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3038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一)字音游戏(6分)1、看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Y jn tng hu 抵( ) ( )工 ( )写 春( ) 2、我能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1)武术擂(li li)台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双方的拉拉队毫不示弱,拼着劲儿擂(li li)鼓呐喊。(2)躲在屏(bng png)风后面的她,屏(bng png)住呼吸,惟恐被同伴发现。3、 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2分)廉颇说他功无不克,战无不胜,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奈。( )( )(二)词语大本营(10分)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6分)千( )一发 精兵( )政 千山一( ) 自( )自受应接不( ) 罪( )祸首 盛气( )人 ( )辕北辙 含赞美意思的词语: 含批评意思的词语: 2、我还能写出形容很专心的四字词语:( )(2分)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祝愿 心愿(1)这也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 )。(2)世纪宝鼎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 )(三)句子万花筒(5分)1、在( )里用“”或“”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2分)(1)“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精美。”这个句子表达上没有毛病。( )(2)“元宵、端午、中秋、除夕”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的。( )2、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并在横线上写一条课内外积累的关于节约的名言警句。(本卷出现的除外)(3分) 海纳百川 大好春光看今朝 锲而不舍 有容乃大 风流人物数当代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金石可镂 (四)诗园采风(3分)1、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2分)(1) ,青春作伴好还乡。(2)“青山遮不住, 。”选自 的 2、我不仅积累,我还能恰当运用。(1分)春天的一个夜晚,一位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家乡,于是吟起诗来 。(五)才情展示(6分)1、博古通今:盘古、女娲、夸父、后羿都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其中创造人类的是( )(2分)。A盘古 B女娲 C夸父 D后羿2、亲情放送:据天气预报,明天将有寒流过境,我市平均气温会下降十度左右。如果你此时要给住在市郊的奶奶打电话,你应该怎么说?请把要说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妙笔生花:学校的花池里有一块牌子,上边写着“禁止摘花踏草”,可是有人看了心里不太舒服,你能不能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警示语改一改,使大家变得乐意接受。试试看,请你写下来。(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大挑战之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完成下面的练习。(12分)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1、本文段的作者是 ,他被人们誉为“ ”。你还读过他 和 这两部作品。(4分) 2、通过阅读和理解,你发现,本文段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起初,为擦不擦火柴而( ),随后,为火柴带来的温暖而( ),后来,又为火柴的熄灭而( )。(3分)3、请就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提问并作答。(3分)问题: 回答: 4、“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这句话让你体会到 。(2分)阅读大挑战之二:阅读短文他要感谢那只手,完成练习。(18分)他要感谢那只手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既有物质上的给予,也包括精神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1、“喝酒”的“喝”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1分)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无足挂齿( ) 估计( ) 贫穷( ) 推测( )3、这个文段主要写 (3分)4、请你认真阅读短文,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3分)问题: 解答: 5、女教师猜想这些孩子会画什么?为什么?(3分) 6、道格拉斯画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画?(3分) 7、这篇充满人情味儿的小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 (3分)第三部分:作文积累与运用(40分)(一) 小试牛刀:小练笔。(5分)现在很多同学有这样的阅读习惯:喜欢读图画,而不喜欢读文字。即喜欢看图画书而不喜欢读文字书。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用50-100字左右的一段通顺的话谈谈你的见解。 (二)大显身手: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35分)在小学阶段的众多科目里,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门功课?为什么?请敞开心扉,尽情地表达你对它的热爱吧。要求:1、事例要具体、生动,语句通顺,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有一定的条理,书写工整, 正确应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3、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附送:2019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灯光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多好啊”在文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教学重点】1.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 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王愿坚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课文朗读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让学生感受今天的课与灯光有关。 师朗读: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希望的灯,一盏是勇气的灯。有了这两 盏灯,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有关灯光的故事。3. 板书课题灯光4. 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王愿坚:山东诸城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将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为同名电影文学剧本。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把课前同学们搜集到的王愿坚的资料进行展示。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下面请带着阅读要求,听课文朗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2)标注自然段落。(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点击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跟着课文停顿,画出生字词,感受课文内容2.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宏伟 漫步 围歼 交通沟 胸墙 憧憬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璀璨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3.多音字课件出示多音字:好 卷 划A教师领读B男女比读三、精读领悟1. 全文共分几部分?指导学生略读全文,分出课文的几部分。课件出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2段):写我怎样沉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3-11段):叙述了关于灯光的往事。第三部分(第12段):照应开头,写“我”在璀璨的华灯下怀念战友。师问:通过我们对课文具体部分的分析,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课件出示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概括总结,举手回答。师小结: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2.学习第一部分指生默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师问:句中说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你知道为什么会感到光明和温暖吗?引导学生从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去考虑为什么感到光明和温暖。指几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师小结:“我”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的灯,想到北京的变化和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心头感到光明和温暖。由此可以体会到“我”幸福、自豪的心情和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热爱。课件出示句子: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老师重点朗读“多好啊” 师小结:这是说话人在欣赏天安门广场上的美丽景色时发出的由衷的赞叹。正是这一生赞叹, 引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所以下文写的是回忆的内容。3.学习第二部分(1)指生朗读第3、4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首轻轻地划着火柴。师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交通沟吗?课件出示:交通沟是指阵地上连接堑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这里也可以作为战士们暂时休息的地方。提示学生重点朗读红色字体,并同时让学生做出这些动作,从而感受这些动词的使用,理解这些动词可以表现出郝副营长的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举手回答,引导学生答出郝副营长的自信师小结:这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在战斗打响之前,郝副营长显得很平静,这也说明他身经百战,对这次战斗能够胜利很有信心。(2)课件出示句子:“多好啊!”他早在自言自语。师引导同学们理解“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后面介绍的与前面的不同。师小结:“但”将话题转入对大拇指性格的描写最肯吃苦。老师重点朗读“多好啊”师问:这里的“多好啊”和第2段中的“多好啊”,都表示感叹,那感叹的内容一样吗?引导学生体会第2段中的“多好啊”是赞叹现在的生活,这里的“多好啊”是郝副营长看图时,对图中的孩子们的赞美。师小结:战争时期,条件及其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过,他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电灯下看书深感羡慕。“多好啊!”就是他对这种生活的赞美。(3) 课件出示句子: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老师重点朗读“多好啊”师问:这里的“多好啊”是对郝副营长看到的而发出的赞叹吗?如果不是,那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答出联想。师小结:因为孩子们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的情景是郝副营长看着图画,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的看到了,所以这里用了联想的写作手法。让孩子们能在电灯底下学习是他看图后的联想,这联想是他的愿望,也是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他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强大动力,表现了郝副营长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 课件出示问题:“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表格 引导学生找出出现的几次“多好啊”,然后把相应的句子读一读,感受每一次出现时它的用意。指生回答并填表师小结: 第一次出现在“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里的“多好啊”是游人在看到广场上璀璨的灯光后说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是过去的困苦生活和现在人们幸福的生活。第二次出现在“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这里的“多好啊”是郝副营长在看到书上一幅插图后自己说的,从中我们可以从郝副营长的话语中感受到胜利以后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人人都能够在灯光下看书、学习。第三次出现在“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里的“多好啊”也是郝副营长自己说的,是他听了我对电灯的描述后说的,从中我们也可以想到胜利以后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人人都能够在灯光下看书、学习,所以为了战斗的胜利我们要勇往直前。师问:那这三次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同桌讨论,举手回答。师小结:第一次“多好啊”表达了对天安门广场上美丽景色的赞叹,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表现了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电灯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毅然是郝副营长,这里表达了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课件出示句子: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师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引导学生从“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中感受到这句话树神态描写指生回答师小结:这句话是对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向往光明和幸福前景时的神态描写。从这种神态里,我们理解了他英勇战斗的强大动力,感受到他那颗为解放全中国、为造福人民而跳动的心。师问:同学们知道郝副营长在“憧憬”什么吗?引导学生把这里的“憧憬”与前面郝副营长的联想联系起来,感受到憧憬就是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师小结:郝副营长在“憧憬”战斗胜利后,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那明亮的灯光一定可以使孩子们美好地读书。(4)指生朗读第8-10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师问:这里“千钧一发”的时刻指什么时刻?引导学生从第9自然段中寻找答案指生回答。师小结:指的是后续部队在进攻中遭到敌人炮火的阻击,和突击连失去联系,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刻。师问:句中“举得高高的”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把“点燃了那本书”与“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联系起来,回答“举得高高的能说明什么? 同桌讨论,生举手回答指生回答出“举得高高的”是为了照亮部队前进的路,而不怕牺牲自己。师小结:“举得高高的”说明了郝副营长在巨大的生命危险面前无所畏惧、毫不犹豫。他明知一旦有了火光就会暴露自己,但为了战斗的胜利,他毅然地选择了牺牲自己顾全大局,表现了他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 指生朗读第11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 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学生把这句话与郝副营长的做法联系起来,去感受郝副营长的精神。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师小结:“年轻的战友”是对年仅22岁就在战斗中牺牲的郝副营长的痛惜。他用自己的献血和生命,换来了后代的幸福和安乐。“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成了幸福和安乐生活的一种象征,强调了郝副营长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的。“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既是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是“我”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4.学习第三部分齐声朗读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师问:这句话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去体会璀璨的华灯是指现在的灯光,与郝副营长的愿望“希望孩子们能在电灯下读书”联系起来吗,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小组讨论,组内交流师小结:寄托了“我”的哀思和愿望,那就是无论过去多长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都不要忘记为开创今天幸福生活而牺牲的革命先烈。5. 拓展延伸 师问:请你们整体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描写的是现在,哪些段落描写的是以前? 指生回答 师小结:描写现在的段落是第1、2自然段和第12自然段,描写以前的是第3到第11自然段。 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倒叙。 师解释: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本文中,作者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回忆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现实再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就是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运用倒叙的手法安排文章,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四、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五、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尤其( 特别 ) 宏伟( 雄伟 )憧憬( 向往 ) 茂密( 茂盛 )千钧一发( 间不容发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光明( 黑暗 ) 茂密( 稀疏 ) 璀璨( 黯淡 ) 聚精会神( 心不在焉 ) 六、作业布置1. 摘抄文中好词好句。2. 课下找一找与灯光有关的优美语段,并抄下来。【板书设计】 现在:千万盏灯 多好啊 (1、2) 引起回忆 战斗开始前 11.手指 往事 战斗打响后 缅怀先烈 (3-11) 战斗结束后现在:在璀璨的华灯下又想起 前后照应(12) 【教学反思】灯光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第11课,课文主要写了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写了郝副营长带着能让孩子们在电灯下读书的憧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给后续部队照亮前进的道路,而把书点燃,高高举起。从而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讲授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郝副营长的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采用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自己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从而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为了将来可以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