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六篇【与】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合集》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56386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六篇【与】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合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六篇【与】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合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六篇【与】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合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 施 乡 村 振 兴 战 略 的 思 考 六 篇 【 与 】 关 于 公 务 员 诚信 体 系 建 设 的 思 考 六 篇 合 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六篇【篇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多个场合反复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落实提出具体要求。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打造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因此,要紧紧抓住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打造更多坚强的战斗堡垒,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通过推进基层党建重心下移,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有效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党在农村的工作触角。2016 年 10 月印发的关于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方案,确定在全国 18 个县(市区)的 24 个村开展试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党组织建设。下一步,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乡村建立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实现组织振兴。【篇二】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习近平 2019 年 3 月 8 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我就如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表几点看法。整合资金,加强政策支持。财政统筹,整合支农惠农资金,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重点支持“集体经济+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项目,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就业带动型、优势资源开发型产业。用好县财政和上级政策项目已经给予的集体经济支持资金,在确保资金资产安全、保底分红兑现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政策资金按资产化配置的方式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对县内水利渠道、扶贫渠道、农林渠道、发改渠道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项目,进行合理统筹,规范资金管理与保底分红的标准,把各行各业支持集体经济的好事办的更好。用活涉农整合资金,建议省市对涉农整合资金大力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经营性资产和稳定收益的社会服务项目,改无偿补助为股金配置或资产配置,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的资金资产实力。活用政策,促进滚动发展。用活涉农政策项目,对与集体经济合作的龙头企业优先安排政策补助,其补助资金按固定比率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股权资金,把支持龙头企业与支持集体经济融为一体。活用项目政策,在集体经济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更多地鼓励集体经济把政策扶持资金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以资产运营的方式推进经营项目合作、扩大金融合作。完善机制,加强制度保障。制定出台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和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办法,提升完善经济组织的章程制度,其中重点是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收益分配。加快村级产权制度改革。按股份合作制管理模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产权管理制度。加强村级集体经济融资平台的构建,加快土地流转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集体经济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村级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村集体经营性物业资产不允许随意变更,不得对外提供担保等。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被个别人侵吞、居民切身利益被个别人损害等问题在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中重现。完善集体经济优选龙头企业合作伙伴的评估确认制度,确保集体经济合作对象信用可靠、经营可信、盈利可收。【篇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顺应好时势。乡村振兴战略是时势使然,也是时势适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40 年前,改革开放始于农村改革;40 年后,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更离不开乡村振兴。无论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我国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是客观现实,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备的坚实基础,离不开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广大农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握好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我们必须明确,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要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农村美丽家园、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促进产业融合、加快优化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运用好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们必须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是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保持频道不换、靶心不散、目标不变,把脱贫攻坚作为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要推动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就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要推动资本、土地、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就要向改革要动力,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就要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就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形成好合力。乡村振兴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支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智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显然,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因此,要把领导班子建设强,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汇聚起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磅礴力量,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振兴,要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好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驱动作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处理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一些关系。一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要防止翻烧饼、走弯路,切忌刮风搞运动、贪大求快,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坚持从容建设、注重质量、科学规划,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二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各地要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因村制宜,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三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发挥政府在法治保障、市场监管、政策支持、规划引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四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也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要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篇四】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反复研读报告,不难发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发展民生,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乡村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等等,都与“三农”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三农”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也是继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之后,党提出的又一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战略。2018 年 1 月 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 20 个、新世纪以来第 15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这对破解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20 字方针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被摆在第一位,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推进乡村农业产业兴旺,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这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目标任务一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要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建设特色优质高效绿色现代农业。第一,要围绕乡村振兴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省农业厅要在全省层面发挥总体协调作用,指导各地根据各自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现状,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统筹做好产业规划布局,形成“一县一规划、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位”的整体布局。第二,要坚持调优生产结构和区域功能定位。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专业镇等,集聚要素资源投入,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同时,以全产业链的理念推动岭南特色水果、北运菜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要以提高环境资源匹配度为重点优化区域布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实行适区适种、适区适养,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要完善区域产业功能定位,科学明确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与定位。镇一级是农村农民连接大市场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业产业聚集的地方,要大力创建农业专业镇。支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在些有基础的乡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物流商贸项目与休闲旅游等,形成一批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专业镇,引导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第三,要把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平台建设,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创建一批具有全国品牌影响力的省级农业公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庄和特色农业旅游小镇,使之成为“农民家园、市民公园、游客乐园”。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方面,要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流通园、农业国际贸易合作试验区等,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第四,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建立农业生产力布局、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利用管控、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和贫困地区农业绿色开发等制度机制。要切实改变过去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经营方式,着力探索“绿色+”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等发展模式,把农业资源利用强度降下来,把农业面源污染减下来,让美丽田园、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成为现代农业的鲜明标志。 第五,创新农业投资支持保护政策。要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农技推广服务“三大体系”,花大力气打造广东“种业硅谷”,真正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启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地方资金集中投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农业厅争取联合省有关部门出台支持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推动产业兴旺和现代农业发展。【篇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重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一是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二是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需提升;四是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五是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二)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三)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四)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五)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一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意见建议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巩固和完善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 贯彻落实好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一要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二要完善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二) 以规划为引领做好乡镇村庄规划。一要抓好乡镇、村庄规划,要科学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突出功能分区,错落有致,彰显特色,突出乡村韵味,记得住乡愁;二要鼓励动员农村居民向城镇周边和城乡结合部集结。各县区、各乡镇、各村组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鼓励动员零星、分散居住的村民向城镇周边和城乡结合部集结,这既便于科学合理规划,又便于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又便于管理,提升人居环境,提高人气指数。(三) 决胜脱贫攻坚要以产业作支撑。对已形成的规模化产业,要巩固提升,转型升级,在高端化、精细化、创品牌上下功夫,在做好营销战略创造利润上下功夫。新兴产业培育上,要与市场对接,培育发展壮大,做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要培育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为农民持续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夯实基础。(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的作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得怎样意义重大。必须加强乡镇、村党组织建设,配强班子,强化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使他们真正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二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本领。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之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人民群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吃透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充分发挥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三要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专业人才队伍的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五)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能有等待观望思想。全市农村通过“三村”建设以及目前开展的脱贫攻坚工作,广大农村村民的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乡村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要编制和完善好全市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各类规划要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并重;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实施生态移民搬迁。二要结合全市乡村的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有序健康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要制定促进乡村振兴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以法治的角度保障乡村振兴。从* 的实际出发,今年要做好*市城乡清洁立法工作,制定“*市城乡清洁条例”。【篇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县立足“三农”新发展、新部署、新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一心三区”建设为纽带,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富民强县、秀美*”的氛围在显现。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探索今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和“一心三区”的规划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17 年实现农业增加值 66.3 亿元,同比增长 5.7%。粮食播种面积为 101.3 万亩,总产量 45.29 万吨,粮食面积占全省第 25 位、全市第 4 位; 产值占全省第 19 位、全市第 4 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722 元,同比增长 8.7%。(一) 以特色为重,推动产业振兴。一是重点发展支柱型农业。围绕“410”工程,着力建设全苑(猕猴桃 )生态产业园、瓜蒌产业园、葡萄产业园等十大园区,突出产业主导优势。目前,全县已种植猕猴桃 5000 亩、油茶 3 万亩、葛根 2 万亩 ;二是全力推进融合型农业。目前全县已吸引社会资本 26.5 亿元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清泉花涧谷、竹瓦张茅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庄园正在蓬勃兴起;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农业。扶持中禾粮油、晨科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农业户龙头企业 46 家,其中省级 10 家,市级 23家,县级 13 家;四是大力发展品牌型农业。大力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全县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 142 个,认定个数在全省位居前列。望天湖胖头鱼、万顺火龙果、董河茶叶、巴河山蛋蛋等一批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品牌,“卡斯特茉”猕猴桃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荣获“生态农业特色品牌”,逐步走向高端市场。(二) 以绿色为线,推动生态振兴。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实施“三绿一灭”,全县完成村庄绿化 330 个村,创建“绿色示范村”28 个,完成荒山造林 3 万亩;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已完成农村户厕建改 5117 户、村级公厕建设 92 座、乡镇公厕建成 7 座;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新建的 13 座乡镇污水处理厂、12 座垃圾中转站完成总工程量的 65%;投入专项资金 5000 万元,经常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交叉检查,各村卫生有了很大改观,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三) 以乡风为魂,推动文化振兴。借助文化振兴,全县 649 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新建成了 97 个贫困村文化广场。通过文化引领,全面推进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打造农村“十有”工程。利用文化墙、文化长廊等作为宣传阵地,结合村情特色及历史禀赋,撰写村训村规。积极开展“文化三下乡”、广场舞比赛、农民丰收节、特色节庆等活动,乡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四) 以党建为基,推动组织振兴。去年,*先后组织三批 300 余名村书记赴湖州学习基层党建和美丽乡村经验,全县掀起“学湖州、思*、谋发展”大讨论。各地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抓好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县财政兜底 1.5 亿元用于基层党建 “整县推进”,整合资金1.2 亿元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等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改扩建 126 个、规范提档 302 个,建设产业扶贫基地 350 家,建设美丽乡村 94 个。(五) 以能人为主,推动人才振兴。今年,全县能人回乡投资过千万的人数达到 125 人,计划投资 131.2 亿元,已完成投资 12.3 亿元,现已建成田园综合体 24 个、高效农业区 39 个、农产品加工企业 18 个。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对接中科院水稻研究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建设园区人才孵化器,建立高端人才引进“绿化通道”。目前,全县农村和园区建成院士工作站 2 个、博士后工作站 3 个,长年有 300 多名科技人员和 500 多名“田秀才”“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为“三乡”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二、乡村振兴战略中亟需破解的难题(一) 产业发展面临“四大短板 ”1、市场主体“有山少峰”。乡镇企业个数多,分布广,但缺少大的市场主体支撑,呈现出“山多峰低”现象。截至目前,全县乡镇“四上企业”只有 118 家,仅占企业类市场主体的 1.3%。2、产业发展“有灯缺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不明,块头不大,规模偏小,产业质量不高,引领作用不大,示范效应不足,农业产业发展雷同,缺少光亮。全县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及年销售收入仅占企业类 2.1%和 2.4%。3、融合发展“有船缺帆”。产业融合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更是发展中的短板,导致规模化效应不明显。2017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7.7:34.1:38.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高于全省 17.4 个百分点,但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 45.2%。4、品牌效应“有量缺质”。全县获得国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个数较多,但品牌辐射能力不足。洗马豆油、朱店粉丝、巴河藕粉等特色产品,尽管有地域特色,但宣传推广不够,品牌叫不响,缺少竞争力。(二) 发展环境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生态环保还“不够绿”。一方面,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2017 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结果显示,*县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在 31 个三类县中居第 28 位。另一方面,村民环保意识薄弱,配发的垃圾桶多数挪作他用,垃圾处理较多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分类处理难以有效推行。二是发展保障还“不够实”。全县农业现代化基础底子薄弱,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此外,农业产业孵化器建设和农特产品加工、招商、交易、物流综合体建设滞后,严重影响我县优势农产品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村民观念还“不够新”。新型农民的培训力度还不够,对新生事物缺乏认知;农村主要消遣娱乐方式单一,精神生活寄托载体不足;攀比风、人情风等乡风陋习难以根除,一定程度上侵蚀了乡村文化,制约了乡风文明的形成。(三) 村级管理面临“三大考验 ”一是基层组织“老龄化”。全县村“两委”委员是农村振兴发展的带头人,但多数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发展经济的思想、能力、行动上跟不上节奏。二是集体经济“空壳化”。村集体收入来源不足,没有稳定的集体产业收益,多数依靠集体资产的外包获取收入,入不敷出,缺乏资金运转,全县村集体收入超过 5 万元的仅占 27%。三是人才支撑“空虚化”。2017 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 29.53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的 49.3%,留守人员以孩子、妇女、老人为主。在发展产业上缺乏支柱性、基础性人才。能人回乡创业无法做到全覆盖,全县有能人回乡建设项目的行政村只占全县 649 个行政村的 13%。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一) 突出产业发展,做强乡村振兴。一是坚持规模发展,做大市场主体。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推进“410”产业扶贫工程,狠抓猕猴桃、葛根、油茶、名优特水产基地建设。突出市场主体,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向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渗透,但要根据先天条件,为传统的小农经济留以足够的发展空间;二是坚持科技支撑,做强品牌效应。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精选农业项目,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实施“荆楚农优品”工程,发展“三品一标”,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坚持产业融合,实现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产加销游一体化农业,重点培育中禾粮油、晨科集团、华盖牧业等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坚持市场主体,推进利益共享。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扶贫产业。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探索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设立风险保障金,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通过市场推动,促能人回乡。(二) 全力改善环境,做美乡村振兴。一是“保绿”。始终以绿色生态为底色,职能部门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不引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切实让绿水青山、生态环保成为乡村农业发展最鲜明的标志。二是“严管”。始终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保局要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切实以严格的监管、刚性的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倾力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三是“狠治”。群众助力环境整治。调动农民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环境整治等领域内鼓励农民贡献力量,自主开展庭院绿化、水域绿化、公共绿地绿化以及道路绿化。(三) 注重乡风文明,做优乡村振兴。一是抓好宣传示范。全面推进“好媳妇”、“好婆婆”、“十星文明农户”、“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带动乡风文明; 二是抓好教育带动。重振农村教育观念,重视教育,唤醒一批人;三是抓实文明创建。加快实施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系列惠民工程建设,深入挖掘村级文化资源,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四) 夯实党建基础,做实乡村振兴。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探索推进“党建+”模式,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二是抓好队伍建设。以基层党建“整县推进”工程为抓手,加大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治力度,加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带富致富能人、后备队伍“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班子;三是建强组织堡垒。选优派强机关党员干部担任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红旗支部”创建活动,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四是壮大集体经济。土地流转根据群众意愿,由村统一集中收回,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做到农户收益有保障,村级集体经济有份额。关 于 公 务 员 诚 信 体 系 建 设 的 思 考 六 篇【篇一】从字面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而,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可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我国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诚信问题。构建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构建诚信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保护群众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篇二】诚信是立国之基,立身之本,它不仅是个人守规矩讲原则的体现,更是维系社会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古语有云“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个体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只有人人守信用、重承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共同发展。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要立标杆、树典型。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单位、分部门要善于发掘典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不断培养这一品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要严要求、明规矩。诚信自觉需要用制度力量培育,失信行为需要用制度牢笼约束。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诚信红黑榜等,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体制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信用是最好的通行证,一个人要重信守诺,就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加大对守信者制度保障的同时,健全对失信者的监督曝光和惩罚机制,尽快建立全国联网的社会信用信息记录,真正做到让守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篇三】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交往行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则。俗话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之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国不断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互信,构建和谐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每个公民从一点一滴做起。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公民社会生活中日常行为的失信等纳入个人信用档案。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公民将诚信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言行处处不违背诚信,同时要做到个人信用记录的有效维护。健全监管制度。 近年来,各级部门打击“老赖”、捍卫守信用户合法权益的决心日渐坚定,征信覆盖越发全面,征信手段也日渐完善。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送了 2019 年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 “黑名单”信息。无独有偶,近来,河北高院也上线了“老赖地图”小程序。这些惩戒手段不断的加码与升级,让失信行为无处可藏。鼓励社会监督。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过程中,互联网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利用网络打击恶意失信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篇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做人之本,更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根。但是,近年来,“毒奶粉”、“医疗垃圾翻新”、“药师证明码标价”层出不穷,近期引起大家关注的西安奔驰哭闹维权事件,4S 点的欺客行为,更是折射出社会诚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面对新的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要从完善运行机制入手,持续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完善舆论宣传机制。从 2002 年开始,中宣部就开始举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到现在历经 13 载,涌现出了一批批感动我们的普通人物,其中不乏讲诚信的典范,如诚信中学生徐砺荣,还债局长胡丙申,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他们的故事引起了大家对诚信的强烈反响。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引领着每一个人去讲诚信。然而,这样的宣传和每天出现的不讲诚信的负面新闻对比,无疑是杯水车薪。而且很多舆论宣传都是随机的,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因此,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必须重视宣传,要完善舆论宣传机制,构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完善信用采集机制。信用信息的采取是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目前信用采集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如信用卡还款,还贷等等。而信用贯穿我们生活的始终。比如乘坐交通工具逃票,失信于人等这些普通行为没有纳入信用采集系统,这就会导致信用采集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同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难以横向打通。现在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社会技术的进度带给我们给多数据的采集融合,例如阿里巴巴的诚信评分系统,可以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达到了很高的准确度。我们国家政府也可以采用合作的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打通各个壁垒,实现社会信用的多方位分析建设。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需完善奖惩机制。现行的奖惩机制过于片面、狭窄、覆盖不全面,且惩多于奖。我们既要看到奖对建立社会诚信的激励引导作用,也应该看到惩对于建立社会诚信的约束作用,二者不可偏颇,因此,我们要完善奖惩机制,加大对守信行为的奖励力度,同时,对失信行为要给予信息披露、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等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失信者的法律责任。现在我们出台了多方面的信用限制,例如失信人员的定制彩铃,限制火车飞机出行,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多方面限制。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的诚信评分系统,高分者享有种种优享服务。“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完善运行机制,从舆论宣传机制、信用采集机制和奖惩机制三方面入手,齐抓共管,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篇五】诚信是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三大主体中,个人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的根本。要加强个人诚信教育。要加快推进个人诚信记录建设,以互联网、邮寄递送、电信、金融账户等领域为重点,推进建立实名登记制度。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职业人群,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机制,及时归集有关人员在相关活动中形成的诚信信息。要完善个人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与信用修复机制。加大对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征信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征信机构及相关人员信用档案和违规经营“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纠错、修复机制。 要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对具有优良信用记录的个人给予重点支持,尽力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将恶意逃废债务、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交通违法、不依法诚信纳税等严重失信个人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依法依规采取行政性约束和惩戒措施。鼓励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严重失信记录,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向社会公开披露各级人民政府掌握的个人严重失信信息。【篇六】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人类社会交往行动的普遍精神,也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通则。没有诚信,人无以立身,国无以立本,社会无以存续。因此,诚信之于我们的生活,有如呼吸之于我们的生命。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实守信、履诺践约,由此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共存共生的关系。社会原本就是由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构成的,而诚信就是维系人们之间交往活动的须臾不可断裂的纽带。市场中,买者和卖者之间的那种默契的买卖关系就是靠买卖双方的互信维系着的。人们愿意购买某个品牌的商品,就是看重了这个品牌良好的商业信誉。同理,人们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凭的就是银行的信用;人们愿意在法院打官司就是确信司法机构能够履行司法公正的承诺;人们愿意相互结交为友就是因为友情本身就是以相互信任为最坚实的依托;人们愿意把子女教育托付给公共教育机构,就是相信这些教育机构能够忠实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诚信是社会系统运行的生命线,它不仅关涉经济、政治和各项社会事业能否繁荣,而且也关涉人们的生活是否安康、和谐、幸福。诚信的缺失则意味着社会生活渐趋恶化,初则矛盾丛生、问题百出,终则陷入严重的社会危机甚或导致共同生活的瓦解。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独立地、自主地追求特殊利益或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为内在驱动力,因而为一己之私漠视诚信的情况就格外凸显出来。在市场主体的行为中始终存在着个人理性和公共理性的矛盾。所谓个人理性,主要就是指作为市场主体的个人在自己的以谋利为目的的活动中精打细算,甚至会想出各种巧妙的“谋略”,以便用最低的成本或代价来换取最大的利益。如果市场主体的这种个人理性符合社会公共规则和法律规则,那么他们的这种个人理性的运用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市场主体缺乏起码的道德自律和规则意识,他们就会把自己的个人理性用到歪门邪道上。特别是在市场体系的法治基础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信誉保障制度或已建立的信誉保障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如果失信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高于诚信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如果失信者认为自己能够成功地掩盖自己的失信行为从而逃脱惩罚,那么缺乏道德自律的市场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用不讲信誉的手段或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会产生市场主体利用市场行情见机取利的行为,或用德国社会理论家马克斯韦伯的话说,造成一种实质的非理性,即完全无视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价值,用非法侵害他人正当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自古以来,诚信在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都具有极为崇高的道德价值。尤其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学说各异,但在推崇倡导诚信方面却高度一致,都将诚信置于天道人性的高度上予以崇尚,视之为人格修养的基本内涵和为人、为政的基本道德操守,并且高度注重诚信精神的培育与传承,使之绵延不绝并熠熠生辉,维系着我们的正常生活。可以说,守诚信,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加快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互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要求。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首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我国,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依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这是党向全体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制定出维护社会诚信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实现对社会诚信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才能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中。因此,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作用必然要贯穿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也正由于这一点,政府自身的诚信就是社会诚信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诚信往往抱有较高的道德期待,是否诚信也是人民群众评价政府行为的基本标准。因此,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讲诚信,成为诚信风尚的引领者。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育诚信精神,强化社会成员在诚信方面的道德自律。市场经济固然是以市场主体最大化地追求自身利益为内在驱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追求私利的行为必然导致诚信缺失,而是说必然会使市场主体面临一个重要的道德选择:是用坚守诚信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还是用不讲诚信的方式来攫取自己的利益。任何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都根源于行为者在诚信方面缺乏道德自律。在这个意义上说,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诚信精神,并将其渗透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和再教育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种种方式将诚信精神内化到社会成员的人格结构中,使诚信行为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的自觉,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人崇敬的社会风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诚信精神和诚信原则现实化为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一方面要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或规章制度的界定,使人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失信行为特征,并在涉及诚信问题的民事纠纷中容易找到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依靠法治手段通过公正的程序对失信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和司法惩处,让失信行为无法产生任何利益,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维护社会诚信,不仅需要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监管机制是维护社会诚信的重器,也是政府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凡是监管机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其社会诚信状况就较为良好,反之,则诚信缺失现象蔓延。因此,履行监管责任的监管机构应当忠实地秉公执法,同时坚决杜绝滥用监管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维护社会诚信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努力,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协同。每个社会成员、每个社会组织都应把诚信原则具体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强化自身的道德自律,拒绝任何有违诚信原则的行为;鼓励媒体和互联网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信息服务并发挥强大的舆论监督作用;积极支持独立的民营商业征信服务机构的组建和运作,并与政府的监管机构实现协同联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近些年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维护诚信打击失信的政策法规,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服务机构快速发展,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正在形成。有理由确信,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主导下,集社会八方之力,必然会形成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给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和谐的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