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反思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18870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反思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反思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反思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反思新人教版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读准8个生字,会写13个会写字。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开头、发展、结尾、经过,感受故事的奇处环生,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4.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5.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传说的艺术特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通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2.学生阅读,了解民间故事。3.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征?(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多采用象征形式, 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漏,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二)检查识字情况。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会认字。(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婆婆 脊背 盗贼 莫非 颠倒 粘胶 旋风 纵身(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二)指导书写。课件出示会写字。1.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些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1.读拼音,写词语。lu shu( )wi l( )lhi( )zhnjio( )j bi( )zng shn( )2.比一比,组词语。胖( )伴( )狼( )浪( )抱( )饱( )偏( )遍( )莫( )漠( )贼( )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9自然段。)(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0-11自然段。)(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2-17自然段。)(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18自然段。)(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9-20自然段。)4.再读课文,继续了解课文内容。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根据学生情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从前;地点:山脚下;人物:老爷爷、老婆婆、虎、贼。)5.交流三: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1)故事发生时的天气情况怎样?(下着蒙蒙小雨。)为什么写当时的天气情况?(为下文写“漏”做了铺垫。)(2)这部分课文出了描写当时的天气情况,还描写了什么?(老爷爷和老婆婆的语言,虎和贼的心理活动、动作等。)(3)这样的天气虎和贼来这里做什么? 山上住着一只老虎,山下住着一个贼。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4)老爷爷和老婆婆说了什么? 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指导朗读,读出老婆婆的无奈。)(5)如果当时你就在窗外,你以为“漏”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6)老虎和贼听了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7)接着发生了什么?虎和贼又是怎么想的? 老虎吓得浑身发抖,贼听得腿脚发软。贼心里害怕,脚下一滑,扑通从屋顶的窟窿里跌下来,正巧摔到虎背上。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贼栽得昏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指导朗读,读出虎和贼的惊慌失措和狼狈。)(8)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6.交流三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板书: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2)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老虎想:“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他蹭下来,好逃命。”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窜上去,好逃命。”(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7.交流四: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1)谈话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虎驮着贼,贼骑着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2)虎蹭贼,贼上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3)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5)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8.交流五: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板书: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9.交流六: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1)老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3)教师小结:感受一:闽南语言的艺术效果课文是根据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尤其是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老婆婆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之王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故事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感受二:不要只听半句阅读链接只听半截话的灰灰小白兔灰灰是个急性子,听话只听半截,另半截全凭自己胡猜。为此妈妈不知批评了他几次,可他总是不改。一天早晨,灰灰上幼儿园前,听到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就高高兴兴地背起小背包上幼儿园了。走到路上,灰灰奇怪了:咦,小朋友们怎么都带着小伞?我知道了,他们一定没听今天的天气预报。谁知,中饭后,风刮起来了,不一会天空就乌云密布,浙淅沥沥下起雨来。该离园了,小朋友都打着伞走了,灰灰因为没带伞,只好等妈妈来接。路上,灰灰告诉妈妈:“妈妈,今天的天气预报错了!”妈妈说:“天气预报没错,是你只听了半截话。收音机里说,今天天气晴转阴,午后有小雨。多次跟你说,听话要听完整!”一听妈妈又唠叨开了,灰灰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又一天,灰灰正在家门口玩,小鹅白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灰灰,灰灰,你妈妈出车祸了”灰灰一听,“哇”的一声哭了,转身就跑去找爸爸。一进爸爸办公室的门,灰灰就哭起来:“爸爸,爸爸,不好了,妈妈被车撞死了。”爸爸一听,拉起灰灰就往医院跑。半路上只看见小鹅白白搀着兔妈妈走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呀,小兔灰灰又只听了半截话,小鹅白白本来要告诉灰灰的是:“你妈妈出车祸了,不过还好,只是擦破点皮,她让你去接她回家。”但小兔只听了前半截话,就拔腿跑了,于是小鹅白白只好自己去接兔妈妈了。爸爸严肃地对灰灰说:“孩子,你看,只听半截话害得妈妈死了一回。如果再不改,将来不定会出什么更大的错呢!”小兔灰灰低下了头说:“以后我再也不听半截话了。”10.分角色朗读全文。1.照样子写词语。(1)翻山越岭(含有动词)(2)走南闯北(含有椅子反义词)(3)安安稳稳(AABB)三、拓展交流,练习复述。1.拓展交流。(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2.练习复述。(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哪部分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在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4.学生练习复述全文。2.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课外阅读民间故事,如猫狗结怨、老鼠嫁女等。课堂小结教学板书漏(1)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2)虎驮着贼,贼骑着虎。(3)虎蹭贼,贼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4)贼和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5)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教学反思漏教学反思漏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并有所感悟。一、质疑引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用心倾听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乐于表达中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四、主动探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整节课都是师生合作,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总之,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漏水 喂驴 厉害 粘胶 脊背 纵身2.胖瘦 伙伴 虎狼 波浪 抱着 吃饱 偏旁 一遍 莫非 沙漠 盗贼 贵贱第二课时1.照样子写词语。(1)掩耳盗铃 扬长避短 交头接耳 鸣锣开道 坐井观天 赴汤蹈火画龙点睛 拉帮结派 指手划脚 投笔从戎 抬头挺胸 挑肥拣瘦 (2)扶正祛邪 似是而非 承上启下 推陈出新 弃暗投明 大公无私欺上瞒下 此起彼伏 转败为胜 以少胜多 贪生怕死 说长道短(3)郁郁葱葱 浩浩荡荡 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星星点点 密密麻麻恭恭敬敬 形形色色 清清楚楚 坑坑洼洼 密密层层 结结巴巴2.(5)(1)(4)(2)(3)附送:201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7漏教案新人教版生3:我觉得老虎和贼清醒了以后的做法最可笑,他们都不甘心,还惦记着小胖驴,但当他们又一次相见时,又是相互被吓倒,刚清醒一会儿,又吓昏过去了。生4:文章结尾对“漏”的明释,也极大地讽刺了老虎和贼的自以为是,让读者捧腹大笑。课题漏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是一个很有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下着雨的漆黑的夜晚,老虎和贼不约而同地去偷老两口家的小胖驴,因老婆婆的一个“漏”字,老虎和贼东窜西窜,几乎丧命,也使得小胖驴幸免于难。一个“漏”字贯穿整个故事,虽然它在故事表述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因为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学前准备1.收集民间故事。(师生)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学习重点认识重点字词,了解课文内容。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自制生字卡片。(学生)2.制作教学课件,课文朗读录音。(教师)教学环节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教师讲咕咚的故事引入本课漏。(一只成熟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音,小动物们都以为是可怕的东西,四处逃窜,最后野牛帮小动物们弄清了事情的真相。)2.板书课题。3.引导学生联想“漏”的含义。1.听教师讲故事,交流“咕咚”的意思。2.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问题预设:“漏”是什么意思?“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1.“漏”是什么意思?“漏”在文中指什么?_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13分钟)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之间利用识字卡片互相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脊背(j j)颠倒(din din)旋风(xun xun)3.一字组多词。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1)老婆婆说的“漏”指的是什么?(2)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思考题。4.老婆婆说的“漏”是指_;老虎和贼认为“漏”是_。四、指导书写,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1.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生字。2.学生书写,老师检查书写情况。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读生字、新词。2.注意易写错的字。喂:不能多写一撇。贼:不能少写一撇。3.学生自由书写,巩固生字词。5.看拼音,写词语。lu y m fi( ) ( )l hi pin xn( ) (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由讲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课题入手,让学生通过读文,对“漏”有不同的理解,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情节。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3.借助课文插图和示意图按顺序复述课文。学习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复述课文。学前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提示,自主探究。(用时:2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引导回忆上节课的内容。2.指导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学生边讲教师边出示对应的课件内容,增加故事的趣味)3.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分别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教师相机点拨。3.学生分角色朗读。6.整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_二、把握内容,复述故事。(用时:15分钟)1.课件出示课文叙述顺序示意图(课后习题3),引导学生复述故事。2.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出“故事大王”。1.学生读课件出示的故事示意图。2.小组内复述故事,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7.按顺序复述故事。三、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布置作业。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读故事、讲故事,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激发了学生学故事、讲故事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生3:我觉得老虎和贼清醒了以后的做法最可笑,他们都不甘心,还惦记着小胖驴,但当他们又一次相见时,又是相互被吓倒,刚清醒一会儿,又吓昏过去了。生4:文章结尾对“漏”的明释,也极大地讽刺了老虎和贼的自以为是,让读者捧腹大笑。师:大家都说得很好。(同学们掌声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