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472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交通中的线 平行与相交教案 青岛版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平行和相交。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同一平面内两条线的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能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做平行与互相垂直,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工具画平行线及过一点画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平行与相交,了解相交的特例互相垂直。课时安排 2、学绘画平行线与互相垂直。难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课时安排:信息窗一 1课时信息窗二 1课时信息窗三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感知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的现象。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理解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师: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认识一些交通标志吧。展示情境窗图。同学们认识上面三幅图中用红线标出的标线名称吗?二、 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信息窗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2.老师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解决红点问题:图中的几组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你画出图中的几组线。3.引导学生说出几组线的位置关系。重点分析第2组两条直线有没有相交。(让学生画一画)4.学习平行与相交相交的那一点叫交点。用自己的话概括互相平行。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5.动动手。你能画出一组平行线吗?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画一组平行线。三、 巩固练习。课本50页练习1、2、3四、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感知生活中的垂直的现象。2.在学习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能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知道那是垂足。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借助工具画出任意一条直线的垂线。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平行的知识,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学习另外一些交通标志吧。出示信息窗2,让学生说出每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二、 合作探究,引入概念这几组直线有什么特点?(可以用量角器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着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交作垂足。三、动手实践,深化概念指导学生借助工具(直尺、三角尺、圆规、点子图等)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四、解决问题,升华概念你能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吗?先自主画,然后交流。五、操作练习,巩固概念课本54页练习3、4题六、课堂小结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 具: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修路时遇河要怎样?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讨论、猜想、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问题。2、指名回答.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说说你从中看到了什么?生:图上有大山。生:火车要通过可以修山路。生:从山的两边一起打通修隧道。师:对!可以修隧道。二、独立尝试,合作探究 1、让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要修隧道呢?你想怎样做? 2、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再让学生画一画:对第3个同学的说法,师:你观察的真认真,看到火车钻隧道,就想到了修隧道,你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生:修隧道火车跑起来可以省时省力,而爬山费时费能源。3、实际测量师:我们先确定两个点代表大山两侧的甲乙两地,怎样从甲地到达乙地?有没有更近的路线?自己动手画一画,看能发现什么?(1)观察课本上的示意图。估计A到B的4条线段,那条最短?每条线段有多长?师:同学们能在具体情景中,判断哪条路比较近。请同学们看教材56页上的几何图,估计一下图中的四条线哪条最短? 为了大家表达方便,给这四条线标上号。师:各有多长?生:这四条线段中,肯定3号线段最短。( 2)提出实际测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师:刚才同学们估计了哪条线最短和每条线的长度,但是否正确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实际测量一下四条线的长度,再比较。(3)交流测量结果。师:各组同学测量的非常认真,哪个组愿意把你们测量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生:3号线最短。师:那么我们就把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两点间的距离?师:看来大家都估计对了。那你们看,A、B中间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生:线段。生:连接A、B两点的线段。师:对!根据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你们想一想:在A、B两点之间还能画出一条线段吗?生:不可能。4.下组讨论,老师总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自主练习:1.56页1题,2题四:课堂小结:第四课时“我学会了吗?”学生自己看图,理解题意,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 练习时,可以通过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交流订正、完善答案。完成后,应认真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总结在本单元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附送:2019年(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3、渗透分类数学思想方法。4、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教学重点:会选择算法,使一些计算简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交换师:同学们,刘老师今天想做个小调查。我们班谁家有自行车?生:我家有。师:那你能告诉老师你家自行车是谁骑的吗?生:妈妈(我)骑的。师:妈妈(我)骑自行车,老师想把妈妈和自行车的位置交换一下,你们说可以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自行车骑妈妈了。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再看下面这句话。小明在钓鱼。“小明”和“鱼”的位置可以交换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鱼在钓小明了。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再看25这个数中的“2”和“5”的位置可以交换吗?生:不可以。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交换位置之后就变成52了,数字变大了。师:刚才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能不能交换位置啊?生:不能。师:在数学中也有些情况不可以交换位置,但是,有些情况就可以交换位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数学中有关交换的问题。二、自主探究、初探定律1、出示:8+18 279-17 154 168 18+8 17-279 415 816师:请同学们观察这8个算式,观察后您们能进行分类吗?(学生交流)2、点名学生上黑板进行分类。80+65 65+80 154 415 279-17 17-279 168 816师:你是按什么分类的?生:我是按加、减、乘、除法进行分类的。师:抽生口算前4道算式, 然后请同学们观察前面4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和没有变。 生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了,积没有变。师:后面的四道题,虽然位置交换了,可是你们现在无法计算,暂时不探究这四道题。但是你们想不想计算这四道题?(想)那你们现在就要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有没有信心。(有) (师取下这4道算式)三、合作探究,猜想验证1.加法交换律师提出:在8+18=18+8这道算式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在所有的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会发生改变呢?那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写出几道加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计算它们的结果,并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交流回答,师选择算式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有没有找到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 (没有)师:出示算式,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1:交换加数的位置。生2:和不变。师总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板书)师:谁愿意为这个规律起个名称?(抽生回答)生:加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齐读加法交换律内容)师:你们真聪明!现在谁能用字母来表示一下加法的交换律?(抽生回答)(板书:abb+a)。其实啊!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或者符号来表示,但我们一般都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及时练习:学生口答。(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口答) 20 + 30 = ( ) + ( ) 524 678 ( ) + 524 + ( ) = + ( ) 3 + ( ) = Y + ( )师及时反馈2.乘法交换律1、 师:我们已经验证了加法交换律,那么乘法中是否也存在着这个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同样地,先请每位学生编出乘法算式并试着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看它们的结果有没有积发生了变化的这种情况?生:没有。师:请学生汇报情况,师板书。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抽生回答)生: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教师板书)师:谁能给这个规律起一个名称呢?(抽生回答)生:乘法交换律(教师板书,全班学生齐乘法交换律内容 )师: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 (抽生回答)生:(abba)2、及时练习。(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口答) 10 5 = ( ) ( ) ( ) ( ) C ( ) = F ( ) 25 18 4 25 ( ) (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交换律”(板书)。下面,我们就要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几个问题。四、巩固内化,运用定律师:利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我们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出示课件),怎样进行验算呢?请你们完成“课堂学习单”的第一题。 1.(1) 7 4 验算:+ 6 4 1(2) 6 4 验算: 2 7 2 7 6 4 4 4 8 1 2 8 1 7 2 82、运用定律计算。 比一比,谁算得快?(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将你的好方法介绍给你的同桌。)1308670 25374 403560265 125238 3、拓展练习:32125 2516125五、总结全课师:同学们,请把课本翻到60和61页,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交换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谁来说说你今天这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abb a abba8+18 = 18+8 154 =415学生的例子 学生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