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1教案 长春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1671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1教案 长春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1教案 长春版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西湖的绿是六年制小学语文长春版教材第八册第三版块的精读课文第三版块的主题是绿的世界,共有两篇写景的文章。本课主要描写了西湖灵隐的“绿” 苏堤的“绿”和花港观鱼看到的“绿”,体现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主要通过对西湖“绿”的描写,选取一个独到的角度渲染西湖独特的美,使学生学会如何对景物进行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教材对象分析我校是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的一所农村小学,校园环境幽雅,学校管理规范,班级一直注重生活教育,培养学生负责,自律,诚信等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班训是:“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扎实学习”。我所担任的班级是小学四年级,平均年龄在岁,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喜爱运动,想象力丰富,但是儿童特征依然明显,在生理和心理上发育尚未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教师给予指导。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阅读及理解的能力,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自由的展开想象,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本课是一篇以“绿”为主题的写景文章,由于农村学生的视野有限,没有亲临其境,所以对于文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绿”体会不是很深,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教学环境分析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学习从独到的角度来描写景物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二)难点:学习作者选取独到的角度,体现景物独特美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图片欣赏,古诗品读)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播放视频,读中感悟) 品味“绿”意,学习写法 (提炼语句,升华主题)聆听自然,无限遐思 (音乐渲染,想象美景) 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在我国古代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四大美女,你们知道指的都是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排名第一的美女西施的画像。幻灯出示古代西施的画像。师:你觉得她美吗?在我国古代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诗人把一个地方的景色比做了西施,你知道他是谁吗?出示西湖的画面及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后两句。师:这里的西湖就是杭州的西湖,西湖到底有多美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西湖最美的十大景观。出示西湖十大美景供学生观赏。通过画像的欣赏,诗歌的品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西湖的美,西湖美景的欣赏,把学生这种感觉上的美上升到视觉中来,逐步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师:有人把西湖比做“人间的天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进入正文。 欣赏美景,感受意境。()自学生字,理解词语。()设疑“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那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进入正文:这一环节分三步走寻找“绿”意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品读“绿”句 读中感悟文本,提高阅读能力感受“绿”情 体会作者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攀登寻隐寺(品读词语,独览风景。)寻找“绿”意(播放灵隐寺视频。)创设身临其境之感品读“绿”句:回到文本,品味作者如何描写这种美。(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出作者描写灵隐“绿”的词句,品读这些描写“绿”的词句,同时总结概括这些不同的绿)读中感悟文本,提高阅读能力感受“绿”情(幻灯出示几组灵隐绿的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不同的绿:心情愉悦。那这种心情就是“心旷神怡”的感觉。)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绿”的不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理解了词语,加深了印象。()漫步苏堤(回顾历史,体味内涵。)寻找“绿”意(播放苏堤的视频。)视频中感受苏堤的“绿” 品读“绿“句:品读文中描写“绿”的词句。(出示几组青苔的图片,并想象青苔的其他形状。)幻灯出示图片是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青苔,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绿”情作者来到苏堤看到青苔时有着一种特殊的印象:坚忍不拔。为什么?(师介绍苏堤的由来,了解当年苏东坡在苏堤的一段往事,体会青苔的这种坚忍不拔实际就是苏堤人精神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苏堤人的敬佩之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文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渗透写作方法。()走进花港观鱼(理解语句,揭示主题。)寻找“绿”意(视频播放花港观鱼。)品读“绿“句:回到文本,品读描写“绿”的词句,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绿”情(幻灯出示几组绿的画面,体会“生机勃勃的绿”,进而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绿的情有独钟。). 品味“绿”意,学习写法(幻灯出示文中几种不同的绿的图片,让学生带着自己对绿的不同感受来品读所有带有绿的词句。)设疑:“我们欣赏到的西湖是五彩缤纷的,作者为什么惟独选取绿色来描写西湖,体现西湖的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以此来升华主题,幻灯出示“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一切事物的色彩皆源于绿色,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充满着活力,充满着生命的气息,选取绿色来描写西湖,使西湖的美更富有生命的气息,生命的色彩,这样富有生命色彩的文章才更能吸引读者,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希望我们笔下的文章也能这样精彩。揭示出文章的主题:以“绿”来衬托西湖的美,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是富有生命力的一种美。通过逐步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使学生领悟到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聆听自然,无限遐思风停雨歇时,作者乘船而归,此时的西湖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大自然仿佛一首没有节奏,没有乐谱的音乐,处在一片幽静之中,但却美妙动听,真的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空间,一个遐想的空间,创设一种安详宁静的氛围。让一切美景尽在学生的脑海中。板书设计: 西湖的绿 灵隐的绿苏堤的绿花港观鱼的绿 | 绿色生命的颜色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西湖的绿 3教案 长春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2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教学时数:三课时基础知识:正音字:碧澄澄(chng)绿油油(yu) 分外(fn) 涧(jin)莽(mng) 堤(d)多音字:参cn (参加) shn (人参)cn (参差不齐) 缝fng (门缝)fng (缝补)释词: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袂:衣袖。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幽静:幽雅清静。蓬勃:繁荣旺盛的样子。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挺拔美观或女子身材修长秀美。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二、学习生字隐:左右结构 字义:藏起来,不显露。隐蔽、隐居、隐士、隐姓埋名、难言之隐参:上中下 部首:撇折点 字义:进入。参与、参见、参阅、参照、参差不齐、人参径: 左右 字义:小路石经、曲径、门径、途径、口径、半径缝:左右 字义:间隙,窄长的口子。门缝、夹缝、见缝插针、天衣无缝、缝补旷:左右 字义:心境开阔畅快。旷野、空旷、地旷人稀、心旷神怡、旷课幽:半包围 部首:山 字义:安静、闲雅的。幽谷、幽静、幽思、幽雅、幽居、幽怨苏:上下 字义:指江苏苏州苏醒、苏州、苏南、苏剧、复苏、流苏宛:上下 字义:仿佛,好像。宛如、宛然、音容宛在、宛转、宛曲职:左右 职务 职责 失职 称职 职员求职字义:工作岗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的位置。港:左右 字义:江海口岸。港口、港湾、军港、港币、港客、港商三、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四、作业:写生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出示资料图片)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二、范读课文三、自学课文(出示阅读提示)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四、小组交流(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现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2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六、感受语言文字美1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七、听课文朗读录音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板书设计:西湖的绿 漫步苏堤 美花港观鱼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二、欣赏老舍的草原和刘国林的可爱的草塘 1.自由读。 2.讨论交流他们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绿色的。 3.把这些句子画下来,有感情地读并背诵下来。三、作业:再找一找其它的描写景物的文章读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