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没有围墙的学校》3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931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没有围墙的学校》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没有围墙的学校》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没有围墙的学校》3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没有围墙的学校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2、能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主动担当“小小志愿者”,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要乐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难点:具备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1) 终身教育(2) 学习资源(3) 服务社会、共同学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2、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重点难点:重点:懂得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要乐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 难点:能通过实践调查了解当地的教育培训机构。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师:对于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就这一问题,人们有了两种典型的、截然不同的观点。2、出示两种观点:甲方:学习与工作是两个不相连的阶段。先要接受教育,然后用获得的知识去工作,两个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在接受教育时,要全身心投入学习,不能因工作而分心,而在工作后就没有必要再接受教育了。乙方:学习和工作并非是两个相互隔离的阶段,而是紧密联系的。接受教育时可以服务于社会,毕业参加工作之后也可以再回到学校里接受教育,或者接受其他形式的培训。3、师:对于上述的两种观点,你赞成那一种?为什么?根据你赞成的意见,我们可以把它分成甲方和乙方,进行一场小小的辩论赛。4、学生自由组成甲方和乙方,开展辩论。5、师小结:正如刚才大家谈到的,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是离开学校后便结束了。教育包括贯穿于人一生不同阶段的学前、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继续教育,这就是终身教育。(板书: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教会每一个人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正所为“活到老,学到老”。(板书:活到老,学到老)二、 阅读故事,采访感悟1、学生阅读“故事屋”。思考:张大爷为什么要学电脑?他是在什么地方学电脑的?2、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派代表汇报。3、师:现在为了方便人们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社会上开设了许多类型的教育和培训,就像张大爷参加的电脑培训班。除了学校,你还知道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教育和培训机构,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学习途径?通过这些学习途径,人们可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4、学生交流讨论:如:电脑知识培训 学员可以学会应用一些电脑软件,学习上网并解决一些电脑的故障问题。烹饪培训班 可以让学员学到一些可口佳肴的烹饪方法,丰富家庭生活。英语口语培训班 可以让学员学会简单的语法知识,掌握一定的单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会话。美术绘画班 让学员学会基本的绘画技巧,陶冶情操。三、 实践调查,深化感悟1、师:是的,这些教育培训机构为我们的继续教育提供了方便,但同样的它也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你能说说吗?2、学生自主交流。3、师:大家的建议都非常不错,就让我们做一回小主人,给我们当地的政府写封信,反映一下这些情况吧!4、学生实践活动,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能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 具备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课前我们进行了学习资源情况的调查,下面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的收获吧!2、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曾经利用过的所在地的学习资源,以及开展的学习活动。3、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交流。4、师小结:学习资源的开设给我们的继续学习提供了方便,可是,有时候,我们需要的一些学习资料还是很难找到,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不便,你觉得还可以增加哪些必需的学习资源?5、学生交流讨论。二、辩论明理1、师:学习资源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供全体成员免费使用的,如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有些是需要付费的,如电脑房和健身房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学习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学习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新增一些学习资源。大家对新增的学习资源是否应收费的问题持有不同的意见。2、出示:甲方:应该多增加免费的学习资源。乙方:应该多增加收费的学习资源。3、学生选择自己赞成的一方,开展辩论赛。4、师小结:有偿学习资源和无偿学习资源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社会为提供各类学习资源的创设支付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并珍惜各类学习资源。三、讨论活动1、师:学习无处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家庭学习也是其中的一种。学习可以为家庭注入丰富的精神动力,使家庭生活更加充满活力和趣味。你认为符合什么样标准的家庭才可以被称为学习型家庭?2、分小组讨论活动。(1)各自列出认为的学习型家庭的必备条件,并说明理由。(2)小组合作把大家一致认同的条件归纳成学习家庭的标准。3、分小组交流展示,举手表决归纳标准。4、学生根据学习型家庭的标准衡量自己的家庭,课后向父母提出改进的建议。四、制订规则1、(1)师:因特网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弊端,谁能来举例说说你在用电脑时发现的一些利弊?(2)、学生举例交流。2、(1)师: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才能合理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更好地学习,然后制订一个规则,让大家都来遵守。(2)小组交流讨论合理使用电脑的规则,全班汇总。五、课后延伸1、学生了解所在地是否与国外其他城市建立了学习资源的友好合作关系。2、学生调查所在地的“志愿者”状况,采访“志愿者”,听听他们的心声,再采访接受过“志愿者”帮助的人,了解他们的反映。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第二课时布置的对“志愿者”的调查结果,谈对“志愿者”活动的感受,引导学生愿意参与社会服务,积极担当“小小志愿者”。 重点难点: 主动担当“小小志愿者”,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服务。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教师展示“志愿者”为民服务的图片,简介“志愿者”。2、师:你或你的家人曾经接受过“志愿者”的服务吗?他们觉得这样的服务有意义吗?为什么?3、学生交流。二、交流调查结果1、师:这些“志愿者”都由哪些人来担当?他们为什么要加入“志愿者”队伍?2、学生交流调查结果。3、师:在了解了志愿者的活动后,你有何感受?4、学生自主发言,交流讨论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对自己的益处。5、师小结:现代化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带动整个社会共同学习,同时,在服务中开阔视眼,补充能量,学习新知识。三、实践活动1、师:让我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列一个服务于社会的活动计划表,看看我们所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2、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列一个服务社会的活动计划,小组合作完成“志愿者”服务内容,付诸行动。四、总结师总结:服务社会、共同学习 教学反思:1、用写信的方式向当地政府反映当地所提供的校外学习有待改进的地方,不宜每个学生各自为战,一般以班级、年级的名义比较妥当。 2、合理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进行学习的规则,经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后要形成明确的文字,成为班级内学生应遵守的规则之一。 3、“小小志愿者”活动,要把握“小小”和“志愿”两个标准,即从学生力所能及的角度出发,以不加重学生负担为原则。 附送:第1课:祖国属于我们第1课:祖国属于我们(建议3个课时)教学目标: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尊重身边的平凡劳动者,愿意向他们学习。2、了解“小康社会”“四个现代化”等社会发展目标;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一个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3、能以未来主人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自己是未来的建设者,了解作为一个未来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合作竞争能力。难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奋发向上的报国志向。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特长,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康社会”、“四个现代化”等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建设者们的典型事例。2、为祖国的强盛而骄傲,对建设者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深表敬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的内涵,对建设者们的尊重和敬意。难点:对小康社会的理解。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发展目标,了解身边的建设者及他们的典型事迹。教师:准备典型的材料(有关数据、人物及事迹)制作课件;歌曲走进新时代、为了谁。教学内容及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教师:让我们首先欣赏歌曲:走进新新时代(一遍)。2、教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学生反馈,教师激情引导:从这首歌中,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就这样,经过一代代领导人的努力,全中国人民的努力,祖国越来越富强。4、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观看课件:神州五号、六号升天;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等场面。(没条件的学校可请学生谈谈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5、揭题:祖国属于我们二、走进“十六大”,了解祖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1、xx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它的目标又是怎样的?2、学生课前调查反馈:建设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相关内容。(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社会制度更加完善;人们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可参考十六大报告)三、探讨: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1、学生讨论,谈想法:可从科技方面、人们受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小学生的责任等多方面展开。2、走近榜样,学习榜样。(1)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事。(2)调查普通人物默默无闻作贡献的典型人和事。(环卫工人、人民教师等)(教科书)2019-2020年浙教版品德社会六年级下册祖国属于我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普通劳动者不平凡的精神;尊重身边的普通劳动者,愿意向他们学习。2、明白现实和理想、个人和国家的关系,认识自己的责任重大。教学重点:尊重普通劳动者,认识自己的责任重大。教学难点:现实和理想、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教学内容和过程:一、 活动一:调查反馈他们不简单。1、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各种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杨利伟叔叔、聂海生叔叔、费俊龙叔叔等航天人才使我们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袁隆平爷爷使我们有饭吃他们值得大家尊敬,而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虽然平凡,但祖国建设事业少不了他们,他们同样是伟大的,值得大家尊敬。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榜样。2、学生调查反馈:小组交流讨论代表集体交流。二、活动二:小小辩论会1、观点: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个人价值体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见教材内容)2、小组交流,陈述理由。3、小小辩论会:分两组:正方;反方;(各派若干代表,模拟表演)教师充当主持人。三、活动三:我的理想。1、教师引导: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属于我们,实现现代化需要我们的努力。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谈谈自己的理想。2、学生交流:理想;理由。3、教师小结,激情引导。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词适当改编)。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为未来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2、能严格要求自己,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努力学习。教学重点:了解作为未来主人翁所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合作竞争的能力。教学内容及过程:一、了解我们应具备的素质。1、教师引导:我们要胸怀祖国,要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但理想的实现必须要有过硬的本领。你们知道未来主人翁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呢?2、学生讨论交流小论坛:未来主人翁应具备怎样的素质?3、反馈小结:高尚的道德素质(理想、礼仪修养、吃苦耐劳精神等);创新素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对科技的感知能力;交往与交流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能力。4、小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呢?5、反馈引导:高尚的道德素质(理想、礼仪修养、吃苦耐劳精神等);交往与交流的能力;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二、故事屋:夏令营中的比较(教材内容)三、小调查1、出示内容:调查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27%不会洗脸,37%不会扫地,97%不会整理书包;中年级学生57%不会洗碗,60%不会整理房间;高年级学生63%不会烧饭,57%不会钉纽扣。2、学生谈想法。3、教师小结引导:国家兴旺,匹夫有责。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放眼未来世界,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