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2172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学反思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学反思 沪教版今天,我执教了飞夺泸定桥一文。按照通常的教法,应该是先让学生把书读一遍,来个整体感知,接着是疏通词句,理清线索,弄懂大意,再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逐段学习,理解感悟,交流分享,最后总结全文,“挖”出中心,畅谈感受等。这次,我没有按照“牌理”出牌,而是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同时详细地讲解写好这几个字的技巧,让学生也跟着认真地写。之后,我让学生就这几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泸定桥在哪里?”有的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我便引导学生去读“预习”、读相关的课文或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来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夺桥?”有的问:“怎样夺桥?”我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解决,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决。接下来,我再板书“飞”字,引导学生从字面上弄懂它的意思,再想想它在课文中是指什么。之后仍然是让学生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飞夺?”有的问:“怎样飞夺泸定桥?”我同样是让学生自己去读相关的课文,首先解决前一个问题。学生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简图,让学生很直观地明白敌我双方所处的位置、距离及兵力的对比,使他们能深入地理解红四团任务之艰巨,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夺桥的艰难及红军英雄顽强的革命精神。然后我再让学生提出来这两段中不懂的问题大家讨论,学生提了几个词句上的问题。我又补充提了一个问题:“国民党反动派与红军同是中国人,为什么不去打日本人,却来阻拦我军北上抗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讨与老师的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本文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飞夺泸定桥 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在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千钧一发”中带点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能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通过对泸定桥、大渡河、人物等细节描写地研读,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4.体会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重难点1.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对泸定桥、大渡河、人物等细节描写地研读,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读熟课文,并在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千钧一发”中带点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3.查找资料,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设计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学生自学导语,说说你了解了什么?2.集体交流。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回顾的是发生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是(1)板书:11.飞夺泸定桥(2)读好课题。说明:导语的作用就像人在行程中所遇到的路标,能有效地帮助路人快捷地找到自己要到达的目标,而避免走上弯路。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引导学生对单元导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随着对导语的学习,自然地引入对新课的学习,过渡自然流畅。二、抓住题眼,理清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预习反馈:如果将课题改为“夺取泸定桥”好不好?为什么?(抓住题眼“飞夺”两字,知道课文分成“飞”和“夺”两大部分,换成“夺取”内容概括不全面。)2.默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红军怎样“飞速到达泸定桥”与“勇夺泸定桥”的段落,并想想剩下的部分又交代了什么?最后在书页旁空出的地方写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1)1935年5月,为北上抗日,上级命令红四团必须在20多个小时内赶到120公里外的泸定桥,并夺下泸定桥。(2)红四团与敌增援部队抢时间、争速度,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抢先赶到了泸定桥。(3)红四团与守城的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3.根据段意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1)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可以把段意进行合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补充或删除,使语句连贯。(2)学生根据提示自己练说。(3)交流,评议。说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概括方式,即主要内容的概括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首先学会抓住文章的题眼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随后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最后再把段意进行适当地合并。 三、深入学文,研读细节,体会情感。(一)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小组合作学习,在相关地方进行圈划,并简要注上自己的阅读感受。预设一:水湍急,桥险恶。1.出示: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1)指名读句。(2)出示媒体:大渡河,媒体帮助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中带点字的的意思及整个词的意思。2.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大渡河“水流湍急”的句子,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1)出示: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2)指名读句,说说感受。(3)理解“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通过对河水的具体描绘,突出了大渡河的自然环境非常险恶,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之地。3.红军要去夺取的泸定桥就架在这条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而它又是怎样的一座桥呢?继续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句子,仔细阅读后完成填空。(1)出示:泸定桥离水面有 ,是由 组成的。两边 ,算是桥栏,底下 ,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 ,就像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 ,只剩下 。(2)指名填空。(3)理解句子。课文中对泸定桥的样子的描写是通过一连串的数字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具体的,有力地突出了作战环境的险恶。(4)观看泸定桥的录像,指导读句。说明: 媒体资料地补充,不仅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关键的词语,更有效弥补孩子知识经验与情感体验的不足,为下文的学习提供情感上的铺垫,进而为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预设二:时间紧,任务重。1. 出示:“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里。”“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55公里。”2. 理解“击溃”,理解上述句子中数字的作用。预设三:凭天险,敌猖狂。1. 出示:“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2. 理解“妄想”,想象说话,想象敌人是如何妄想着要把红军阻拦在泸定桥上。3. 指导朗读。说明: 首先集中对红军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层层分析,其目的是更凸显红军要夺下泸定桥的困难重重,为下面着力要表现的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作好有力的铺垫。过渡:毛主席在长征组诗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怎么会被这样的困难吓退呢?(二)继续深入研读,感悟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1.观看录像,直观感受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面。学生谈观看感受。(英勇无畏、顽强、激烈)2.分组学习第4、5小节和第7、8小节。找出表现红军战士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的句子。3.交流第4、5节学习成果。(1)出示:“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了,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2)想象说话:为了北上抗日,为了 ,为了 ,尽管天黑路滑,红四团还是摸黑冒雨继续前进,战士们有的 ,有的 ,有的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飞速”的行军状态使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3)补充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一份统计资料,帮助进一步理解“飞”的第一层含义。(抢时间、争速度,飞行)(4)齐读上面两段话。4. 交流第7、8节学习成果。(1)师:虽然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了泸定桥,但是眼前的困难更是惊人:大渡河(水流湍急),叫人(心惊胆战),泸定桥高悬(大渡河上),只剩(13根铁链),对岸的敌人更是(猖狂),妄想把红军(消灭在桥头)。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样呢? (2)不看书本,完成填空。出示: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第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 ),一边( )。在千钧一发的时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 )熊熊大火,( )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 )。(3)想一想,“千钧一发”什么意思?括号中的词语又具体写出了战士们的什么?从中你再次体会到了什么?(4)理解“飞”的第二层含义。(飞越大渡河)(5)齐读填空,再次感悟红军飞越天险大渡河的凛然气概。5.引读。为了,为了,红四团的战士们凭借着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终于夺下了,取得了,红军的主力,浩浩荡荡地。说明: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是需要通过对文中多处细节描写的研读中渐次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获得感悟,并通过规范的表达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当然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引导,层层深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四、拓展延伸,想象写话。1.师:为了纪念长征中这一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今在泸定桥的桥头建立了革命纪念馆,树立了22位英雄的纪念碑,如果你有幸去那里,面对纪念碑,你的心中会对革命先烈们说写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2.交流,评议。说明:在把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规范的语言将对课文的理解外显化,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行有效统一。五、总结。(略)六、布置作业。1.摘录课文中的成语,理解它们的意思,并选择一个成语造句。2.学习用具体的数字介绍你熟悉的一样物品,要求事先对该物品做必要的了解与记录。3.查资料另说一个红军在长征中取得的胜利的故事。关于说课一、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1935年5月28日早上到29日早上的短短20多个小时里,红军战士与敌人的增援部队抢时间,争速度,急行军120公里抢先赶到泸定桥,并与守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于夺下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的英勇事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题眼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课文分成两大部分“飞”、“夺”。围绕着“飞”、“夺”,全文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了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其中红军“飞兵急奔”和“英勇夺桥”是课文的重点内容。从课文内容来看,题目中的“飞”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飞行”。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前去增援”。面对路途遥远(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时间紧迫(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人猖狂(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凭借天险,有恃无恐)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必须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但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飞越”。 “沪定桥离水面有数十米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更何况“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再看桥下,“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险恶的自然条件就让人心惊胆战,而这时,“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但所有的这些艰难险阻都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当“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溃不成军,狼狈而逃。红四团英勇夺桥的过程,似乎就是在“飞越”天险大渡河。与此同时,过桥之“难”与战斗之“激烈”均反衬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对“河水”、“桥”及“红二连夺桥”等部分的细节描写更是有力地衬托出了红军战士的“飞夺泸定桥”过程中的“神速”与“神勇”,此外,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也十分丰富,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更要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二、目标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在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妄想、击溃、千钧一发中带点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这一目标的指定是因为高年级学生在字词教学方面依旧不容忽视,运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学习能力,课前预习时先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教学时再通过联系课文的具体语境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与帮助学生提高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能简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确定这一教学目标,一是出于对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过程中要“教有所法”,要善于抓住典型的文本来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有法可依”,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把握文本的主要意思。本课的题目就具有代表性,它直接以课文的重点内容来拟题的,所以帮助学生从文章的题眼出发,直接、快速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继而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我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抓住文本中的细节进行研读,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品味精彩的语言文字,直观的录像媒体,深入体会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险阻,紧接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一些语言表达训练,一方面使学生能学会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综合运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能检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状况,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的程度;整个教学过程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终达到让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是多么来之不易,从而记住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这一重点目标。三、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然后在课堂中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虽已学习了不少方法,但教师还需结合课文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加以理解。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概括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单元教学目标为“边读边思,能在理解重点字句的基础上,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虽说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但由于事件的背景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学生对中心的体会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四、教学设计(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导语的作用就像人在行程中所遇到的路标,能有效地帮助路人快捷地找到自己要到达的目标,而避免走上弯路。学习一个新单元之前,引导学生对单元导语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随着对导语的学习,自然地引入对新课的学习,不仅使向新单元的学习过渡自然流畅,而且会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率先进行定位,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印象。(二)抓住题眼,理清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概括方式,即主要内容的概括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根据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首先学会抓住文章的题眼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所在,随后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最后再把段意进行适当地合并。此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三) 研读细节,体会情感。对于这一环节的学习,我主要分两大步骤组织教学。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在相关地方进行圈划,并简要注上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中对红军面临的“水急、桥险、时间紧、敌疯狂”等几大困难作了非常细致地描写,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夺桥过程的危险与艰难,有力地衬托出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牺牲的革命气概。把遇到的困难相对集中地先组织学习,主要是为了最后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情感上作好铺垫。在此过程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险大渡河与泸定桥的录像,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更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在对英雄敬佩的同时,也很好地衬托出了敌人的猖狂,激起学生对敌人的仇恨之情,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次,我继续组织学生深入研读,感悟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安排学生分组学习第4、5小节和第7、8小节,找出表现红军战士在危险与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的句子。这一环节的教法相对更为灵活,摒弃串讲串问,让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同时做到教学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学方法以指导读书为主。组织这个环节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夺桥部分的录像,让学生充分而直观地感受战斗的激烈,红军英勇的气概,并相机设问:面对“水急、桥险、敌狂”的情景,你会怎么样?随后引导学生学习夺桥时激烈的战争场面,重点抓住二连的22位英雄的动作词语,三连战士铺桥行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填空练习。教师导语过渡到夺桥的高潮:敌人放火,战士们穿越火海,遇敌人激烈拼搏等场面时,指导学生读出战士们毫不犹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势。此环节设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让学生产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拓展延伸,想象写话。课文结束时,教师引入:“为了纪念长征中这一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今在泸定桥的桥头建立了革命纪念馆,树立了22位英雄的纪念碑,如果你有幸去那里,面对纪念碑,你的心中会对革命先烈们说写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最后的这个环节设计,主要是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上进行疏导总结,其目的既是学生对本堂课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也是关注本堂课上学生的综合习德。它不是阅读与写作的简单叠加,而是阅读后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提升,达到从学文到学写的结合。关于课后反思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两纲教育,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就通过本课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其一,每上一篇新课之前,老师总会布置一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去预习,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读熟课文等一些常规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就可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思想教育的重点要求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或阅览一些书目。这样的课前预习,不仅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起到开拓视野、衔接知识和叩开入课之门的作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学完课文之后,则可以安排学生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一些拓展小调查,组织一些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再次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深化思想认识,最终付之于行动。其二,诵读作为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现代教学中,同样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教学观告诉我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一般都要做到听、说、读、写四会并举。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就像是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和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书读得多,对语言的感受性、领悟力就强。诵读教学就是把语言知识的学习、语感的培养与思想感情的陶冶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体会文本,读多了才能体会到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其三,从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出发,指导学生选择道德小课题进行研究。就是说,探究人的道德思想、学习、工作态度等方面在现代人群中表现为哪几种情况,或者是古今纵向之比通过组织小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触动他们的灵魂,从而成为自身道德素质的创造者。比如,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读来会令人深受教育。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去研究有关长征途中的其它感人小故事和长征的成就,再让学生分析研究他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写写自己的收获,并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进行展示。凡此种种,都是为两纲教育如何有效地融入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一点尝试的,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与探索。关于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小组合作,运用网络等手段,了解长征途中所取得的其它胜利的故事,分析成功的原因,并完成一份课题研究小报告。活动二:进行一次讲长征中的感人小故事比赛。活动三:开展一次关于长征的主题班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