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吹泡泡教案 首师大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5617148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吹泡泡教案 首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吹泡泡教案 首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吹泡泡教案 首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吹泡泡教案 首师大版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既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经验的提升和视野拓展。“吹泡泡”是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于是,我选择了“泡泡”这一来自孩子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为切入点,让孩子自已探究不同形状的泡泡棒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泡泡棒、什么东西可以制作泡泡水、如何制作泡泡水,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针对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培养孩子反复实践、不断尝试、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尝试、猜测、记录、验证中,使孩子真正在“做中玩、玩中思、思中得”。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探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预设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探索实践的需要,体验游戏的快乐。2、在讨论、记录、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学会进行对比探究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玩中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重点:在玩游戏活动中,学会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动手实践探究结果”。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做出大胆、合理的猜测,并按照科学方法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玩中探究的方式,通过分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过程:一、活动前的准备:学生的准备:自制泡泡液、泡泡棒,每小组一把剪刀,一支笔;教师的准备:不同形状的泡泡棒,每小组适量可变形的细铁丝、吸管、杯子、汤匙、统一配制的泡泡液、食用盐、白糖、白醋、实验记录单等。二、活动的实施(本课)(一)创设问题情境用学生熟悉的校门来引入,引出要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用学生熟悉的学习环境来引入,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留心生活、注意观察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一种学习的手段。】(二)活动一:放飞五彩泡泡,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是提高活动有效的关键之所在,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问题,并以此作为探究的出发点,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活动中。因此我先让学生自由地玩吹泡泡的游戏,这样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吹泡泡游戏的乐趣,在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与兴趣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使观察发现的问题产生于学生的玩中,更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中。】(三)活动二: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按照“提出问题猜测问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渗透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比探究记录单(1)不同形状的泡泡棒三角形吸 管其 它 形 状 猜一猜能吹出泡泡吗? 可能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 实际结果 我们探究发现 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组 长: 记录员: 小组成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为了更好体现与践行这一理念,我让学生在玩中提出问题,在玩中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既可以使探究实践活动与问题紧密联系,突出研究内容,又可以让学生乐于探究,保持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老师先进行必要的示范后再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与体验探究,获得对探究过程的初步感性认识,掌握基本的探究方法,形成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四)活动三:运用学到的对比探究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1、教师提供食用盐、白糖、苏打、醋,让学生猜测:添加不同物品后,吹出来的泡泡可能会产生什么变化? 怎样吹才能吹出大泡泡?2、出示探究要求:实践探究小法宝一:1、分别在不同泡泡液中添加白糖、食用盐、红墨水。2、同时在泡泡液中添加糖和盐。3、添加物品后要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再吹。法宝二: 注意比较添加不同物品后,吹出来的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及时记录。3、动手探究,验证猜测的结果,得出探究结论。对比探究记录单(2)添加不同的物品添加白糖添加食用盐添加白醋同时添加( )和( )猜一猜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实际结果 我们探究发现 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对比组 长: 记录员: 小组成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与指导还是很重要的,因此在前一环节的指导与“帮扶”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后,为学生创设尝试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用刚才感知的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进行实践体验,从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体验。】4、延伸:在泡泡液里还可以添加什么原料,可以让泡泡吹得更大,更不容易破,回家自己动手做探究。【亲历实践、深度探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深入探究,我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延伸内容,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当然这只是预设,也许课堂中会生成让更有意思、更有深度的问题。】5、进行创意吹泡泡表演【由于学生现场演示吹泡泡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可以在学生吹泡泡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进行展示、点评,以提高学习效益。】六、参考文献:教育部编制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邹开煌教授编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南第二部分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方法中的“学会做实验”这一章节。七、附小资料:1、吹泡泡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游戏,自从有了水和表面活化剂,就有了泡泡,表面活化剂是肥皂和其他清洁剂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与水结合能减少液体的表面张力,这使得液体能够不受阻碍地流过麦杆状的小管子,遇到空气后,这些薄膜开始向外扩张,直到最终与小管子分开,形成一个泡泡。人们吹泡泡的历史至少已经有400年了,在17世纪的画作中,就有表现孩子们用陶管吹泡泡的场景。2、泡泡液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吹出多彩的泡泡是这种水溶液在形成较为稳定的气泡后,自然光在液膜上干涉而形成五颜六色的现象。3、泡泡之所以是圆的,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是它的皮肤,它要紧紧的连在一起圆球状是拉的最紧的形式。吹出的泡泡向上飞,是因为空气比重的原因,刚吹出的泡泡是热空气,变冷后就会下沉。4、牛顿因痴迷于吹泡泡被人们喊作“疯子”,那些五彩缤纷的泡泡不也曾带着他的幻想漫天飞舞吗?爱幻想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附送: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真的不动吗教案 大象版本课概述本课从“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昼夜成因。活动开个学术讨论会,通过讨论引导学术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解释,帮助学生懂得仅凭直接的观察有时是不正确的,科学是需要反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在线”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模拟昼夜的形成,指导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对昼夜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本课最后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昼夜成因的兴趣。本课的难点是模拟昼夜形成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小时。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时分、时和时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好奇点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课时安排本课安排课时。两个活动各用课时。 活动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小时。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活动建议: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活动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解释。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将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包括“科学在线”的资料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巨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巨大贡献。“科学在线”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 活动模拟昼夜的形成活动目标: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模拟实验的方案,并能正确操作。能够较清晰地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模拟实验的结。能积极寻找证据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实施建议:本活动是在学生已经知道昼夜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模拟昼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计划,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准备好所需材料后,再开始实验。实验时用遮光窗帘将教室变暗,以保证实验效果。学校如没有地球仪,可用学生自制的地球模型代替。以下具体实验步骤供参考: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在正对地球仪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确定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小纸人投向地球仪表面影子的位置和变化过程与一天中我们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从而确定地球旋转的方向。这一教学过程重点是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平时观察到的地球上的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东的变化过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为了帮助学生强化探究中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结束后各组分别向全班介绍模拟实验的结果。教材最后的讨论是对知识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