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数学五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word教案 学校名称:麟游县西街小学课程名称:数学内容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师姓名:董录田 简介: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第一、二课时的综合。在教学中我的思路是课前让学生按照“预习观察思考发现生成解决”6个步骤去认真阅读文本,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观察、思考并发现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尝试探索,寻找规律,得出特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生成到小组的问题生成单上。再利用一课时专门对生成的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探索中经过问题训练评价等环节来解决,达到认识图形、掌握特征、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之目标。 授课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主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任课教师董录田课型问题解决课课时1课时上课日期xx年3月26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2、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长方体的特征。2、运用探究长方体特征的方法来探究正方体的特征,认识正方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关键问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立体图形的识图。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会用较准确的语言来叙述。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评价等方法,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并生成问题,对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拨引导,并通过问题的理解进行强化训练达到巩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 问题训练评价单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 、长方体框架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刻度尺、橡皮泥、细塑棒 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 师 行 为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2分钟 情境引入 激发兴趣投影出示课本P27页的情景图,观察各图中的几何形体,并说说各有什么立体图形。(师旁白)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是由无数的方砖和条石砌成的,他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为保护我国中原地区不受外来侵犯,作了重要的屏障作用。它的方砖和条石是什么形体呢?生活在现代的大城市,起居生活中随处可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共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激发起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及兴趣 自主合作初步探知 20分钟 创设思维情境一 、长方体的特征:摸一摸:a、长方体、正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b、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c、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发放问题生成单。小组讨论,完成生成单的表格。汇报填表(上黑板演示)。请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二、正方体的特征: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主研究正方体的特征(观察、测量、讨论、交流、汇报)。三、比较特征,明确联系与区别。 学生小组内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问题训练小组评价 10分钟 创设评价情境 根据29页的做一做和30页的做一做,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小组评价。 小组长组织组内完成后在小组内评价。规范指导提升能力 8分钟 创设规范指导情境 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单。教师进行规范指导(棱长总和)。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评价。小组竞赛,全班评价。 能力拓展思维训练 8分钟 创设思维情境请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框架。回顾制作过程,请学生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启发。 组内合作制作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评价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2分钟 创设反思情景1.(师旁白)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有何收获、体会或感想?2.教师评价补充。 1.总结知识点2.谈收获、体会或感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长 方 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面 棱 顶点正方体是特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 方 体 学生板演(棱长之和)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董录田一、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理解长方体的面、棱的特征和正方体的面、棱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并能用适当的数学知识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 4.让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二、学习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方面的特点。 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三、学习过程: 1.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回答问题:(1) 万里长城的方砖是什么形体?(2)图二中的一幢幢高楼大厦其外形是什么形体? (3)电冰箱、橱柜、电视机包装箱都是什么形体? (4)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各若干个。 (5)通过观察、测量,填写下表:a.长方体有( )个面。 d.长方体有( )条棱。b.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e.哪些棱长度相等? f.长方体有( )顶点。c.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g.你还有什么发现? (6)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7)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它们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 (8)正方体有几个面?形状、面积怎样? (9)正方体有多少条棱?长度怎样?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10)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董录田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问题一: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二: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 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形体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顶点形 状面 积棱 长 长方体 个 条 个 正方体个条个 问题四: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怎样? 问题五:长方体的各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又有什么联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_ 姓名:_ 指导老师:董录田 一 操作:在每组学科长的组织下,分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框架(材料:橡皮泥、小彩色球、细塑棒)。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在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和体会? 三、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4厘米 4厘米 3厘米 4厘米 4厘米 8厘米 (1) (2)(1)图(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2)图(2)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3)如上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ac b(4)和 a平行的棱有_条,长度_. 和a垂直的棱有_条。 和b平行的棱有_条,长度_. 上面的长方体的长为_,宽为_,面积为 _。 四、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五、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算一算: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 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相等?结论_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xx年3月26日 作者:董录田 “以学生为主,先学后导,全面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理念、方法和目标。问题导读自主探究问题生成小组讨论个性展示问题训练点拨指导多元评价能力拓展思维训练总结归纳延伸渗透 是我学习所悟和本节课的导学理念。回顾本节课的选取、准备、导学过程,我觉得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知识储备、操作水平与展示的心理素质。 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是课改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本人结合本节课的课容量及学生实际水平,我还是选取了保守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首先创设情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予以明确,揭示并板书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研究对象的探究兴趣。为认识图形、掌握特征奠定积极的情绪基础。然后让学生观察,动手感知,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面棱顶点,主动合作,共同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汇报展示长方体特征。此时教师可利用动画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师 生的研究对比、实物与媒体对比验证研究结果,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的理解与识记。之后,学生合作完成正方体特征的研究,并通过特征对比找出异同,得出它们之间联系。教师结合学具讲解长方体的长、宽、高,此环节中未能给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上缺乏机智,总是急于解决,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总之,就是教师不信任学生,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图省事、省时,没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空,总是包揽学生的一些活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放手给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要学会信任,学会当导师,变教学为导学,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让信任和鼓励为学生高飞插上理想的翅膀。附送:凤州民族小学高效课堂及数学课题实验行动工具2019人教版数学六上位置word教案执笔人:邹修虎 班级:六(1)学生姓名: 预设上课时间:xx、09_、02学习内容23页课型综合解决课授课人邹修虎学习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形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体验成功学习数学的乐趣。学法指导情境引导,举例探究。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学习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课 前 准 备 课前自主预习一、预习内容和要求:1、说说自己这学期想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你能用哪些方式来描述这个位置?2、向同学介绍一下你家所处的位置,有机会邀请同学到家玩。3、请你找机会观察一下象棋的棋盘,想一下,各个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是怎么描述的。4、下面有一幅格子图,图上有一个点。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说说这个点的位置。、1、教具、学具准备: 2、多媒体准备:位置 演示灯片同伴(家长)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凤州民族小学高效课堂及数学课题研究行动工具内容环节学 案预习检查5分检查课前学习情况一、学科长检查组内成员预习单完成情况并向全班汇报。二、读教学目标,准备探究。三、动手探究:1、观看主题图。根据文字提示,张亮同学在第二列,第三行,请你向同伴指出张亮同学的位置。2、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那么,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出其他几个有名字的同学的位置。3、思考: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应该注意什么?四、议一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请写下来。5、 练一练。自学例2后,完成第4页第一题。读一读2分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做一做8分动手探究建立模型议一议8分组内交流达成共识说一说10分钟全班展示交流互动精讲点拨试一试训练反馈反馈拓展小结提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老师寄语:有付出就有回报,相信你是最棒的!位置 课堂反馈姓名: 成绩: 一、直接写得数。2.540= 186= 1.732.07= 100.9= 4004= = = = = =二、想一想,填一填。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4行,用(3,4)表示,小红坐在第1列第6行,用( , )来表示,用(5,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列第( )行。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1)和点(2,7)表示, (4,1)中的4表示第4列,则1表示( ),(2,7)表明王兵坐在第( )列第( )行。3、如下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 西瓜的位置记为( , )。 4、如下图:A点用数对表示为(1,1),B点用数对表示为( , ),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角形ABC是( , )三角形。3题图 4题图 三、对号入座。(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如下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A、(4,4) B、(4,5) C、(5,4) D、(3,3)2、如图:如果将ABC向左平移2格,则顶点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5,1) B、(1,1) C、(7,1) D、(3,3)1题图 2题图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5,2) B、(4,3) C、(3,2) D、(4,1)4、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等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