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教案1 青岛版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体会探究空气无处不在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并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能正确地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导、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知识:通过寻找空气,并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粉笔、砖块、风车、试剂瓶、塑料瓶、塑料袋、脸盆、气球、水等。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2、(录音):如果没有你,风车怎能轻盈地转动,如果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弹起让学生猜猜诗中的你是谁?3、讨论:虽然到处都有你,却为何找不到你的足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随机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空气)4、谈话:虽然到处都有空气,可我们却看不到它。要想认识空气,首先要做什么事?(寻找空气)二、 学习新课:1、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2、猜一猜。(板书:空气在哪里)()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着空气?()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存在?()大自然中呢?(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师随机板书,猜一猜:粉笔、瓶中、教室里、砖块)3、谈话: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了空气可能存在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猜测只是一种假想,不能让人确信,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实验)4、讨论并汇报: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5、谈话:做实验时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认真、仔细观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下面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存在哪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6、汇报讨论结果(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分别把砖块、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没有气泡,斜放有气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气装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挤、可以拍风车的转动也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存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分成看到、摸到、听到、感受到的几个层次让学生汇报。并板书范例如下有助于学生学会记录: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粉笔中有空气)7、实验: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记录。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汇报时注意与预测的现象比较是否相符合,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特别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边汇报边演示,以便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9、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10、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空气无处不在。(板书:空气无处不在)。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三、 课外延伸:1、风车有了空气就能轻盈地转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没有气泡冒出你认为这是为什么?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板书设计:20 空气在哪里 无色、 无气味、无味道、透明 占一定的空间教学反思: 教学时先让学生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进行实验探究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附送: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教案2 青岛版一、教材分析:空气在哪里的教学内容来自青岛版科学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导入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空气、探究空气的作用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空气在哪里一课主要通过“感觉空气”的活动,要求学生设想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通过“找空气”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的同时体会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学生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设计、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3、科学知识:认识什么是气体;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自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性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游戏,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经过近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上课时不能完全注意力集中,这一课空气在哪里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在整堂课中以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等能力。五、教学准备水槽11个、玻璃杯22个、报纸、信封(气球、塑料袋、纸片)六、教学过程(预设)(一)导入新课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上这节科学课,第一次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一包气球),想要吗?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它属于你们,不过要看你们的表现,看你们能不能通过你们的表现获得这份礼物,首先奖给善于发现,积极思考,愿意探究的,愿当小科学家的同学。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送给大家气球吗?因为小时候老师也特别喜欢气球,现在老师也想回到童年,给大家吹一个气球。(教师吹气球,教师把气球吹爆)师:刚才气球为什么没有爆,现在为什么会爆。生: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师:我们从气球中找到了空气,它让气球发生了爆炸,看来气球是个有趣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板书:20空气在哪里)【设计意图:通过带来礼物,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童趣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为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遵守课堂纪律打好基础。】(二)探究寻找空气。师:除了气球中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生寻找空气。教师板书(教室、楼道、校园)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空气无处不在,天天陪伴着我们,那你能抓些空气来给大家看看吗?想一想。师生交流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小组长领会1号信封)你能用老师的工具抓到空气吗?生用塑料袋、气球、纸片寻找空气。师:把你们抓到的空气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抓到空气的。生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空气的存在,学会找到空气的方法,认识到空气无处不在。】(三)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性质。师小结: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说它重要呢?生:因为我们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却经常忽略他呢?生;因为它没有颜色(师板书:看不见)师:我们观察事物除了用到眼睛,还用到了哪些观察器官?生: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师:下面观察一下你周围的空气。生观察交流教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师小结:你们真棒,刚才我们了解空气是,用的是什么方法?生:观察法(教师板书)师:通过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用观察法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下面用学到的观察法仔细观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出空气的概念是一个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鼻子、舌头、手去感知,都找不到空气,说明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总结出空气的概念,从而掌握空气的性质。科学课重要的还有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自己探究,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法。】(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师将乒乓球放到水槽中,然后将透明玻璃杯扣入水中。乒乓球沉入了水底。师:为什么乒乓球沉入水底,而没有到杯底和杯子的中间。生:因为里面有空气。师小结:杯子里充满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位置,水就进不去了,就像我们坐公交车,先来的人占据了这个位置,后来的人就进不去了,科学上把这个位置叫“空间”,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师: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生:想师:老师满足大家的愿望,不过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看这是什么(出示报纸、杯子)把报纸和杯子放入水中,你能让报纸不湿吗?师生讨论学生实验。【设计意图:通过乒乓球这个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然后让杯子中的纸不湿,设置了难题,由扶到放指导三年级孩子的探究活动,培炎孩子的探究能力。】(五)探究空气会流动师:通过你们的实验我们看到了空气占据空间,看来空气的确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东西。大家还想来继续来认识它吗?生:想。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两个杯子(一个中盛着半杯子水,一个是空的),我能不能让水跑到另一个杯子中呢?(教师演示)水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生:流动师:空气会流动吗?生回答师:我们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生讨论师:我们可以借助水。教师用两个玻璃杯演示。学生实验师生交流:我们看到这个杯子中的空气跑到了另一个杯子中了,看来空气也会流动。(板书:会流动)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会流动的性质,不是我们观察得出的,而是思考、推敲得出的,这是我们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叫实验法(板书)【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借助水,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占据一定的空间并能流动,而且感受到实验法的魅力。】(六)总结师:通过本节课我们的努力,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许多性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它有没有重量呢?希望同学们课下找自己的小伙伴去探究。【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品质。】板书20空气在哪里教室 没有颜色 观察法楼道 没有气味 实验法 校园 没有味道 气体 透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