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1933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简析: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示儿是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的一首诗。示儿的意思是: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待到南宋大军北伐告捷凯歌高唱的时候,你们在祭祀祖宗时千万别忘记将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读诗,会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2、 参考注释,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大意。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训练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教学重点:知大意,悟诗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联系资料体会诗情感。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预设:第一课时一、 设疑自探1、 出示诗人王昌龄图像导入,引出课题出塞。2、 释题并质疑。“塞“什么意思?出示相关图片介绍边塞。并出示历史资料:当时唐朝与契丹、突厥、南诏,都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没有一年不发生战争。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让学生说说读了资料了解到的信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朝代边塞情况,铺垫情感。 扣题质疑:读读题目,你脑中产生了那些小问号?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预设: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出塞”是什么意思?师相机梳理问题,板书。 初读诗句,读通顺。 学生自读,然后教师指名读。评价,再读。示范读,把诗句读正确。注意:“教”读四声。 出示自探提示,自学探疑。 请同学们带着提出的问题,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说说诗句大意。品读词句并简要批注: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批注,教师巡视。二、 解疑合探:1、 理解诗句意思。过渡:你认为这首诗哪些词语和句子不好理解?教师根据学情引导学生理解句意,在倾听、评价、补充中弄懂诗句意思。重点理解:“胡马”值得仅仅是敌人的战马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意思。在学生理解有误时出示下列文字指导:诗文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 体会古诗情感。 抓诗句重点词“人未还”,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师注意引导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对诗句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诗句。在生生评价、教师评价中把诗前两句读好。 从“人未还”想开去,体会征人之思。过渡:(出示“明月边关图”配乐)岁月悠悠,战事不断。当激战过后,望着天上的这轮明月,戍边的人啊,个个无眠。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思考,想象说话。教师评价引导。过渡:同一轮明月下,望月的还有他们的亲人啊。此时的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请从下面任远一个角色想象说话。 征人的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的孤苦无助的妻子征人的无依无靠的儿女学生想象说话,教师评价指导。 抓“但使”“不教”体会诗人之盼。诗人盼望什么?学生回答。指导在理解基础上齐声读诗句后两句。 有感情朗读全诗。师配乐范读或者听录音读,达到熟读成诵。完善板书。三、 质疑再探1、 诗学到这儿,你心中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吗?请提出来。预设:“万里长征”与毛主席诗中的“长征”意思一样吗?“龙城飞将”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像出塞一样的边塞诗还有哪些?2、 教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提问、回答。难点问题不能在课内解决的,在课外继续找寻答案。四、 运用拓展1、 学生谈收获。2、 让学生给同桌设计一题测试学习情况。教师提示题型。学生出好后当即展示、解答,教师评点引导。3、 教师补充题。出示从军行让学生自学,师引导解决问题,并感情朗读。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王昌龄从军行注释: 青海:指青海湖 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 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穿:磨破。 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破:攻破 楼兰: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还:回家 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想一想: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4,教师总结: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中间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希望课下你们搜集阅读其他的边塞诗,相信你会收获多多。板书:31 出塞 忧 人未还 爱国盼 飞将在 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板书:陆游)2、交流陆游的资料,了解陆游生活的时代背景。过渡:同学们,在这一历史时代涌现了许多优秀儿女,他们与金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陆游则是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85岁高龄的诗人在临终前写的,相当于 遗嘱。(板书:示儿)3、引导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诗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力争把诗读正确、读流利,并画出停顿。(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停顿是否恰当?(3)生互相评价。5、自主探究师过渡: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刚才提出的这两个问题,老师进行了细化和整理,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自探提示。(1)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或想象画面等方法试说诗意。自主品读、潜心批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一)知诗意交流诗句大意(1)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听评补充。(2)提醒学生注意:“元”是通假字,同原来的“原”,讲本来的意思,“但”在这里讲“只是”,属予古今字意不同。(3)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二)悟诗情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1)在学生交流前两句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配乐描述画面,并与南宋的社会现状作对比,使学生明白诗人为什么如此渴望九州同。(2)师过渡: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金兵贱踏得满目疮痍的九州,此情此景使人怎能不悲呢?透过这个“悲”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从这个“ 悲”字体会诗人此时那种悲伤、悲痛、悲哀、悲愤的复杂情感。(3)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前两句。师过渡:临终之际,诗人内心仅仅是“悲”吗?还有什么情感蕴涵在里面?(4)学生交流:体会到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之情。(5)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少年,65年啊,诗人整整盼了65年,780个月,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啊!(6)指导学生带着体会读后两句。(7)教师创设情景:一个人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常人会说什么,而诗人只说什么。出示句式:常人会说 ,诗人只说 , 常人会说 ,诗人只说 。(8)指导学生朗读整首诗。(9)引读诗人的代表作,感悟他的爱国情怀:同学们,诗人陆游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岂止是临终前的流露,他的一生都在为人民疾苦而忧,为国都破碎而悲,为统一祖国而战,他在20岁时,就立下了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从军是他的梦想,直到40多岁时,才做了一名小小的参军,但他却说: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一直渴盼九州大同,等啊,盼啊,一年又一年,在他52岁时,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68岁的他被贬还乡,在偏僻的山村,他依然幻想着重返沙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如今他85岁了,北方还未平定,矢志不渝的诗人又一次发出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尽的期盼: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三、质疑再探1、学了这首诗,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你心中又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诗人的愿望实现了吗? (2)九州指的是哪九州?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主设计作业2、教师补充作业:出示题林安邸比较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教师总结:一首诗是对历史的折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的情怀。国富民强,匹夫有责,让我们铭记这首诗,让它永远激励着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板书设计 悲:不见九州同示儿陆游陆爱国 盼:北定中原日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32 埃及金字塔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课文先写了埃及金字塔的悠久历史和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然后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介绍了金字塔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美。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体会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及按参观顺序和空间顺序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难点: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2、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激趣引入,审题质疑。(出示金字塔的图片)同学们,请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参观一下世界建筑奇迹金字塔。( 板书课题: 32 埃及金字塔)师:读了课题,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生质疑)板书:(1)金字塔有什么特点?(2)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时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2)你认为在读课文时,哪些词语容易读错?请你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1)出示自探提示: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画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指名读提示。(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二、解疑合探:(20分钟)(一)感悟金字塔的特点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金字塔有什么特点?注意及时评价、补充。(板书:宏伟 精细)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说一说。(学生找出相应的段落后,师随机出示)汽车驶出开罗往西去,迎面而来的是茫茫无际的黄沙。远远望去,三座金字塔矗立在一片沙海之中,塔的周围依稀可辨的人和骆驼,像是一些移动的黑点。走近一看,名为“胡夫”的金字塔最高最大,它是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第四王朝胡夫王的陵墓。沿着塔基底部走一圈近1000米。塔高原为146.59米,经过千百年风吹日晒雨淋,现在高为137米。据估算,整座金字塔共用了230多万块石料、最重的约16吨。(1)学生自告奋勇读,说说宏伟的特点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A:塔与人和骆驼比较 B: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周长、高、用料)(2)找学生说一说,作者在介绍金字塔的特点时,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板书:远看 矗立(作比较) 近看 宏伟(列数字) 过渡:我们从文中了解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那么,金字塔精细的特点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呢?学生找出后,师出示:当我们顺着几乎需要爬行的通道,进到塔的核心部分埋葬国王的墓室时,看到四壁的石头加工非常精细,石头之间的缝隙很小很小,即使想插进一根针也很困难。(1)指名朗读句子,及时评价。(2)你从带点部分体会到了什么? (加工精细)(3)作者在这部分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板书:近看:精细(举例子)(二)了解金字塔的建造方法1、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提问学生读相关段落说一说,注意及时补充、评价。(师随机出示)在四五千年以前,既没有汽车,又没有起重机、推土机,能把这么重、这么多的石头开采出来,运到这里,再垒起来,这是一项多么巨大的工程啊!(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体会修建金字塔工程的浩繁和艰巨,从而感受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3)请同学们带着对埃及人民的赞美之情再读课文。(三)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1、课文在向我们介绍金字塔时,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提问、补充、归纳:参观先后顺序)出示练习(指名填空):课文正是按照先写 (好奇而又神往)接着写 (黄沙茫茫无际),然后远观突出一个“ ”字,近看写了金字塔石壁加工 ,最后引用 让我们体会到埃及人民 和 。在介绍金字塔时,作者又采用了 顺序描写。三、质疑再探:(4分钟)1、课文学到这儿,课始提出的问题你都明白了吗?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预设:(1)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金字塔为什么要建成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6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预设:(1)从内容上谈; (2)从写法上谈; (3)从情感的陶冶上谈等。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教师查看学情,注意收集典型自编题展示。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4、教师补充题。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当游客来到埃及,想去参观金字塔时,你应该如何介绍?请写下来。5、课堂总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工程是如此的宏伟、精细,这足以表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不能不让我们去赞美。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板书设计:历史悠久远看:矗立(作比较) 特点 埃及金字塔 近看:宏伟、精细 古代建筑奇迹(列数字、举例子) 建造: 神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