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爷爷的芦笛WORD版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以芦笛为主线,展开教学。2以读为主,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2讲读课文第一段。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了解作者写作目的。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体会笛声的特点。2感受第一段中描绘的美景,体会强强对爷爷小屋的向往。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3、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2、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思考: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不是,是想象的)你从哪知道的?(在强强的想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好玩在哪里?谁来读一读。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引读:更有趣的是?过渡: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六、课堂练习: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2、抄背第一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研读课文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明白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3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1谈话导入,并指名背诵第一段。2揭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第二次芦笛声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第三次芦笛声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读的真不错,我们向他学习,一起来读一读。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对,是爷爷的芦笛!“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引导朗读体会。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爷爷的笛声-7、交流。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1、小结。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在你我的心里流动四、自主作业,课外延伸。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板书:8、爷爷的芦笛大海心情悠扬美丽向往清脆柔和温润快乐奇特狂怒恐惧勇敢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附送:2019-2020年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碛中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5、 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小结: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四、小结: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