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山东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9469 上传时间:2020-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山东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山东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山东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三年级品社下册我的邻里乡亲教案 山东版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教育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中的第三课我的邻里乡亲。教材主要安排了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假如有了冲突和活动天地等四个板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学情分析:品德与社会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那样融合,事先调查了三(3)班的学生,发觉学生所住的小区之中,邻里之间交往还较密切,但学生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自觉性认识不强,这也是品德导行的主要难点所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快乐2、 能力目标:能经常帮助邻居。3、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邻里关系,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邻里关系,感受邻里互帮互助的快乐。 课前准备:1、 教师制作课件。2、 学生搜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故事。教学过程:一、齐读儿歌,导入新课。师: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不是我们的家人,但有时对我们比家人还亲;邻里之间的情感有时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学生活动:齐读儿歌邻里歌。(课件出示)二、 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1、师:你知道这首儿歌讲的什么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三课:我的邻里乡亲。(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交流内容,小组交流:(1)认识你的邻居吗?(2)你家和邻居来往吗?(3)平常见面打招呼吗?(4)和邻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吗?(5)你认为邻里关系有哪几种?3、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一)、歌曲导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欣赏一下吧!2、播放歌曲和谐邻里一家亲。3、谁听出来了,歌曲中唱的什么呀?4、师:是呀,和谐邻里一家亲。邻居不是我们的家人,有时却胜似家人;邻居没有血缘关系,有时却是最亲最近的人。我们这节课的活动主题就是“我的邻里乡亲”。(板书)(二)讨论交流:我与邻居的故事1、我们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的邻里之间亲如一家,有的可能很少来往。请同学们把与邻居之间发生的故事了,先在小组内聊一聊.2、生小组交流,师巡视。3、谁想说一说与邻居之间的故事?4、师:听了同学们讲的故事,不由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远亲不如近邻”(板书)。5、谁知道“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6、师:亲戚朋友一般相隔较远,不常见面;而与邻居却是门对门,面对面,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与邻里之间一定还有很多互相帮助的故事。二、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1、课件出示课本49页图,观察讨论:邻里之间是如何互相帮助的,猜猜他们当时的心情。2、一个小区今年被评为“文明小区”,为什么呢?你觉得他们关系怎样?3、平时与邻居相处时还应注意什么?三、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1、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课件出示邻居帮助我们的几个情景。3、你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们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4、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5、小结:点点滴滴的小事,就能汇聚成邻里互助的美谈,当互助乐助在我们身边生根、发芽,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的美好。孩子们,让我们共同伸出“助”人之手,共创我们美好的邻里关系吧!板书设计: 我的邻里乡亲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反思:我的邻里乡亲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一书中最后一个单元第三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讨论交流和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邻里之间的关系,明白当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解决。回顾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使学生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受到教育。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到位,评价语言富第二课时:假如有了冲突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邻里和睦相处的重要以及为他人着想的快乐2、 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正确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技巧,不给邻里添麻烦3、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邻里关系,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知道宽容理解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课前准备:1、 学生调查邻里之间经常因为什么而发生矛盾。2、 学生搜集古今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故事。3、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解决矛盾1、师:俗话说:“舌头和牙齿有时还要打架呢。”邻里生活在一起,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产生了一些小矛盾。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课件出示:(1)、小兰给花儿浇水,却不小心淋湿了楼下李阿姨晾晒的衣被(2)、楼上大姐姐们唱歌声音太大,把小林吵得写不了作业(3)、几个小朋友玩耍,不小心给叔叔晾晒在箩筐里的粮食弄翻了(4)、小东与小强玩耍,小强不小心把小东给弄哭了2、学生讨论交流: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3、说说自己家和邻居发生过哪些矛盾,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怎么样。4、总结处理邻里之间矛盾的好方法,制成简报、展板等,张贴在小区或带回家去和父母共勉。5、小结:好言一句暖三冬。当出现冲突时,礼貌的指出或道歉,就会换来邻里理解与宽容。这样给自己加分的事,我们当然不愿错失。二、我做小小调解员1、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或邻居家是否养宠物,说说养宠物或不养宠物带来的感受。2、利用多媒体将“小小调解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以举手方式表示对于养狗的态度。3、调解(1)根据对养狗的态度分成正反双方,然后,全班同学推选一名调解员(教师也可参与)。(2)给学生实践准备辩词,提高发言质量。4、全班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后,撰写一篇倡议书,给小区居民和居委会提出建议。辩论不是要辨出谁对谁错,主要是通过辩的过程,让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互相尊重,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兼顾他人,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交流故事,巩固认识1、小组交流课前搜集到的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2、阅读课本52页六尺巷的故事,讨论交流:(1)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什么?(2)它对我们今天处理邻里关系有什么启发?四、课外拓展1、教师总结,并出示有关邻里相处的谚语。2、读谚语。(“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3、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五、加深理解,感悟提高1、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2、课件播放三德歌,师生齐唱。师小结。板书设计: 我的邻里乡亲邻里和睦相处宽容、理解附送:品社三一年级第学期 学科 二于三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学生能列举的仅局限于学校以及日常生活中第单元方便的售货机学情分析随着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设施。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发现,学生对公共设施这一名称并不陌生。但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相对较少,因此,学生能列举的仅局限于学校以及日常生活中第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公共设施,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2、学会正确使用自动售货机、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3、了解公共设施被损坏或占用的情况和原因,知道有关损坏公共设施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4、学会正确使用常见的公共设施,懂得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看到有不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有劝阻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自动售货机、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等公共设施。第课时元教学难点:学会正确使用IC卡电话机和投币电话机。教具学具准备:板书设计: 3 漂亮的电话亭工作 提供方便 爱护 不破坏 学习 公共设施 不占用 生活 人人有责 正确使用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看,它来了。请它自我介绍一下吧。2、生(戴自动售货机头饰):我嘛,其实大家都认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可以看见我的身影。看,这些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呢!多漂亮呀!(媒体出示:不同造型的自动售货机)。我的作用可大了。口渴了要每一瓶饮料,可以找我;乘地铁要购票,也可以找我。我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可多了,哈哈,这就是我,大名鼎鼎的自动售货机。3、听了自动售货机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4、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读P11第一节文字。5、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自动售货机。(板书:3自动售货机)齐读课题。活动二:认识公共设施及作用。1、自动售货机只是公共设施的一种,什么叫公共设施? (板书:公共设施)2、这些公共设施你认识吗?能说说他们的作用吗?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探究活动。(媒体出示:书上P12-13的图)3、集体交流: 消防栓专供消防车取水。盲道为盲人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出行环境。废物箱保持环境卫生。-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如果没有他们会怎么样呢?5、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这些公共设施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 (板书:工作、生活、学习、提供方便)活动三:学会正确、爱护使用公用电话。1、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好多公共设施遭到了破坏。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 (媒体出示:电话亭不同情况的受损图片)2、看到这些,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不破坏)3、师:是啊,国家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提供方便,设立了许多公共设施,而有些人却不爱护。其实除了这些人为的破坏之外,不正确的使用方式也会对公共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4、你知道怎样使用公用电话才是正确的呢?请看一段录象。(媒体录象:IC电话机的使用)5、小结操作步骤:第一轻轻摘下电话机,第二悉心听清拨号音,第三小心插入IC卡,第四细心拨通电话号,第五抓紧通话快交流。第六电话结束就挂机,第七别忘取出IC卡。(媒体出示:取机听音插卡拨号通话挂机取卡)6、同桌按步骤模拟通话练习。7、公用电话是一个大家族,我们学校里也有公用电话,它是一部投币电话,谁会用呢? (出示实物:投币电话)8、学生演示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媒体出示:取机听音投币拨号通话挂机)9、再请2、3位学生练习。10、小结:同学们真能干,看来大家都学会了正确使用公用电话。(板书:正确使用)活动四:布置课外调查,了解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和原因。1、不过,我们的周围除了公用电话亭被破坏之外,还有其他的公共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占用,就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小调查。2、(媒体出示:两张调查表)可以以这两张调查表为参照,也可以自己设计调查表的内容。活动一:调查交流,了解公共设施受损的情况和原因。1、知道椅子为什么在哭吗?(小品:哭泣的椅子)(内容:“铃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直奔操场上体育课去了。这时,一把椅子正捂着嘴偷偷哭泣。另一张桌子问:“老兄,你为啥哭呀?”“我的主人上课时把我摇得晕头转向,下课时,他又把我当成了他的挡箭牌和宝剑,还经常把我当马骑,我的腿都骨折了!”)2、像这样公共设施被破坏的现象,你看见过吗?把你们调查到的情况交流一下。3、调查交流会。4、看到这些现象,你是怎么想的?5、小结:公共设施能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们应做到不破坏、不占用、正确使用。(板书:不占用)活动二:听故事,学法规。1、师补充课外资料。让我们再听两个真实的故事。(1)某日,两辆汽车从不同的两条公路上驶来,由于交通标志被破坏,结果两辆车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车毁人亡。(2)仅xx年18月份,某市就发生因公共设施被盗导致市民受伤事故数十起,广大市民为此苦不堪言。一市民骑自行车掉进一口无盖窨井,头部摔了一道大口子,被缝合7针,左手手腕两处骨折,医疗费花去7000余元。2、听到这些,你有什么感想?3、师:多么触目惊心的惨剧呀,多么沉痛的教训呀!现在国家对于一些故意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已经作出了处罚的决定,让我们来了解一下。4、(媒体出示:书上P14的e连接)读句子。5、国家为什么要这么规定?6、小结: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准则,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所以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 (板书:人人有责)活动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爱护公共设施,首先要学会正确使用公共设施。说说在生活中,你学会了正确使用哪些公共设施?2、看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媒体出示:电线杆上的广告 用脚踢废物箱 马路边的消防栓在流水-)3、说得好,更要做得好。老师有一个提议,大家都来争做城市的小卫士。这里有一张自我评价表,请同学们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评价,一个月后进行评比。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作为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在这里通过赋予自动售货机鲜活的生命,既生动、具体地向学生展现了自动售货机的作用,又增加了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眼前的学习主题感到有话可说,因而乐于探究,善于、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深切感受公用设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师生互动中落实教学目标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所能利用的教学条件,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根据课本提供的IC卡电话机使用方法,作一下改编。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是静态的画面变为有声的动态演示,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联系班级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投币电话机带入课堂,以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想要学习使用投币电话机的愿望。落实目标4本课程强调注意从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知。我们的课程和教材是由儿童生活世界转化而来,课程和教材又要再转化为儿童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本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有实践体验的经历,并在实践中提升认识。课堂中的表演永远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有着吸引学生的无穷的魅力。通过创设的情境和集体的交流,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了道德认识的提高。落实目标2新课标指出,学生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是一个法律上的责权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学习、他人、自己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感、道德感的培养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兴致盎然,再加上他们的亲身实践与所见所感,对公共设施的认识和了解也不断加深,自然而然的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意识。落实教学目标3。教学后记:课堂中的表演永远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有着吸引学生的无穷的魅力。通过创设的情境和集体的交流,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了道德认识的提高。落实目标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