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word说课稿.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2004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word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word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word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word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一小节口算除法的第一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二、知识背景口算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重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商是整十、整百的一位数除法。教学难点:掌握除法口算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四、设计理念第一,注意突出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例题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一位数的口算除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强调把几十、几百、几千看作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来想,突出本课的新知识与表内除法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以往计算教学机械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设计中我把数字稍微改动了一下。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我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练习,再让学生进行自我验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明算理时,给足自主探索的时间,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质疑60真的变成了6了吗?进一步明确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谐性过渡,丰厚了探究的底蕴,为孩子们的进一步探究激发了热情和欲望。3、及时反馈,内化提高。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练习:本次练习有两个层次。(1)基本练习;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2)内化提高。练习中巧妙设计3005教学资源,实现了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学习的良好效应。相对课始的探究素材,显然最高位数字比除数小的这类口算除法要复杂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辨别,对比练习,突破难点。4、巩固升华,总结提升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三块内容:一是摘苹果游戏,8道口算题。“被除数末尾要保留零”的情况和不用保留零的情况。二是由关联的两组口算题。让学生感悟: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商也扩大10倍,渗透商的变化规律。三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萌发和培养。尤其是在自然贴切的解决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口算解决问题。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以有层次的体验贯穿全课,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以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彰显个性化的学习风格,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是突出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使教学目标不再是一个虚架子,而是实实在在地分解并落实到了具体环节中。三是广泛地链接周边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之下,变得丰富多彩。附送:2019人教版数学三下面积和面积单位word教案一、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二、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更是后面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其顺序是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三、 教学目标:1. 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 以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索中发现比较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建立面积概念和常用单位形成的过程。 五、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学具:两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六、教学程序:(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大一小两张白纸,问:如果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是冠军,你会先哪张?为什么? 这和什么有关呢?在数学里我们把这叫做面积。板书:“面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体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的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书本、课桌、文具盒、脸、等等,那它们的表面在哪? 2. 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3. 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4.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出示数学书、硬币、面巾纸图片,展示出它的一个面即三个平面图形,问:这些图形也有面积吗?谁能用手比划出它的面积在哪? (面积要用手掌去摸,而不是用手指去指。)看了这三个平面图形,你有什么感觉?6号(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既然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大有小,那你能很快地比较出下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1号2号3号4号5号1、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你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2、辩一辩:3号看上去很小,你为什么不选3号图形呢?3、比一比:把图形封闭起来,那现在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小?(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 提出操作要求: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5. 汇报:并且课件演示a、选择的图形不同,不能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b、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c、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左图摆了15个正方形,右图摆了12个正方形。右边的长方形的面积大。思考:那是不是摆的正方形越多这个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呢?课件出示两个图形里面拼摆图形的个数。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出示图形。让学生体会到要统一单位,才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不能光凭个数来进行判断。 6个24 个 个 6.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要求自学p73、p74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识平方厘米找: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尺子量量它的边长想: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的大小。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和1平方厘米差不多大。估:橡皮擦的表面大约是几平方厘米。动手摆一摆进行验证,看谁估得准。引: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你认为方便吗? 认以识平方分米看: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大小。比:比一比身上哪个部位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摆: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估:估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引: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黑板的面积,你认为怎样? 认识平方米想:你能在你的草稿本画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吗?比:用手比比它的大小。看: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 估:1平方米的纸能站得下几名学生。站: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张放在地上,看看能站多少个同学。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再汇报、拿一拿、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一、填空1、( )或(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3、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 )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1、小明的指甲盖1( )2、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大约是3( )3、学校占地面积是800( )4、黑板的长是4( )5、一张面巾纸的面积约是4( )三、判断:1、小明的身高是128米。( )2、卧室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3、花园的面积是150平方米。( )四、小马虎日记: 今天早上,我起床后就开始刷牙,那两个1平方分米的门牙被刷得格外干净。随后用一块妈妈昨天给我买的1平方米的毛巾洗脸。洗完脸全家人就围在一张1平方厘米的桌旁吃饭。吃饭后掏出一张1平方分米的餐巾纸擦完嘴就上学去了。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我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在估、测、说中进一步巩固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在修改日记的笑声中结束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四)、回顾全课、总结延伸 我先用四把米尺围住之前的板书,让学生再次感受一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结合板书,谈谈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面积和面积单位是概念课教学,全课小结时我采用总结式,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这节课有完整的认识,并加以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