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611402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叫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浮与沉的条件和浮沉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3、激发探究水的浮力的兴趣。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弹簧秤、铁块、木块、橡皮泥、玻璃、塑料、石块等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1) 、演示铅笔、木块等放手后的情况,问:它们为什么不往天上飞?2) 、把以上的物品投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己动手证实(1号信封)。2、交流后引入新课1) 、问:为什么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呢?2) 、让学生说说看法。二、研究浮力1、感受浮力1) 、让学生用手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2) 、说说手指有什么感觉;3) 、得出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2、研究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1) 、问: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2) 、提供器材(2号信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验证。3) 、交流、汇报结果:如何实验,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说明理由。4) 、得出结论: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5) 、归纳浮力的概念:水对浸入水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1) 、师生一起分析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力的情况,并板书: 浮力 重力2) 、讨论:物体投入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用喜欢的图形画出来。3)、总结归纳,补充板书。重力 浮力 重力 = 浮力重力 浮力4、研究改变物体的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1) 、想办法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下沉,使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浮;2) 、学生自行实验;3) 、交流汇报;4) 、归纳总结:改变物体的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5、讨论:浮沉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1) 、出示挂图:讨论潜水艇的构造和浮沉的道理。2) 、举其他例子。三、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2、你知道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知道的?3、质疑问难。四、板书设计水的浮力重力 浮力 浮力重力 = 浮力重力 浮力 重力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它告诉我们: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现有常识教材中的实验课我想就应该用这种理念来指导,做到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证明猜想,从而来体验科学。如九册37课水的浮力这一课,已听过好几次课,自己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比较,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验证,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最佳。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而不仅仅是沉浮实验盒中的铝块、铁块、塑料块。其中有“泡沫塑料、橡皮泥、弹子、木块、小石头、线、弹簧秤、粉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并分类装在两个信封里,1号信封装实验对象,如铝块等,2号信封里装实验工具,如线、弹簧秤等,并让每组学生准备好一玻璃水槽水。这样,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验材料,使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更可靠,学生印象也最深。当然,以上的材料也可让学生准备,这就更锻炼了学生。上课时,我首先利用1号信封里的材料复习了重力一课后,马上问:如果把这些物体投入水中会怎样?我没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试试。当他们把这些东西一一投入水中后,并没有出现玩水或乱动的现象,而是把手举得高高,争着要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我想这就是因为我刚才提出问题,但没让回答,而是让学生动手证明,这样,学生心中的猜想,一旦被验证,不管对或错,就都急于表达出来。紧接着,我再问: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当学生回答因水有浮力时,我再问:浮力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呢?引导学生利用浮在水面的物体去感受浮力,只用手指轻轻一按,感觉就出来了,尽管他们语言的表达各不相同,有“向上托”、“反弹”等等,但他们都得到了共同的一点:浮力是竖直向上的。仅仅10分钟,学生就经历了一种探究过程,并已初步感受到了浮力。接下来,我让大家再利用号信封里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都异常兴奋,真的都如小科学家一般,充分利用了桌上的材料,观察、实验,并且互相探讨,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直至有了结论,才纷纷举起了手。我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设计的实验可真多:有用小水桶测的,有用线绑的而且都证明了:水对沉在水底的物体也有浮力的作用。我真感动,这就够了,10分钟,学生竟能想出这么多办法,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比老师一步一步教他们实验,再得出结论强多了。学生汇报完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情况。我只在黑板上画了“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画出物体在“水”中有可能存在的情况,并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在水中不同位置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得出三种: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悬浮浮力重力下沉此过程,学生的兴趣依然高涨。在基本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后,我再次让大家自行设计实验使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浮,使浮在水面的物体下沉。学生动手做了以后,同样想出了许多办法,并能说出为什么。如:把木块和铁块绑在一起,木块就沉下去了;把塑料块粘在橡皮泥上,塑料块就沉下去了;把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橡皮泥就浮在了水面上;把弹子放在橡皮泥船里,弹子也就在水面上了我很激动,因为学生的智慧,因为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想,我们的教育观念确实要转变了,不能低估学生,应适当高估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得以发生的情景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自主探究的科学过程,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得到更多!附送: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个螺帽),老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掂一掂有多重? 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它有多重吗?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略讲:重量一般指该物对悬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它们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今天,我们测的是物体的重力。)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 100(克力)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重力。 思考:5牛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不出螺母的重力?我们可以怎么办?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水平拉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板书: 4、测量力的大小一、 弹簧称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具有伸缩性)二、力的单位:牛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称的注意事项:1、归零2、先估计重力大小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四、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