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9748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地球表面的地形网络课教案教案背景:本课是“地球表面”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主要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通过网络教学,把科学课堂的大量知识延伸到网络的海量资料中去,增加科学课堂的容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课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分析:“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什么是地形呢,这就是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上专题网浏览资料和图片,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地形地貌,并丰富对其含义的认识。从学生网络浏览,扩大到观察更大范围的地形图,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个地球表面的形态。通过相关的网络图文资料收集信息,通过观察地形图上的颜色和符号标志,让学生了解到,整个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陆地分成的几大板块,以及陆地上的主要地形地貌。教学方法:1高山、平原等一些典型地形地貌具有自己的特点。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3按要求课前收集相关图片,并了解所收集的图片的地形特点,简单描述高山、平原、盆地等典型地形的特点。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盆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5通过地形图了解中国及世界地形地貌的相关信息,对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的知识充满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地形。6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网络环境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总结归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大致情况。难点: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习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和家乡地形图课件。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能反映自己去过地方的地形地貌的风景照片,注明地点和地形。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可以收集家人外出带回的照片或从杂志、书籍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教师先以课件展示自己(或朋友)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学生是否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地形,然后教师补充介绍它的地形及特点。你们去过什么地方旅游吗?能不能像老师刚才那样,拿着照片上来给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说说去过的地方的地名,有什么特点,知道是什么地形吗?交流我们看过的地形及特点1.学生交流、展示。先请24名学生带着照片,把他们亲自去过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2.教师讲解。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在介绍时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并出示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讲解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介绍网站内容。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辅导。(1)引导学生确定好要研究的问题,并写到论坛上。(2)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山地: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课件举例展示)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课件举例展示)平原:低平而宽广。(课件举例展示)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课件举例展示)盆地:周围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课件举例展示)3.了解家乡的地形。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大家知道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进行介绍。并把地形及特点填写在记录的表格中,为下面学生的活动作示范。4.交流、统计地形。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然后填写书上的地形统计观察图,并进行统计我们去过或看到过的地方有哪些地形。小组学生代表汇报。小结:我们知道的地形有哪些。过渡到下一个内容的学习:我国有哪些地形?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什么样的?出示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二、观察地形图1.了解学生对地形图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我们要了解地球的表面形态,最便捷的方法是观看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出示地形地球仪,请学生上台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吗,其他同学补充。2.教师讲解观察地形图的相关知识。(网页展示地形图)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高度地形,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 000米5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 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3.小组观察地形图。学生分小组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和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4.大组汇报。5.归纳小结。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归纳整理中国和整个地球表面地形的特点,比如:中国著名的平原、高山、高原、盆地、丘陵地的大概位置。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和比例,以及陆地上各种地形地貌的组成,等等。三、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知识1.教师启发。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如果学生说不上来,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启发,比如地球刚形成时,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你们知道喜马拉雅山还在长高吗,等等。2.教师小结。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中探究这个问题。四、课外作业1.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2.收集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注意收集火山和地震形成的地形地貌资料。教学反思: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本堂课的教学地点在我们网络教室,有每生一台计算机与因特网相连,解决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做法,为充分发挥其交互性的特点提供了条件,计算机象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学习的工具。不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活动并不是可以自发而深刻地进行的,必须进行有效的强化才能得到开启。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的:“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合理运用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在网页“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word教案一、授课教师:张玲芳(浙江省台州市双语学校)二、指导教师:王仙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室)三、教 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表面及地球内部有了基本的认识。从这课开始,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由地球外部的力量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文本把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作为认识这种外力作用引起地形地貌变化的开始。在学生眼里,岩石都是坚硬的,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但自然界的许多事实和现象告诉我们,坚硬的岩石也会发生变化。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发生变化的呢?教材通过探索岩石破碎的原因,认识温差、水、大气、生物等各种自然力对岩石的破坏作用风化作用。在分化作用下,坚硬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并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形成许多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变化是缓慢、不易觉察的。本课教材主要由“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和“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两部分组成。最后的拓展活动是调查家乡特殊的地质景观及地形形成的原因。第一部分: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教材中用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实验的方法。实验分别是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实际上,按分化的作用分,外力对岩石的分化作用分为物理分化及化学分化。教材提的基本上是物理分化。因此在教学上不要使学生理解成分化作用仅指物理分化,导致科学性错误。第二:认识分化。教材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流程图或文字、图画表示这个过程。流程图是一种整理信息的工具,它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种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某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顺序、步骤。学习画流程图,一方面是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过程与方法的能力之一。最后的拖长活动是调查家乡的自然景观及形成原因,是一个课外拓展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风化作用改变地形地貌有更多的了解。(二)教学目标:A、科学概念: 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B、过程与方法: 根据岩石变化的特点,尝试推测岩石变化的原因。 做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影响的模拟实验来验证推测。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 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描述实验中的现象,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的过程。 C、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过程与方法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欣赏自然界岩石变化形成的景观,获得美的体验。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冷热变化、流水、植物等对岩石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四)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小的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带盖塑料瓶、碎砖块。 教师演示:有关岩石风化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录象资料、植物根对岩石影响的实验装置和结果(提前准备)。 (五)教学过程:A、引入 1、出示实物:师:这是一块岩石谁来用这把锤子来敲,然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感受。指名学生上台敲2、出示图片师:这是一些各地的风景图片大家欣赏后有什么感受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3、引导质疑师:岩石很坚硬,除非我们用锤子敲,否则它们不会轻易破碎、断裂。可是在野外,山上的岩石都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往往堆着不少的碎石和沙,河道和海滩上的岩石都是圆圆的很光滑。我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吗? 4、引导学生猜测引起岩石模样发生变化的原因。 B、探索岩石变化的原因 根据学生的猜测来选择实验。 1、冷和热的作用。 猜测用酒精灯加热岩石,然后放入冷水中(模仿自然界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对岩石的作用),岩石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冷热对岩石的影响。 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2、流水的作用。 猜测将几块岩石放入有水的塑料瓶中剧烈晃动,岩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分小组实验活动:水的冲刷对岩石的影响。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3、植物的作用。 演示实验:向杯内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膏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入盛水的盘子。 出示豌豆发芽后的石膏(提早准备的)。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说一说从实验中知道了什么。 4、小结,延伸。 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现在我们能够解释山上的岩石为什么布满了裂缝,山脚下为什么堆满了碎石了吗? 我们能描述岩石风化的过程吗? 推测一下这些碎石再继续变化,会成什么样呢? C、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 1、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的杰作吧。 2、出示海南第一山和云南的路南石林的有关图片和资料,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成因。 3、尝试有选择地画出海南第一山或云南的路南石林的风化流程图。D、课外拓展活动 我们的家乡有没有特殊的地质景观呢?形成原因是什么呢?请课后好好去搜索调查一下吧!准备下节“家乡地质科考汇报会”的发言稿。五、教后感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课教材体系一目了然,按照它的体系上下来后,整节课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对坚硬的岩石为什么会改变模样有了基本认识。知道了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课堂上学生通过模拟冷热变化、流水、植物对岩石影响的实验来验证了学生自己的推测。学生还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想象并初步解释自然界中岩石变化的原因。学着用流程图或图画表示岩石风化过程。遗憾的是学生对课堂上的模拟实验和大自然的真正的风化作用的还不能有效的整和,课堂上的体验、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和实际总存在着一定的“缝隙”。为了填补这条缝隙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思路,课前我让学生去野外寻找大自然的杰作,把自己认为有什么特殊地质景观的地方拍下来,在查找质料找到原因准备在课堂上汇报。由于是学生经过实地考察后整理出的问题,课堂交流起来就很能切入到问题的要害。学生在理解了风化作用改变了地形地貌的概念后,在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风化作用的理解。这种变更教材顺序的方法教起来效果还好,但课前费时较多,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做不到,特别是城里的学生困难更大。教无定法只要学生有收获最大的困难,我们当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六、个人介绍张玲芳,台州市双语学校科学专职教师,小学高级,椒江区一星级教师,区科学教研大组成员,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撰写多篇论文在区、市获奖,多篇论文在区课改动态上发表,主持过区、市两级的课题,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