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说课设计.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1314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说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说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说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时间的测量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科学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和观察、长度的测量、温度的测量、质量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科学探究基本技能的最后一项,相对前面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时间相对比较抽象。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1)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b、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计时器,探究日常生活中除钟表以外的计时器外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时。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燃香、日晷等几种计时器,激发爱国热情。通过让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2)重点和难点重点: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时间的测量及读数。难点:让学生明白任何有周期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从而会灵活的运用大自然中的一些工具来测量时间。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学方法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本节课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1、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将奥运新闻作为情景,导入新课,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2、科学探究 通过时间的测量,本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相互交流的能力。3、活动激学 通过开展猜时间、测心率活动,将教师讲授停表的读数转化为启发诱导学生先主动探索停表的刻度。三、说学法1、收集资料 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测量时间的不同工具和方法。2、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我感受一下每秒时间的间隔,得出一秒相当于默数“滴答”。自主探究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的读法。四、说程序依照教材的安排和特点,本节教学线索为:设置问题情景播放奥运新闻 回顾奥运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带着问题去探究时间的单位分析奥运 用停表测量时间体验奥运合作与交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回顾奥运新闻,导入时间测量。 初中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的形象来支持。 运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阅读奥运新闻:xx年8月27日的夜晚,雅典田径赛场刮起了“中国旋风”。首先是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获得冠军。他以匪夷所思的12秒91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当大家还在为刘翔欢呼的时候,又传来了另一个好消息:中国小将邢惠娜以30分2436的成绩夺得了女子一万米赛跑的金牌。 问题引入,引出用什么工具测量时间: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破了奥运会记录,那么这个12秒21是用什么工具测量的呢?你还知道其他测量时间的计时器吗?除了计时器还有其它方法测量时间吗?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之间交流收集的资料。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教师顺势总结出:在自然界,任何有周期性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这里采用最近的奥运新闻引入新课,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再次回顾奥运赛场的中国旋风,大大增强了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学生例举我国古代的一些计时工具,如燃香、沙漏、日晷等,教师可再补充:精确地测定时间,要用天文方法,而我国用天文的方法测时和报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已经有学生在交流中提到,教师就不用再讲了)这样将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爱国热情。2、分析奥运新闻,寻找时间单位让学生在上面新闻中寻找时间的单位。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年、月、日、分、秒外,还有其他表示时间的单位吗?并继续提问,这些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呢?时间的常用单位为秒,利用多媒体投放,让学生阅读秒的定义和国际单位制。多媒体投放秒的定义,让学生阅读:以地球自转为基准,把平均太阳日的1/86400定为1秒,称为“世界时”,精确度10-8。但是到1967年,秒已经被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能级间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时间为1秒。1972年采用国际原子时后,时间测量的精确度已达10-13。我们的计时已经超越了日出日落的概念。(国际单位制课本p21)然后,教师让学生利用电子停表一边默数“滴答”,一边看电子停表时间的跳动,感受1秒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感受时间在流逝而且一去不复返,并让学生说说看,一秒钟能做些什么?这样的问答设计,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3、体验奥运,活动激学,自主探究,用停表测量时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做到“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显得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活动一:猜时间,探究停表的使用 请一个学生站起来当裁判,其他学生当运动员,裁判喊开始,大家一起按机械停表,并心里默数时间;过一会儿喊停,大家再按一下停表。先让学生估计大概是多少秒,然后一起观察机械停表显示是多少?让学生自己分析停表如何读数,组内总结如何使用机械停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二:测心率,练习停表的使用 假如你是运动员,请你测出1分钟内你的脉搏跳动次数。学生将自己假设成运动员,在猜时间、测心率的活动中热情高涨,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这也是新课程所要体现的成功教育的一部分。4、展望奥运,设置课堂练习,及时反馈纠错1、xx年,第 届夏季奥运会将在我国举办,金老师打算制作一块倒计时的牌子。请你帮金老师算一下,现在离xx年奥运会召开还有几个月,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还有多少天?多少小时?最后总结巩固,完成作业本上题目。回家制定一份新学期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使能力目标潜移默化地得以实现,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落实。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火山喷发实验教学设计附反思教学目标 1、学生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获得对岩石构造的感性认识; 2、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能较细心地观察面前的岩石,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假设; 3、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参与到观察活动中来,通过进行一些有结构的观察活动,拓宽观察岩石的面,挖掘观察岩石的点。 2、对于岩浆岩的认识,要基于学生的大量观察,并能通过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猜测,并能够根据实验和查阅的资料了解岩石的成因。 教具准备 学生查阅的资料、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标本、“火山喷发”模型、放大镜、小刀、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许多的岩石,你能给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岩石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汇报观察过的各种岩石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来的。)2、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岩石,它叫“浮石”。像你观察其他的岩石所用到的方法一样,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把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引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察实验。)二、猜测浮石的形成原因1、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由学生归纳出“浮石”的外部特点。)2、引导学生猜测浮石的由来。师:从“浮石”表面的特征来看,你能猜想一下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用排除法让学生选出最有可能形成这种岩石的原因。)师:看来认为是由火山喷发后的岩浆形成的说法比较多,你知道火山喷发吗?能介绍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吗?(学生们用已有的课外知识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师:火山喷发的确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关。我这有幅地球结构图,让它来帮助我们去认识它内部的情况好吗?(学生观看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由坚硬的岩石构成,看上去好像很薄,实际它的平均厚度为32千米。大约像从秦皇岛到昌黎的距离。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厚度约为2900多千米。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径约为3400多千米。随着地球内部厚度的增加,地球内部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地核内的温度能达到1000多度。在地核和地幔附近都有岩浆层,沸腾的岩浆可以把周围的岩石熔化成岩浆。岩浆在不断的运动。地壳虽然由岩石构成,但并不是密不透风的,也有断裂的裂缝。这些岩浆在巨大压力的作用下,像我们挤牙膏一样,上升的岩浆就会随着裂缝崩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三、模拟火山喷发实验1、师:火山喷发后会有什么现象呢?能否解释“浮石”的形成呢?(让学生猜想火山喷发后的情景。)2、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科学只靠大家的猜想么?你能用什么方法去证实啊?(引导学生想到用实验去证明。)3、师:我们来做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好不好?(教师介绍实验装置,由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在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效果不明显。只发生了简单的化学反应,有气泡产生,但不能形象的留下岩浆喷发后的痕迹。所以,我改进了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山型的模拟支架;一个是装有土豆泥、洗涤剂、红色颜料等物质的塑料瓶,它象征地球。当学生挤压塑料瓶,瓶内的混合粘稠物质便会随山的外部流淌下来。学生们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4、汇报实验结果5、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浮石的形成。(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小孔”、“流纹”如何形成等等。)四、观看“火山喷发”影象资料1、师:你们好了不起,经过大家的讨论研究,推断了它的形成过程。模拟并不是真实准确的证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真实的火山喷发情景好不好?(观看“火山喷发”录像。)2、看完这段影像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3、师:“火山喷发”会引发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它也会给人类带来好处。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各种岩石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就比如说,今天咱们讨论的这块“浮石”,它就是我们生活中用的磨脚石。五、查阅资料,了解岩浆岩的种类1、师: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除了我们知道的“浮石”还有好多种。根据你课下查阅的资料,你知道有哪些吗?能说说它们的特征么?(学生利用课下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说明。)2、师:你能给这些岩石分类么?(指导学生按喷出岩和侵入岩的特征分类。)六、区分沉积岩和岩浆岩师:我搜集了一些岩石,你能区分哪些是由于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哪些是岩浆形成的岩石吗?(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进行分类。)七、课后探究师:同学们,你对岩石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咱们课下继续探讨。还可以把你们获得的知识讲给我或你周围的朋友听。对火山喷发一课的思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的阐述如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在阐述以探究为核心的同时,又指出“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对此如何理解?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是不是说有时候以探究为核心,有时候不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是学科学习的主要途径,是不是还有探究以外的次要途径?究竟“核心”与“不是惟一的”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这一点很重要。举个例子说:传统的“先生讲,学生听”是非探究的,为什么不能使用这种方式?明确了,才有可能在教学中体现以探究为核心。教学中如何体现以探究为核心,有四点需要明确:第一,亲历以探究方式进行的学科学的实践活动和过程,是科学学习的基本途径。所有科学课的学习,都应通过这个途径。不是说有的课通过这个途径,有的课可以通过“先生讲,学生听”的途径。也不是说现在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可以从传统的“先生讲,学生听”变成电脑讲,学生看的途径。第二,科学学习中,有些局部活动是无法亲历的,例如教学生认识火山成因:谁能保证在我教学生认识火山成因时,一定有火山喷发发生?谁能保证我能及时带领学生去直接观察到火山喷发现象?显然像这类事物,是小学生既不可能也没有条件通过直接认识获取事实材料的,这项学习活动必须采用亲历以外的方式进行。还有像地球内部的地幔、地核是科学家也无法直接认识的;在实际教学中,都是通过教科书、教师告诉学生的。告诉是探究以外的方式,但告诉是有条件的。第三,即使是以亲历的方式进行学习,也需要训练学生用亲历以外的方式获得信息,以拓展知识领域,了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这是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要训练学生学习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第四,用亲历以外的方式进行学习,应当在以探究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以认识火山成因为例,说明探究以外的方式在以探究为核心的前提下是如何进行的。(1)这类课的教学也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这类课中事实材料不是由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通常采用提供事实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认识的方式进行。推理认识,抽象思维,需要思维材料,所以也要搜集事实,这种搜集,有的是从已有的知识中检索出相关的事实材料,有的由教科书上呈现一些主要的事实,有的要从书刊、电视、互联网上搜集。要让学生参与搜集才能获得生动、丰富的事实。搜集到了各种自然现象的材料,学生才能运用已有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搜集到了事实材料,还要按火山喷发外部现象的发生过程,对事实材料作初步整理,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推测地球的内部情况:地面震动,喷出浓烟,巨大的爆裂声,轰鸣声说明地球内部有巨大压力。喷“火”,火红的喷出物,火红的岩浆流出说明地球内部温度很高,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巨大的压力使岩浆喷出或溢出。喷出的岩浆冷却成为岩石由此可以推断地球外壳由冷却了的岩浆包裹着。据此推断: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外壳又是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坚硬的岩石,一旦某一部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了薄弱环节,内部物质冲出外壳形成火山喷发。 (2)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认识,发展学生思维,是这类课教学的核心。地球的内部有三层,是经过多学科科学家长期研究的,不是小学生能够研究出来的,更不是通过推理推断出来就可以确认的。训练学生学习推理认识,使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形成高一层次的认识。学生在推理认识中,不可能说得像书上讲的那样“科学”,那样准确,这是必然的。按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说了不“科学”,不准确的话,教师必须指出,必须纠正,否则就会受到责难。然而这类课的教育价值,并不要求学生说出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而是在于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思维,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所以一切积极思维,勇于表达的学生都应受到尊重、鼓励。(3)这类课,最终由老师把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告诉学生,告诉是有条件的,是在学生根据事实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出了推断的基础上告诉的。告诉的更重要目的在于实证:“你们的推断是科学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同你们的推断是一致的。”告诉的目的有四:第一,鼓励、肯定学生的思维。第二,潜在涵义在于说明推理认识是科学认识的一个方面,科学讲求实证,我们没有能力获得实证,用科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学生的推测。第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说法,用积极的方式告诉学生,而不是“纠正”,“指出”。第四,知识。同传统的教学观念相反,这类课的教育价值正在于鼓励学生“胡说”。在这个教例中,学习仍然是以探究为核心进行的,只是在探究过程中,事实材料是由教科书提供的,地球的内部构造是由教科书和教师告诉学生的,但告诉是有条件的,是在学生通过思维,作出推测的基础上,作为验证学生的推测告诉的。这种亲历以外的学习方式,只是学习过程中进行局部活动的方式,不是整课的学习模式。通过这个教例还可以看出,两个“探究”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以探究为核心”中的探究,是指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课要教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所有的课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情况,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中的探究,是指探究过程中进行局部活动的方式:多数活动是要亲身经历,直接认识的,通过探究方式进行。有的不可能亲身经历、直接认识的,则通过探究以外的方式进行。虽然在局部活动上采取了非探究方式,而学习过程仍然是以探究为核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