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word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43300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word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word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word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word教学反思我们来抽丝这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养蚕中第三课的内容。为了上好这个单元,我和学生一起养起了蚕宝宝,这样我才能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养蚕的发现和心得,也才能比较好地抓住养蚕的关键阶段开展教育活动。该课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抽丝的技能并从中体会生命创造的奇迹。 要想实现这个抽丝的过程,就必须克服一定的困难。养蚕活动进行到现在,大多数同学养的蚕已经吐丝结茧,我估计可以进行此活动了,于是课前通知每个小组至少带一个茧到下节课课堂上准备抽丝。经过课前的对话,我知道了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上好这堂课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在交流完抽丝的历史和它对人类的贡献之后,开始了有趣的抽丝活动。整个课堂学生沉浸在抽丝的乐趣当中,“太好了,我找到线头了。”“我们也找到了!”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说。“我们已经抽了5厘米长了。”“我们也抽了3厘米长了哎呀,断了。”“没关系,我们重新再来,一定能赢过他们。”“我们都抽不出来,怎么办?”“我来帮你试试看。”互助友爱的精神一览无遗。“现在各组比比看谁抽得最长?”我提了个建议。于是各组更是忙开了,有的负责抽丝,有的帮助拿茧,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等等,分工明确而有序。“老师,我们抽了80厘米就断了。”“我们抽了120厘米,也断了。”“没关系,先记录下来,继续抽,看能不能抽出更长的。”我鼓励说。“老师,你看,我们抽了很长了,可是看不清,实在不好测量,大约有3米了。”那个用完好蚕茧抽丝的小组汇报说。同学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时间,当交流时间到时他们还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东西。正是由于学生经历了如此丰富而有趣的活动过程,因此交流时每个人跟打开了的话匣子一样,有很多精彩的发现和收获。 我回顾这堂课,认为该课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课前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对学生已有认知的了解,对学生养蚕经历的了解,对学生养蚕情感的了解等等。然而这些都得归功于教师的亲身参与。如果我没有亲身参与学生的活动,就无法了解学生活动的过程,无法理解学生的情感,也更无法抓住实践的关键环节,那么课堂也就不会如此精彩,而且这种参与有时还需要走在学生的前头。在学生学习之前我已经有三年的养蚕经验了,抽丝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尤其是在抽丝工具的选择上,刚开始只知道必须用刷锅的竹刷和煮沸的开水才行。由于煮沸的开水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无法由学生来操作。于是我进行了一番探索实验,发现从热水瓶倒出来的七、八十度的温开水也可以抽出丝来,抽丝工具也不一定要用那么大的一把锅刷,只要其中的细细的一根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更加简便易行了。正是由于我对该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从而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下我们来抽丝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师:老师为你准备了这样一个物体,认识吗?生:丝,蚕,丝蚕,蚕茧师:这样的一个蚕茧,有什么用?生:做衣服,做棉被。师:还有什么?看来大家对蚕茧还是比较生疏的。老师来介绍一下,蚕茧抽出来的丝可以做衣服。还可以做棉丝被。看来这样的一个蚕茧,作用很大。师:这样一个蚕茧,把丝都抽出来,它有多少?二、观察蚕茧,了解抽丝的方法师:看看蚕茧,外面毛茸茸的丝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观察。师:这么大的蚕茧,它的丝都抽出来,丝有多长?生:1米。2米。3米。4米。5米。师:越来越长了。到底有多长呢?怎么办?生实验。师:你会抽丝吗?每个同学都试试看。能不能抽出一根丝?生抽丝。师: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受?生:很柔软。生;很容易断。师:是不是我们的抽丝方法有问题呢?我们看看传统的抽丝录象。视频:传统抽丝方法介绍。师:你有什么感受?生:它能做成衣服,真了不起。三、浸泡蚕茧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可能画面不太认识。那老师来介绍一下。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剿丝技术。那要把丝抽出来,先要干什么?生:放到水里,煮一下。师:今天我们不用煮,还有其他方法吗?生:用开水浸泡。师:恩,今天我们就采用你的方法。在浸泡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建议。先把外面的乱丝清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杯子,里面放了些小苏打,这样可以减少浸泡的时间。在浸泡的时候,蚕茧浮上来,怎么办?生:用棍子按下去。师:老师给 准备了一双筷子。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做做。师:这个浸泡就不是一分钟的事了,大约需要五分钟。为了节省时间,我们每个组的蚕茧都先浸泡起来。生浸泡蚕茧。四、抽丝方法指导师:请组长按住蚕茧,其他同学都坐下,看老师这里。假如这个蚕茧已经浸泡好了,那该从哪里开始抽丝呢?生;要找到头。师:哪里找到头呢?看老师这里(教师演示)你看到什么?生:丝。师:老师继续拉,这时候有好几根丝,继续拉,拉到发现只有一根丝了,那老师恭喜你,找到丝头了。师:老师继续拉,这时候拉不上去了,怎么办?老师不希望大家离开位置,怎么办?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纸筒,我们把丝绕在上面。师:绕丝的时候,我们先测量出一圈是多少长度,老师告诉你大约是25厘米。当绕好了以后,我们去算丝的长度。25厘米*圈数。师:会做了什么,如果万一忘记了,还可以看投影中的提示。(抽)五、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部分小组的丝头断了重新比较难找。个别组的绕丝方法比较慢。)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丝先抽到这里,请把卷筒和丝都放回实验盘。六、汇报交流师:刚才的抽丝有什么感觉?生:很难,容易断。生:很长,好象抽不完。师;我们现在汇报一下各组的抽丝长度。组别 圈数 长度(米)1 114 25.82 168 423 200 504 210 52.15 160 406 170 42.57 190 47.58 220 559 170 42.510 169 42.25师:最长的是第几组,多少米?生:第八组,55米。师:没有抽完怎么办?生:带回去抽。师:恩,能不能完成?到时候还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师:刚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说了,对表现好的组进行奖励。今天第八组表现的最好,每个人奖励一个蚕茧,回家可以和爸爸 妈妈一起抽。另外第三组也表现的很好,老师也进行奖励。其他的组要加油了。下课。3.我们来抽丝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养蚕”单元中的第3 课。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学生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对“养蚕抽丝传说”的了解,对丝绸之路的认识,使学生知道我国养蚕历史的悠久,产生蚕茧作用真大的感受,进而对下列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一个茧能抽多少丝?将一个茧上的丝抽完要多长时间?织成一件精美的丝织品需要发挥多少人的聪明才智等等。完成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也就是在逐步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中制定的“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事物,乐于探究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的目标。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知道了蚕的一生变化情况,了解并欣赏到了一些美丽的丝织品,也知道我国的杭州、苏州等地的丝织品非常有名,但是不知道是如何将茧上的丝编织成一件件美丽的丝织品的。而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自学会如何抽丝,在抽丝活动中享受探究的乐趣;同时又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从而意识到机械抽丝的优越性,即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教学课件上,事先准备一些养蚕抽丝的传说故事以及有关丝绸之路、真丝织物的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一方面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养蚕抽丝的悠久历史,国外的养蚕抽丝技术都是从我国传过去的;蚕丝是绿色环保产品的代表之一。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培养美感,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关于抽丝活动,虽说学生大都养了蚕,但却少有人经历过这一活动,感性认识非常缺乏。为此,我们结合江苏养蚕业比较发达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到当地缫丝厂进行参观访问,或者到缫丝厂拍摄相关的录像,帮助学生减少一些关于缫丝的认知障碍。在教学材料上,最重要的是抽丝活动中蚕茧的准备。通过前面的养蚕活动,学生已经知道了蚕茧经过10天左右就要孵化出蚕蛾,进行下一代生命的繁衍;抽丝用的蚕茧一定不能用穿头茧或破裂茧。为此,在这之前教师要先对蚕茧做一简单的杀蛹处理,可用微波炉慢火烘茧杀蛹,也可放在烧开水的锅盖上进行这一活动。蚕茧的选取在本课的实践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的处理上,教师要体现出先行者、组织者的特点。为了保证抽丝时茧丝能连续不断地顺序离解,需要进行煮茧。煮茧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将这一工作准备好。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比较抽象,而对于数量单位用得比较多,认识也比较深。所以,在抽丝活动时教师可出示事先抽的绕在纸筒上的丝,请同学猜猜在上面绕了多少圈,如何计算它的长度,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抽丝活动。由于抽丝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抽完一个茧上的丝起码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为了保持学生的一份好奇心,可让小组同学轮流着每人抽一分钟,记录下每人每次的圈数,然后利用数学知识算出抽丝的圈数和丝的长度,这也使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迁移利用。同时,为了保持视觉上的刺激,可在茧水中滴入少许颜料,使得抽出的丝与缠绕物之间颜色区分度大。根据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确定如下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如何抽丝;初步学会如何测量蚕丝的长度。知识与技能知道真丝织物与蚕丝的关系;知道抽丝的简单步骤;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悠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抽丝成功的乐趣;感受养蚕抽丝对世界物质与文化交流的作用。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不畏辛劳,终于收获了一个个雪白的蚕茧。那么,这一个个蚕茧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汇报:蚕茧可以抽成丝,织成美丽的丝织品。【评析】本环节用总结性的语言导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回忆,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表示认可,产生情感上的愉悦,有利于进入新课的学习。二、观看音像资料,产生探究的欲望1.谈话: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关于养蚕抽丝的传说、美丽的丝织品、缫丝过程等的投影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2.学生观看,汇报:知道了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养蚕抽丝历史悠久,传说是嫘祖在五千年前就教会人们养蚕抽丝了,她被后人尊为蚕神;我国的蚕丝业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美丽的丝织品是用蚕丝织成的。【评析】通过观看音像资料,学生对养蚕抽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进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三、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并汇报交流1.谈话: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丝织品是由蚕丝织成的,那你们知道如何进行抽丝吗?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材料准备:每组一个浸泡在开水中已近10分钟的蚕茧、滴了一些颜料的蚕水、一个用硬纸板做成的纸筒。操作要求:先用铅笔钩住蚕茧外表的浮丝,转动后找出丝头;再将丝头缠绕在纸筒上,转动纸筒即可抽丝。操作分工:大家轮流抽丝,每人每次一分钟,其他同学帮着记录时间和抽丝的圈数,最后算出总的用时及缠绕的圈数,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3.学生分组活动,汇报交流。【评析】抽丝,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未经历过,毫无经验可谈。为此,教师要对这一操作活动作具体指导。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的因素,教师将此活动设计成每人每次抽丝一分钟,既满足了每一个同学的表现欲,又避免了因疲劳而产生的厌倦心理,注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片断赏析“抽丝活动”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观察我这儿的一个纸筒,上面缠绕了红颜色的蚕丝。生:哇,多好看哦!上面还有光泽呢!生: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师:请你们猜一猜,这个纸筒上的蚕丝有多少圈?我花了多长时间将茧上的丝抽完的?生:100圈。生:不止吧,我想应该有200圈。生:最多不超过500圈。教师演示如何抽丝,并请学生代表上来操作。生:真有趣,不过手有点酸。生:我好紧张,生怕丝断了。师:在进行抽丝时,小组同学准备怎样合作?生:一个人在抽丝时,其他同学帮着记圈数,记时间。师:老师建议你们可轮流着抽丝,每人每次抽一分钟,这样就不会感到手酸。学生分组操作。生:我们已绕了500圈,还未看出茧有什么变化呢。生:我们抽的丝虽然比我们的头发丝还要细很多,但只要我们不碰到丝,它就不会断。生:蚕茧虽然是浸在水中的,但只要一绕在纸筒上就干了。生:老师,我们已看到茧里面的蛹了,黑黑的,丝已断了。师:这包有蚕蛹的不可再抽丝的部分的丝称为蛹衣。生:我们用乱丝将纸筒围了一圈量出了它的长度为15厘米。生:我们一共抽了约6000圈,可以得出一个茧上丝的长度约为900米。生:哇,这么多!真没想到!【片断评析】学生很少见过抽丝活动,更别说亲身经历这一活动了。教师创设抽丝的情景问题,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目的是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产生探究欲望。抽丝是一个漫长而细心的活动,教学中教师能舍得化时间让学生亲历这一探究活动,并且在活动中注意保持和发展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持久性,真正体现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我们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经历是深刻的,体验是真切的,感受是丰富的。可见,抽丝活动真正使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了协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