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615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3个生字,学会3个生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查阅有关谭嗣同和吉鸿昌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狱中题壁。了解课文的内容。二、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全诗内容,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谭嗣同自比张、杜,觉得扪心无愧。他态度从容,决意含笑就义。他又想到了康有为和王五,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巍巍两昆仑,皆为顶天立地的人物。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结合注释和预习资料,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注意从词句入手感受诗歌的意思。三、自主研究。如何理解并体会“我自横刀向天笑”这句诗中所表现的豪情壮志?四、诵读。第二课时一、回顾,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回顾本板块的学习内容及相关学习方法,提炼学习古诗的一般步骤。学生小组研究。得出关于学习方法的结论。二根据方法,自学绝笔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照归纳的方法进行自学。三交流学习体会。1.学生交流学习收获。2.理解诗歌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四、总结板块主题。回顾本板块学习的内容,体会一下,板块主题中的“正气”应该是怎样的含义?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对本板块主题有一定的认识,归纳出“正气”的宽泛含义。 附送:2019-2020年长春版六年级上册狱中题壁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首诗组成:狱中题壁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写,表达了自己为变法情愿献出生命的决心;绝笔诗作者是吉鸿昌,表达了他誓死抗日和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之情。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有关两位作者的资料,为理解两首诗做准备。(二)教学过程1.识字与写字进入6年级,识字主要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本课需要识写的生字中,“臾”的读音、“狱”的字形要注意。2.朗读指导读诗要注意诗的韵味,读这种感情激昂、充满豪情的诗更应注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在朗读前一定要有比较充分的理解作为基础。以狱中题壁为例,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不仅引用了典故,而且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的决心。所以在朗读时,就要注意把这种坚决的语气读出来。而绝笔诗则简洁明了,朗读时更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把作者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现出来。3.阅读教学本课的两首诗中,绝笔诗比较易懂,狱中题壁需要联系典故进行理解。狱中题壁理解:汉朝的张俭和杜根,都因揭发朝中权贵、上书要求太后归权皇帝而受打击迫害,他们吃尽苦头,但在当时就受到人们尊敬,死后更留下好名声。谭嗣同自比张、杜,觉得扪心无愧。他态度从容,决意含笑就义。他又想到了康有为和王五,他们的“去”和自己的“留”是肝胆相照的,犹如巍巍两昆仑,皆为顶天立地的人物。谭嗣同衷心祈愿这两位“生者”继续实现“死者”未竟的志愿。(1)光绪二十四年(1898)八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康有为出逃,作者被捕。在狱中,他意气自若,拾起地上的煤屑,在墙壁上写下这首绝笔诗。这首诗高度凝练地表现了谭嗣同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真挚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多少年来一直赢得广大读者的崇敬。(2)“望门”句:张俭,东汉人,有才德。延熹中太守翟超请为山阳东部督邮,后因弹劾宦官侯览,被诬结党睹反,朝廷下令逮捕他,时人慕其名,张俭“望门投止”,人人“破家相容”。此喻康有为。望门投止,指人在困迫之中,见有家门就进去,以求避难安身。(3)“忍死”句:杜根,东汉人,字伯坚。安帝初举孝廉,为郎中。时邓太后临朝,权在外戚。杜根便与他人联名上书,请求邓太后还政于帝。太后怒,命人把他装入布袋,于殿上击杀之。执法者以杜根忠正,使人不用力,杜根诈死三日而后逃走。后邓氏被诛,杜根复官拜为侍御史。作者政变前夕曾电唐才常:“速偕同志,来京相助。”唐才常接电后速往汉口与哥老会联系,选壮士多人赴京,但此时尚未到京,所谓“忍死”指此。须臾,片刻。待杜根,等待唐才常来京。一说,系作者自喻,意谓“忍死”待复出如杜根。(4)“我自”句:作者在被捕前已抱必死决心,他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临刑前又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句正是他决心舍生取义、含笑九泉的大无畏精神的写照。横刀,面对刽子手的屠刀。(5)“去留”句:谓一去一留仍肝胆相照。两昆仑:一说指康有为和作者自己;一说指两位侠义朋友王五和胡七,二说皆通。4.活动提示(1)思考与交流第一句中的词语解释请参看上文。第二句中的“尚”是“尚且”的意思。 这个题是结合本板块主题设置的。苏武、文天祥、谭嗣同和吉鸿昌所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为后人传诵。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正气”的解释是:“光明正大的作风或风气;刚正的气节。”本板块几篇课文所表现的“正气”相同点都是光明正大、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气节,不同之处在于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苏武的正气是不辱使命;文天祥的正气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谭嗣同的正气是舍生取义;吉鸿昌的正气是坚贞不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多元的。(2)积累要求学生背诵这两首诗。引导学生搜集用于表达坚贞不屈的成语。舍生取义:舍,舍弃;义,道义、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也要追求正义。大义凛然:严峻不可侵犯的样子,形容为了正义事业坚强不屈。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现在的学生很难理解革命者为了自己的追求、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生命对于任何人都是宝贵的,而且只有一次,但是与个人所坚持的信仰,人们所共识的道义,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相比,个人的生命就不是最主要的了,所以古往今来为了正义和信仰而不惜献出生命的人一直为人们所尊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既有利于理解诗义,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