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3395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案 语文S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二、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中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2、指名读生字、词语。“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3、教师范读课文。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指导学生有感情讲一讲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韩非子难势里的一则小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这次带给大家的是战国策齐策里的故事,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讲故事看幻灯片猜成语)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图画猜出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引出课题画蛇添足)二、读悟探究:(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二)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三)说一说小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样发生?怎样发展?结果怎样呢?(四)发生:学生读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结实“足、余、之、成”等词语,并鼓励学生用上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五)教师:而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谁来读读?用自己的话说大意。(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语的理解)“一人蛇先成”,他是这样说?怎样做的?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吾能为之足”指导学生用十分傲慢的语气去读,摆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态来。(个别读)(六)教师: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却没有喝到酒,为什么呢?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解这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反问的语气,将质疑、不屑的神情表现出来。(个别读、分组读。)出示: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故事的结果怎样?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终亡其酒”呢?-他自作聪明,违背事物本来的面目,弄巧成拙,办糟了事情。带着理解读一读。三、学以致用:1、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过“画蛇添足”的时候,用这个成语造句。教师点拨:比如同学们写作文,本来结构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废话凑数,这可以说是什么?四、总结全文:1、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并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寓意是什么?2、你能将文言文讲给别人听吗?选择一篇试背。(教师可以提供课文留白或成语故事的图片)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2、分小组选择一个故事演一演。可以在学习“百花园一”时交流展示。3、收集一些语言故事,了解一下寓意。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 苏教版苏教版语文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第二自然段的阅读是对学生情感体验、文本感悟诸多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的问题的一次集中性的对话。所以我在学生理清了本段的基本脉络后,重点放在阅读、体验、对话这样的三步骤训练上。一、 阅读二、 读出肖邦对祖国的爱,读出对沙皇的恨,读出与亲人的难舍,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找出语言、动作、情感的描述)二、体验 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着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针对第一个环节设计: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 ”学生的答案有:“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 (我插话:“这位同学还是个中国通。”)“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第二个环节设计: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说:“ ”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答案有:祖国,我会回来的!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祖国,我会用我的方式来爱你的!(当时在此又引开了一个话题:肖邦以什么方式来爱国?简单的讨论使学生明白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自己祖国的爱,如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战士的浴血奋战,工人农民的辛勤劳作,教师为祖国培育人才等等。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的原因。)三、对话在充分体验了当时的情与境之后,我让学生就“特殊礼物”所含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讨论,同样答案也是多重的,(这是祖国、这是你的根、这是生你养你的土地、这是波兰人民、这是你情感的源泉受长江之歌的影响、这是你艺术创作的动力通过这样几个环节,学生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一篇饱含主人翁挚热情感的文章,那发自内心的呼喊,用心才能体会。可是,文章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是国外是事情,就更加了一份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相信情感是相通的,爱国情感是没有距离的反思: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我将古诗穿插于中,让大家用古诗来诠释肖邦的爱国情怀,受到了很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又使学生对肖邦的爱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引导学生读懂“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一段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时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不想。” “为什么?” “他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列强瓜分,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强盗欺凌。不忍心离去。” “是啊。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他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要让孩子真切体会肖邦在临死前的一句话,让孩子深刻地体会肖邦的爱国思想,我让孩子用情地朗读肖邦最后一句话后,引入了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学生起:“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这悲愤的诗句中让孩子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的同时,让孩子感受肖邦的感情。诗歌的加入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为这首诗作了全新的解释。 “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记不住;你让我参与,我可能会明白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桥梁。一堂课能不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能不能使学生透过特定的文学符号理解其中的深藏的意蕴,进入教材规定的情景,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师这个中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我们只有将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地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读书,去感悟,去思考,去创造,去表现,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获得切实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