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30366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生命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陈 茹第一课时我对教材的理解:我们的生命是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二个主题。单元内容从珍爱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宏观引入(美丽的生命),以珍爱我们自己的生命为重点(我们的生命和呵护我们的身体),并将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我们的生命中“献出爱心,延续生命”)作为延展。作为一个单元出现,编者是考虑到现在儿童对此问题认识模糊。学业负担的繁重、父母的争吵导致的家庭关系紧张,甚至老师、父母的一次批评都有可能让幼小的孩子放弃自己的生命;出于好玩模拟一些影视中的自杀情节也可能使他们丧生;受电脑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影响,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们难免产生亦幻亦真的感觉,而出现一些荒诞的危害生命的行为这样的事件屡有发生,就不得不令教育者进行反思和重视。一方面我们应该给儿童创造更健康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让儿童知道生命是宝贵的,是失而不能复得的,不会出现像童话故事里那样的复活。生命是有限的,不会像电脑程序那样一直存在。我们的生命有三个话题“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献出爱心 延续生命”, 本节课的重点话题是“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在本话题中有关于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与关心内容,这在前面的几册教材中也有涉及,在教学当中如何正确地把握各册中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呢?研读教材,一年级家人的爱侧重在物质上的关心;三上我爱我的家侧重在精神上的归属感;三下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侧重在父母对自己多方面的关心,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而此处话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我们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它寄托了家人无限期望,强调的是对于生命的责任感。另外,生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在这里只是播下一粒种子,在学生今后的成长,还会积累更多的生命体验。我对学情的分析: 我们的生命以探索生命的历程为线索,其中婴儿出生前后这一段时光,是学生记忆和认知的盲区,这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在与自身生活相隔甚远的领域深刻体验母亲怀胎十月、一招分娩的艰辛与幸福,家人细致呵护小生命的苦心与快乐;如何引领九、十岁的学生在感悟生命不易的同时,又能感受到生命美好,都有待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去思考与突破!我对教学目标的预设:1通过探寻生命的历程,了解成长的不易,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亲人的爱与期望,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2懂得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怀感恩。我对教学重点的思考: 在探寻生命孕育、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了解生命成长的不易,感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我对教学难点的思考: 认识到生命是美好也是脆弱的,自己的生命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更关系着家人的欢乐与幸福,深刻领会“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从而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我的活动准备:1课前组织学生调查采访。2收集有关的视频资料及见证学生生命历程的物品。我的活动设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一、相识破冰,自然开题:1我们的相识引入:同学们,今天的会场上你们是主角,谁能向在座的老师介绍一下,你叫什么名字?分享:这名字是谁给你起的?有什么含义呢?2名字的发现:感悟:从名字的来历当中,你发现了什么?3揭示话题:名字只是我们的生命的标记,却已饱含了家人这么多美好、殷切的期望,那我们的生命又承载了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共同走入“我们的生命”这个话题 !二、探索生命,感悟体验:(一)生命的孕育:1科学探索:明确:说到生命,大家知道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吗?了解:生命是怎么孕育开始的?(播放课件)感悟:经过差不多280天的孕育,我们从4毫米只有绿豆大小长到九个多月有30厘米;从一个细胞发育到拥有1万亿个细胞、300多块骨骼、600多块肌肉、全身血管总长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胎儿,这段过程怎么样?2亲情故事:交流:对于生命的孕育我们的家人也有终生难忘的体会,课前我们开展了采访家人的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对话 :妈妈怀孕时有什么反应?家人又是怎么做的? 3提升感悟:是啊,这是妈妈用生命孕育生命的280天,是家人用心血精心呵护的280天,在创造生命的喜悦中,家人期待能生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二)生命的诞生1心灵震撼:感受:我们是怎样诞生的呢?(播放课件)2幸福体验: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痛苦?幸福?)体验:当听到婴儿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如果你是爸爸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是爷爷奶奶最想做的是什么?如果你是病床上衰弱的妈妈,你是什么心情?3见证生命: 分享:家人还保留了哪些见证我们诞生的物品。4提升感悟:家人珍藏着这些幸福的回忆,是因为我们生命的诞生给他们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三)生命的成长:1快乐互动: 游戏:猜猜他是谁?(展示学生婴儿时期的照片)2成长中的第一次感受:一天天我们长大了,从坐也坐不稳到迈开人生的第一步。(播放课件)分享:成长中的第一次,你和家人一定记得很多!3生命中的感动:感受:播放采访家长的实录感悟:由这位奶奶,你想到了谁? 激情:(事例)A 为烧伤的儿子植皮的母亲。 B 舍身救孙女的爷爷。 思考:“每天消失一个班”的新闻报道引发的思考。4提升感悟: 我们的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当我们的健康、安全出现问题,牵扯的是家人的心、留给家人的是伤心、担忧、心痛。四、情感升华,认识超越:1生命之舟: 激情:同学们,我们的生命之舟上所承载的是什么? 2未来的生命 激情:生命的步伐要继续前行,对于未来,我希望我生命的每一步走得从现场情境导入、自然流畅;从介绍名字导入、亲切有效;从解读名字导入、引发感受;学生对生命的感受是由一个一个小的事件开始建立,此处引导学生发现,实是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会感受生命中承载的爱与期待。孩子中存在认识偏差,有的认为是母亲给了我生命,在此老师用一个问题淡化处理,只要学生知道生命是父母共同给与我们的就可以了。作为生命的载体,身体更是件伟大的艺术品,此处通过大量有冲击性的数据,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神奇。此课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家长,通过采访家长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取最鲜活的信息,并在亲子交流中一步步迈进生命的情感场。品德与社会是立足学生的生活,但绝不是简单“拿来主义”,对于学生采访收集到的信息,老师要巧妙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感受生命孕育的不易。 本课的目标要分解到每个层次中,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终实现珍爱生命的目标。此处,目标是让学生深刻感受家人希望即将诞生的小生命是健康、漂亮、聪明的。这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过程,通过视频,学生会对生产的痛苦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通过“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的换位体验,感受新生命的诞生给家人带来的惊喜与快乐,体会母亲痛更快乐着的心情。家人为什么会珍藏这些物品,在快乐分享的氛围中,目的是体验家人对新生命的爱。此处的目标是感受新生命的诞生给家人带来的快乐和激动。婴儿时可爱的模样能带给学生很到快乐的体验,从而体会家人对新生命的爱。通过连贯有趣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哺育婴儿的不容易;生命的成长从一个又一个第一次开始,家人深刻的记忆中深藏着对孩子的爱与期望。我们的生命牵动着家人的快乐与幸福,从分享最感动的事情,引导学生发现,当我们的生命遇到威胁,家人的忧伤和担心。此处的目标是我们健康茁壮成长在家人心中是最重要的,为此家人竭尽全力付出心血。通过一节课的分享、体验、感受,在此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感悟,体会生命中承载着家人的爱与期待。意图是引导学生用珍爱自己的生命来回报家人的爱和期待。我的板书设计: 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公开课教案附点评【教材分析】: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分为“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三课。本节课授课内容是“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 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 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 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学情分析】: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课前老师、学生、家长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家乡的景色、名人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思路】: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设计理念】: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人。【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教学关键】:课前充分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课前准备】:搜集家乡的图片、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教学手段】:卡片、计算机课件【活动过程】:一、媒体激情,情感共鸣1、我知道,在课余同学们都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展现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家乡,夸夸咱们柘荣美。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吧!2、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教师梳理、归纳。(家乡风光美 家乡人也美)3、齐读课题。4、课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的确,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同时教学面向学生实际,加强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课堂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二、展家乡美、酝酿情感(一)展示作品1.师:同学们,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每个同学都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推荐一件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2、小组内展示、交流,师巡视,相机指导。3、请各组展示评选出的作品,小作者介绍,感受家乡的美。(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及时丰富、充实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二)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1、师: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你眼中的家乡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来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3、把这四处景点根据你的喜爱程度来排排序,并说说你的原因。(生把图片排序,抽生回答各自排序的理由,并为自己喜爱的地方在自制地图上贴小红旗)4、学生介绍其他自己喜爱的景点。(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生每说一处景,就在自制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5.师:同学们,你们可个个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可吓一跳(看自制地图)。看你们贴的小红旗,就知道我们家乡处处有美景,处处是美景。正因为这样,我们县近日就正在创建(生答:全国文明县城)。6、教师小结:说到这儿,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少年,为家乡的创优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到柘荣来欣赏我们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7、当小导游按顺序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取对家乡美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三)欣赏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1、播放剪辑的一段家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2、学生自由说感受。3、为自己喜欢的景点或家乡全景说句广告词。(活 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让学 生知道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三、说家乡人、迸发情感1、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古今家乡名人的资料。2、分组汇报。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简单分类如:艺术名人、文化名人、劳动名人等。4、教师补充家乡名人。5、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教师相机板书:硕果累累 默默耕耘 人杰地灵)6、制作家乡名人“光荣簿”。(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把思品课“明理”、“导行”的重要任务贯穿到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四、家乡更好、升华情感1、想一想:我是柘荣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3、教师小结: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引导学生在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设计简评】一、回归现实生活充实课程资源 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来自学生的生活,我们教学设计就要紧紧围绕儿童的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我们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 现实生活。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林荫老师注意了以教材为范例,以家乡柘荣本土美景为教学指向,以学生生活中的真实环境为内容来构建师生间的教学活动。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不论是在课前预习指导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了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拓展了教学空间,充实了课程 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二、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主旋律品 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又指出: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 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林荫老师的这一节课设计 能够紧紧围绕学科教育的目标,利用课堂教育成功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生活。在课前指导预习,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搜集资料,并指导学生对所获的资料进行加工处 理,学生在搜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取了第一手信息。与此同时,老师也获取了不少可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感悟,老师通过营造话题氛围, 如: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吧!并让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讨论,吸引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善于挖掘情感因素,在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后并让学生当“小导游、写广告词”,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介绍家乡人、升华情感”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制作“光荣簿”,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取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三、教学设计注意了目标的多元化本 课教学教师不但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越来越认识柘荣的山水之美,更要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种美,抒发对家乡的美。让同学们说家乡的不同的景区的特点,是 让孩子们长知识,而让孩子们为景区所在地插上小红旗,则是为了更生动更直观地让孩子们不断感慨家乡的美景多得说不完。既体现了学科的渗透性,也体现了教师 对学生学情的具体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