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桥》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7787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桥》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桥》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桥》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设计的桥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本课教材是前一课桥的知识延伸,在学生考察了解家乡风貌,体验家乡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用美术表现的方法,为家乡规划、设计未来的桥梁。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来表现家乡未来的风貌;以桥梁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设计制作未来的桥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桥梁设计家以更大的想象空间。桥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体,本课教学中,要提供学生活动的情趣性,以及给予学生表现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大胆设计,巧用材料合作制作。以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性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想象,勇于实践的情感。仿生学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科学研究领域。六年级学生对于动物世界已有较深入的认识。教学中,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学可采用丰富有趣的资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教学目标本课教材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在学生对桥梁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上,以美术课程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启发他们畅想未来,让他们想一想,未来的桥会是怎样的呢?本课培养学生勇于创造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科技发展和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想象力。以多种美术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学生对桥的独特想象,制作和绘画的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录像带(反映大都市的现代桥梁)。学具:各种废旧材料、沙盘、绘画和创作工具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1)教师展示前一节桥的优秀学生作业。(2)评价学生作业,并提出如何为未来的家乡进行规划,使家乡更美丽。学生分小组讨论。(3)交流各小组的规划和畅想。教学新授:(1)教师播放现代大都市的桥梁录象,请学生欣赏。 (2)教师提出我们能不能一起根据我们的规划和畅想,为家乡设计未来的桥梁。(3)各小组讨论,画出桥梁设计稿。通工具等问题,并把问题写在问题板上。(4)交流各小组的设计稿。 布置作业:(1)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设计稿和所带材料,分别创作桥梁模型。(2)各小组学生合作按设计稿巧用材料,制作桥梁模型。制作一:利用废可乐罐、纸板、丝线、筷子等制作斜拉式桥梁。制作二:利用废纸盒进行切割组合制作廊桥、公路铁路二用桥等。制作三:利用废泡沫、筷子等切割组合,制作多种艺术造型的桥梁。作业展示评价:(1)各小组为自己制作的桥题名。(2)各小组分头参观交流。(3)投票选举“创意奖”、“技术奖”。(4)授予“荣誉设计师”称号。结束教学。 三、学习评价建议:是否有独创性的设计构想;是否积极参与合作; 是否能够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创意;是否能够巧用材料,完成制作; 是否能热情地表达爱家乡的情感。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我造的未来建筑教案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我造的未来建筑是整个教材体系建筑一条线中很有趣的一课,属于“设计应用”课型,也是前两二课现代建筑、我设计的未来建筑的延续。未来的建筑能唤起孩子们无边的想像,也能激起孩子们无穷的制作乐趣。本课采用纸工、手工、泥工等多种制作方法,充分让学生体验各种材质,尝试多种技法,进行未来建筑的设计创作练习。(二)教学目标情感领域: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向往未来的思想情感。认知领域: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培养创新意识。操作领域:通过未来建筑的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立体造型和制作能力。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范作2件、各种纸盒、工具等。学具:各种纸盒、色纸、剪刀、胶水等。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范作欣赏激趣导入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的2件未来建筑,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2件作品的创意。拼拼搭搭初具形态。利用自己收集的纸盒、色纸,边拼边思考边讨论未来建筑的样式。剪剪贴贴精心刻画运用剪、折、撕、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使自己的未来建筑更牢固、更美观。说说评评寓学于乐“欢迎你参观未来建筑”,学生为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导游,向游客(其他同学)介绍,“游客”们可随时向“导游”提问。三、学习评价建议:你造的未来建筑是否新颖别致,令人惊喜。你的制作是否表达了你的创意。你是否学会了剪、折、弯曲、切割、插接等加工制作方法。能否用口头语言和短文形式,对自己设计的未来建筑进行评述。第二十七课: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一、教材分析:(一)综合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二)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艺术特色。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课时:1课时。(二)设计方案教学导入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教学新授(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三、学习评价建议: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