和蚌之间的斗争就开始了!那它们是怎么争的呢?(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画出鹬和蚌的话。) (四)学习相争的结果,体会寓意 1.师:就这样,鹬和蚌谁也不让谁,结果怎呢样呢?2.(出示图片)瞧,这渔翁,他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3.体会寓意3、 拓文 1.望着鹬和蚌,渔翁会怎么想呢? 2.这时候,鹬和蚌又会怎么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