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592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1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科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课前预习了解二、 完成课后习题二、 教材分析怎样移动重物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机械单元中的第2课。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由一根硬直的木棒和一个转动轴组成的,它能改变外力的作用。本课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杠杆的原理,还应该知道相应的原理也存在于其他的装置上。从而向学生渗透浅显的机械科学知识,为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本单元以后几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杠杆,知道分析杠杆有支点、阻力点、力点;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研究杠杆的原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第三部分了解杠杆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三、 教学方法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于是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讲桌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通过对书中示意图的研究,学生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了较直观、清晰的认识;又通过两个活动:(1)将杠杆的概念进行推广应用,引导学生分析了用撬棍撬窨井盖、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2)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意识到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杠杆工作的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直奔主题.1、谈话:中秋节刚刚过去,想送点礼物给大家,礼物在这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打开它?2、请学生尝试开盒盖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谁能想个好办法很轻松地将盒盖打开?4、学生讨论并尝试用工具(起子)将盒盖撬开。(师板图 )5、出示课件,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揭示课题:怎样移动重物)(二)、认识杠杆的结构1、学生说自己的办法。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1)追问:只用一根棍子就行了吗?还需要什么?(一个支撑的东西) (2)出示课件,讲解:我们把支撑的东西叫做支点,我们在棍子的一头向下用力(用向下箭头表示),另一头就将石头撬起来了(用向上箭头表示)。(3)请学生上台将撬盒盖时的支点找出来。(4)提问:比较一下,撬盒盖和大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出示课件归纳杠杆的概念:这样的棍子就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了,这种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组成的装置就叫做“杠杆”。(板书:杠杆) (三)、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1、谈话:你们发现用杠杆撬盒盖,移动大石头时它的好处是什么?(板书:省力)想不想去体验一下杠杆的省力作用?2、请学生提书包,体验书包的沉重。3、出示一根木棍,能用它来轻松地提起书包吗?4、学生说想法,引出找支点(用椅子背当支点)。5、学生分组尝试体验。6、汇报交流,将组内尝试的过程说出来。7、提问:如果将椅子这个支点慢慢向用力点方向移动,又会怎么样呢?(越来越不省力,越来越费力)8、谈话:看来杠杆不一定都省力,有的时候省力,有的时候费力,那省力、费力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呢?9、学生进行预测。10、利用杠杆尺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1)谈话:这只是我们的预测和感觉,科学是讲究证据的,如果用数字来体现就更有说服力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器材,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介绍: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尺,请指出支点在哪儿?在支点左右两侧各有五个小孔,现在在它的左侧第一个孔给加四个钩码,出现什么情况?(失去平衡、向左边倒、向左倾斜)想办法让杠杆尺重新保持平衡。(2)出示实验记录表,强调实验要求。(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下组个别指导。(4)汇报交流。(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谈话: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利用杠杆来为做事情的工具,你们知道哪些?2、学生说自己了解的杠杆。3、教师让学生尝试徒手拔木棍上的铁钉,然后再用羊角锤拔,认识羊角锤也是一个杠杆。4、徒手尝试捏碎核桃,再用夹桃器夹,再次认识生活中的杠杆。5、谈话:大家有没有发现,对于杠杆来说,有一个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什么?(支点)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说说你怎样看待这句话?6、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五)、布置作业生活中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吗?有没有费力的杠杆呢?课后去调查一下,找找费力的杠杆!五、 教学反思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的前半部分“认识杠杆”,我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杆的三个作用点:阻力点、支点、动力点。其中,对于书中介绍的几种工具,学生自行找出它们的三个作用点,有利于学生对这三个部位的熟悉,也有利于后面杠杆尺的研究中,学生关注这三个作用点之间的联系。本课的重点是“研究杠杆的秘密”。难点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感知,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授教给学生。本课教材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理念,教科书只是展示了一组学生活动情景图,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基本性质,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六、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 青州市邵庄镇车马小学 姓名:李春玲 职称: 中学一级 电话: 电子邮件: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邵庄镇车马小学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互联网搜索教案2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一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仔细预习本节课,了解有关杠杆的知识。(2)搜集生活中有关杠杆使用的实例。二、教学课题引领学生简单认识杠杆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并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教材第 。教材分析:怎样移动重物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二课,它是在学生了解了什么叫机械的基础上学习的。从教材内容上来分析本节课主要包含三个部分:认识杠杆;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并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广泛应用,意在让学理解简单的机械知识。 第二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总结。学情分析: 科学素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些科学方法动手操作能力也比三四年级有所提升。在本单元第一个对简单的机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杠杆的知识奠定了重要基础。 生活经验: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杠杆的应用已经司空见惯,如用起子开啤酒瓶盖、用螺丝刀撬罐头盖子、跷跷板等。通过这些学生基本上都能感知到杠杆可以为我们省力,但对杠杆的费力感知却很少,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并发现杠杆费力时的情况。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http:/wenku.baidu.com/view/c40daec7d5bbfd0a795673ca.html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的、能够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 修改理由:撬棒对小学生学生来说更形象具体更容易理解,而且撬棒是农村小学常见 的生活工具,从教材了解到的是简单机械,但从百度文库上搜到了唐生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就修改了一下)知道杠杆的作用:省力、方便、平衡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 作用; 科学探究: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根据数据对杠杆省力费力现象进行总结。教学难点:对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省力费力的解释。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教学方法:本节课一节科学探究课,科学探究确定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让学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即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四、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儿歌小蚂蚁,了解小蚂蚁搬重东西的方法。【百度搜索】视频 儿歌 小蚂蚁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cbWxuv4AWU/师:通过儿歌我们看到了小蚂蚁是怎么搬动重物的,不仅在蚂蚁王国里蚂蚁会遇到移动重物的难题,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那我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怎样移动重物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巧借小蚂蚁搬重物,引导出本节课课题,美丽的歌声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认识杠杆。 ppt出示大石头的图片1、师问:小科学家们,我们这里有一块大石头,怎么移动它呢?刚才我们都看到了小蚂蚁搬重物的方法,那我们的小科学家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小蚂蚁更好,更简单,更省力的方法呢?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由地说一说。3、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的很多很棒啊!比如刚才有的学生所说用撬棍,其实我们所说的撬棍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遇到的一个新朋友-杠杆,那下面就有请我们的新朋友杠杆闪亮登场吧!展示杠杆图片 百度图片搜索杠杆的构成http:/baike.baidu.com/picview/85065/85065/104616/d4628535e5dde7117ecded5da7efce1b9d16617a.html 4. 教师根据图片指出杠杆各部之间的名称并引导学生总结杠杆的定义。 百度百科 杠杆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65.htm (1) 这种由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撬棒组成的装置就叫做“杠杆”。(板书:杠杆)(2) (出示课件)http:/baike.baidu.com/picview/85065/85065/104616/d4628535e5dde7117ecded5da7efce1b9d16617a.html#albumindex=0&picindex=1 (3) 讲解:我们把支撑撬棒的东西叫做“支点”,我们在棍子的一头向下用力(用向下箭头表示),用力的这个点叫“用力点”。另一头就将石头撬起来了(用向上箭头表示)撬石头的那个点也就是承受重物的那个点叫“阻力点”。(板书:支点 阻力点 用力点) (这个环节原来的设计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杠杆上的三点,然后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再由教师告诉学生,从百度文库上看到许多教师的教案设计都是直接告诉学生杠杆上的这三点,由于杠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让学生去找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直接告诉学生就会节省很多时间留给本堂课更重点的部分学生的科学探究上去,因此作了修改)【意图:】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想尽办法移动一又大又重的石头,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选择用来移动石头的方法和工具,自然地引出杠杆这一研究对象。)(三)探究杠杆省力的秘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刚才简单认识了一下杠杆,下面我们就要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去全面探究了解杠杆了。那么我们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对杠杆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问题预设: 生:1.杠杆的作用是什么? 生2:杠杆可以省力吗? 生3:杠杆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 教师主导选择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提出来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由于我们课上时间是有限的 下面我们就选取杠杆是否省力来探究一下 3.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测杠杆是否省力,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去自己 判断,有效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 (本环节本来没有,但从百度百科上看到学生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为学生科 学探究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学生对自己的判断有一个初步 的分析,能够很好的为下一个环节学生去验证作充分的铺垫)4 通过杠杆尺去进行验证探究自己的猜测 谈话: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测对不对,我们来做个实验:(出示实验装置)这 个实验装置有些象我们平时玩过的翘板,这块木版上画有刻度,在这里我们叫 它杠杆 尺。现在我们就利用杠杆尺来研究一下怎样使用杠杆才能省力。 杠杆尺的介绍 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9D%A0%E6%9D%86%E5%B0%BA&ie=utf-8&in=11339&cl=2&lm=-1&st=&pn=47&rn=1&di=288423926401&ln=886&fr=&fm=&fmq=1363690547134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7&-1&di288423926401&objURLhttp%3A%2F%2Fimg2.keaku.com%2Fthumbnail%2Fproduct%2F2011%2F10%2F30%2F26%2Fproduct_header_800591447442_634555348075011744_400x400.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1w4wtviw_z%26e3BgjpAzdH3Fr6517vpfAzdH3Fbaacl899099d_z%26e3Bip4&W400&H400&T11717&S14&TPjpg (1)、横杠能围绕支点转动。 (2)、横杠处于平衡状态。(3)、横杠左右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5引导谈话:现在杠杆尺保持平衡状态,我们把重力点选在杠杆尺左侧离支点距离为“4”的位置,重物为2个钩码,在另一边选择力点,力点选在哪?用几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学生进行猜测引导谈话:在支点右边挂几个钩码就算省力了?挂几个钩码就算费力了?挂几个钩码算不省力也不费力?【意图:】通过质疑的问题,让学生明确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概念。 (这三个环节原来的设计为直接让学生自主组织设计实验,但在百度文库上看到ohnitoo贡献的怎样移动重物的说课稿指出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下脚石。因此想到让学自主实验,学生容易盲目去胡作,偏离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因此我将教案修改为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做,然后再让学生自主去做,做到由扶到放的层次培养 http:/wenku.baidu.com/view/8d2b28f7ba0d4a7302763ac1.html)7(课件出示)这是实验记录单,接下来老师给你们时间,挂多少个钩码,在什么位置挂,都随便你们,要求只有一个,要使杠杆平衡。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意图:】在寻找使杠杆平衡方法中,我没有刻意要求学生把重点钩码挂在同一位置,目的是更开放一点。8(课件出示)强调实验要求。9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教师下组个别指导。10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从你的实验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意图:】在具体分析过程中,着重抓住关键之处设问。如在杠杆左边2格处挂了2个钩码,右边挂了4个,为什么杠杆还能保持平衡?从面引发学生对距离的思考和认识,进而分析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杠杆。11小结:(课件出示)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可以知道,使用杠杆提起重物,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费距离;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省距离;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意图:】本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为此,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学生能操作,但也需要积极思维的一系列活动,如找方法挂,动手记录,分析现象等,并着重用好实验记录单上的图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 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杠杆,先找出三点,再判断下列杠杆的类型(省力,平衡,费力):老虎钳,镊子,火钳,钓鱼杆。 百度图片搜索 老虎钳 镊子 火钳 钓鱼竿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8%80%81%E8%99%8E%E9%92%B3&ie=utf-8&in=31550&cl=2&lm=-1&st=&pn=3&rn=1&di=185926923900&ln=1982&fr=&fm=&fmq=136369449377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5%8A%E5%AD%90&ie=utf-8&in=23429&cl=2&lm=-1&st=&pn=0&rn=1&di=226785818750&ln=1958&fr=&fm=&fmq=136369452498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9%92%93%E9%B1%BC%E7%AB%BF&ie=utf-8&in=18798&cl=2&lm=-1&st=&pn=0&rn=1&di=234137247650&ln=1998&fr=&fm=&fmq=1363694569897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6、 课堂小结: 师生通过聊天的方式聊一聊本节课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以 及本节课的感受。七、板书设计http:/wenku.baidu.com/view/ff287c6c9b6648d7c0c74605.html 二、怎样移动重物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杠杆的作用: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省力: 费距离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费力方便: 省距离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探究课,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科学课上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上的小主人的身份,之后我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真正科学家探究问题的完整的阶段即针对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按照提出设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也将教案作了修改,如对本节课实验工具的平衡尺的使用上,我只对平衡尺的使用及各部分名称给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但对平衡尺的组装上却没有事先让学生了解,导致在实验中好多小组将很多时间浪费在了平衡尺的组装上,占据了科学探究的时间。再有就是对学生实验方法的指导上,在本节课实验不能肆意的去放任学生自己去做,教师行了引导,让学生依次选择力点,挂起上勾码,记录数据,然后进行 分析比较,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避免了盲目和混乱,而第二次实验,学生已经“心中有数”,这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的教,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法,教师只需适当指导,这样既发挥其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科学课堂实验由“扶”到“放”的梯度层次。备注:红色部分为为从互联网上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修 改后的内容,对应的黑色部分为研读教参书制定的内容。现在许多教师只把互联网的应用只局限在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本节课的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甚至板书的设计都从互联网上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有效地解决了本堂课的一些教学重难点。七、教师情况 省份山东省学校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小学姓名宋秀华 职称二级电话15094957628电子邮箱prettyboby126 通讯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宋王庄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