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473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新版)教科版一、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二、教学背景: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本课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科学词汇:溶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水中混合物。科学方法:观察描述 过滤(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核心价值观:探究的兴趣 细致观察的习惯教 学重 难点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教 学准 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泡好的糖水、过滤装置。玻璃杯6个、水、沙、食盐、面粉、滤纸3张、漏斗1只、筷子3根、铁架台1个。1.泡好的糖水要卫生,并保证一次性,让一名同学尝。2.在学生操作实验习惯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用玻璃棒代替筷子。3.沙要事先清洗干净。教 学 流 程情景导入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用过滤的方法加深认识 唤起原认知初步认识新概念 加深理解新概念 理解溶解和不溶解的本质区别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带了杯糖水,指名尝一尝,并说说尝到的味道。2、师:水怎么变甜了呢?(加糖)怎么没看到水中的糖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能说化了,也可能说溶解了,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溶解。板书:溶解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1)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玻璃杯里,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儿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静静观察一会儿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溶解需要一定的过程。)(2)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4)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沙在水中没有溶解?(板书 “现象”、“结论”的具体内容)(5)小结: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特点?2、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1)教师讲解: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像沙在水里经过搅拌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那么面粉在水里又会怎样呢?猜猜看。(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3)小组实验验证: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有较多水的玻璃杯里,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4)汇报交流。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学生可能会有争议)(5)教师:要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了没有,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我们不必着急。请两组同学的面粉混合物放到讲台来,我们待会儿再观察。3、用过滤的办法分离三种在水中的物质。(1)引导语:为了进一步观察、判断,实验室里采用了一种更科学的办法过滤。老师这里有一种纸,叫滤纸(出示滤纸),我们将食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物,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过滤,然后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2)教师演示教师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两低两碰”:“两低”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并讲明注意事项: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为节省时间,只要到满一次就够了。(3)学生实验,教师个别指导。(4)汇报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着重观察和比较两处:一是滤纸上有没有留下什么?(面粉和沙的颗粒,食盐却没有留下颗粒。)二是流到了下面杯子里的液体(面粉和沙与水的混合物中流下的十分接近于水,而食盐和水的混合物中流下的却是盐水)。(5)小结:通过过滤的方法,我们知道在水中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会和水分离开来。面粉在水中更接近于沙,不会溶解于水。(填入表中“不会溶解”)(6)观察放置在讲台上的食盐、沙、面粉与水的三杯混合物,问: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三、归纳整理,课外延伸。1、通过今天的实验研究,你们学到了什么?板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回家调查一下,家里的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板书设计溶 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食盐放入水中沙放入水中面粉放入水中现象食盐化了,看不见了沙在水中没有化,还能看见水变混了,面粉最后沉到水底了结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不会溶解面粉在水中不会溶解课外活动1.用学过的方法判别,生活中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2.仔细观察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生成预见1. 学生可能对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现象进行观察描述时抓不住关键地方说,教师应突出对比中观察。2. 每组都完成三种物质的过滤实验可能时间不够,可以让临近组分工完成。明显看出沙不能溶解于水的,也可不过滤。课堂评估1.学生能否在比较观察中正确描述三种物质在水中的异同。2.学生能否明白做过滤实验是为了帮助我们进一步判别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四、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如看到糖和食盐等“化”到水里的情形,但要真正弄清楚溶解的概念也并不简单。所以在设计这堂课时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建立溶解的念。我以笑话导入,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先从学生最熟悉的食盐溶解的现象出发,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加强观察,并学会总结溶解的特征。溶解的特征之一是“溶液不会自行沉淀”,特征之二是“看不见物质的颗粒”。但是我们在溶解食盐过程中,往往由于食盐本身含有杂质,在溶解后在杯底会有一些沉淀。为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一是在实验准备时,把食盐溶液进行过滤,二是在学生实验出现类似现象是,要及时的解释。学生观察完溶解现象后,让学生观察沙在水里的情况,可以更好的做对比,从对比中找到溶解的真正含义。当学生对溶解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溶解和不溶解的特征来辨别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面粉和食盐与沙相比,溶解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特征处于前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所以学生较难判断,究竟能不能看见面粉颗粒呢?因为面粉溶解后,呈现出的是一杯白色的悬浊液,几乎看不清面粉的颗粒,这就需要学生仔细耐心的观察,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很明显,面粉沉淀到了杯底。当我们靠近一些,我们还是能看到水中悬浮着的面粉颗粒。因此通过用眼观察,我们就可以判断面粉是不溶解于水的。而后面的过滤实验则更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在进行过滤实验时,出现较多的误差,如有的学生不会很好的使用玻璃棒;有的学生太用力,从而把滤纸戳破了等失误。学生的这些失误是由于我在实验之前,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掌握过滤的要点,所以在实验之前应该多加强指导。实验过程中,需要把过滤纸很服贴的放入漏斗中。在实验中我把干的过滤纸浸湿了,这样就能很服贴地放入,这也是想当然的做法,不够科学。课后,我查了一下,原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把过滤纸放入要过滤的溶液中浸湿。虽然我课上的操作并没有影响实验效果,但这种操作是不够科学的,所以以后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对于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获得,这样才会深刻,也才是真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附送:2019年(秋)四年级科学上册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2 (新版)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 今天说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二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四 教学重点重点是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难点是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五 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透明的玻璃杯、集气瓶、水槽、食盐、面粉、沙、搅拌棒、滤纸、漏斗等 记录纸六 教学过程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 故事导入,提示课题课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了),我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 设计实验 展开活动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 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三 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活动二的验证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但是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引出“过滤”顺理成章。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两低两碰”:两低-(1)、滤纸的边缘应比漏斗口低。 (2)、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两碰-(1)、漏斗下端紧碰烧杯内壁。 (2)、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老师要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学生们在实验活动中,不但能加深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协作精神。)四 课后延伸 开阔视野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 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题: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 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