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六上华夏之祖word教案1【教材分析】华夏之祖是六年级历史上册的第3课。它讲述了起源于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获取历史知识、团结协作的能力及以古鉴今的学科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设计理念】历史是一门充满人类怀旧情绪的课程,对古史的探秘欲望是学生走进历史的最大兴趣支点,而它以古鉴今的学科思想又成为指导自己规划人生、探索生命的理论起点。历史课堂应该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在抚古追今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不断地丰富知识,达到深邃思想、升华情感的目的。这就是本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课前准备】1、课前根据预习学案,自主先学,分组探究 分组:全班分成9个大组1-3组是战地记者组,4-6组是部落采访组,7-9组是会议报道组。2、分组探究题目:1-3组结合教材1314页炎黄战蚩尤一目分析、讨论,最后将本组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并汇报成果,选出中心发言人。1、说说有关炎黄战蚩尤的相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4-6组阅读教材1415页炎帝和黄帝一目,思考、讨论,最后以课件的形式汇报成果,并选出中心发言人。 1、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分别有哪些贡献?2、你如何评价炎帝和黄帝呢?7-9组1、选出演员,排练课本剧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2、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什么是禅让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3分)1、在背景音乐黄帝颂中播放祭黄大典的视频。2、看完后教师提出:巍巍华夏,历史悠悠。通过祭黄大典的视频,我们被万人祭奠的浩浩场面所震撼。作为我们祖先的黄帝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黄子孙如此的敬仰?让我们带着困惑与探究的欲望,穿越时空,去探索历史2、展示交流(20分)(一)战地记者组学生1、首先请从涿鹿大战的战场上归来的战地记者组的中心发言人担任小老师,借助其小组课件,报道有关炎黄战蚩尤的战况。2、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1-3小组内补充、及4-9组的组外补充相结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与黄帝在涿鹿大败蚩尤的概况。教师点拨或强调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一个因素“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二)部落采访组学生1、首先请炎黄部落联盟归来的采访组的中心发言人,担任小老师,借助其小组课件,报道、讨论、争辩有关他们探究到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贡献2、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4-6小组内补充、及1-3、7-9组的组外补充相结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贡献。教师1、看黄帝介绍的视频,更深化学生理解黄帝的贡献对后世源远流长的影响及后人对其的敬仰。2、教师点拨炎帝与黄帝被称为“华夏之祖”的第二个因素炎帝和黄帝对后世的重大贡献。(三)会议报道组学生1、从部落联盟会议上归来的部落会议组,以课本剧的形式展他们的探究成果:学生表演课本剧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2、采取组内同学、全班同学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历史的表现、人物的刻画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1、在课本剧表演完毕后,教师顺势引导“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从而将本课难点抽象的“禅让制”化为具体形象的感知。 2、教师点拨,随着社会生产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多,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人类告别传说时代,进入夏。 3、组内外评价(5分)以组内评价、组外评价、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三种形式从小组活动参与程度,小组成果的达成方面进行评价。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历史小博士4、迁移运用(10分)1、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他自己打败的蚩尤C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请回答: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什么制度2、你认为尧舜禹属于选贤与能中的贤人吗,为什么?5、升华认识(5分)穿越时空,回到我们的课堂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与生活,你从黄帝、尧、舜、禹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几千年来,这些关于圣人的传说盛传不衰,吸引着我们的不仅是故事本身,而是他们的人格品质。他们的宽厚待人也好、严于律己也好,感染我们的是他们“先天下人为先”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正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作为人,这难道不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吗?作为社会中人,我们更需要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5、结束语(2分)礼记礼运中有一句话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为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自古至今,人们追求理想,追求文明的脚步,一直没有止步。愿同学们在今后历史的学习中,做生活的智者,文明的使者。附送: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六上原始的农耕生活word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主要代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学生通过小组方式合作学习,把课文内容转换成问题,举一反三,学会提问题的技巧;通过比较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 认识原始的农耕生活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提供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比较直观的了解这部分历史 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探究、竞争。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会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认同之心,增强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学生熟悉的儿歌悯农,提问:从这首儿歌中你受到哪些启示?(学生可能从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等方面谈) 师:在第1课中我们学到的原始居民仅靠在野外“采集”、渔猎为生,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人或山顶洞人生活时期的原始人,你认为仅靠 “采集”、渔猎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生:交流、发言,得出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师:那么,怎样才能改善原始人类的这种生存状态呢 生:议论, 解决吃的问题师:要想有固定的食物,就要进行农耕,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有了农耕,就可以过上定居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二、认定目标: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三、自主先学:(5分钟) 学法指导: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 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 教师巡视学生看书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以备点拨(二次备课)四、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 全班按座位组成四人或六人小组。每组设记录员一人,负责填写小组活动记录。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小组活动记录表班级: 小组成员: 记录员: 问题摘要:本小组共提出 个问题, 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同学回答的问题最多。本小组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是: 。 学法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不要把教师事先准备的问题塞给学生),而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引导,最后的合作学习成果是学生围绕着课本内容的提问和解答,并提出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3、综合提升: 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探究:探究一:你相信导入框内的神话传说吗?若不信,你认为农耕是怎样出现的? 学生自由发言。(能认识传说与史实不同,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得出实际的农耕生活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观察、积累的结果 探究二:阅读课本P8白虎通的引文“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农民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各抒己见 师:归纳总结:农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河姆渡和黄河流域半坡的农耕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课件出示图片P9,指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种植粟。而这两种作物都是我国最早种植的。启发学生引申:人类应设法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合理、协调兼顾。知识的延伸:课件出示袁隆平的人物图,简要介绍水稻专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不仅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在水稻杂交的科学领域内处在世界领先水平,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心。 师:自然环境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而且也影响着居民的定居生活。 探究三: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木结构的地面建筑或半地穴的土木合筑)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近海湿热或内陆干寒)他们在建造房屋时,各自是怎样考虑的?(通风防潮防兽或抵御风雨保暖) 探究四: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历史结论。 师: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在我们山东的大汶口也是原始居民的居住地,请看视频,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看录像后,简要讨论,贫富分化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私有财产的产生,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由于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得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五、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半坡【小结】: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案【认定目标】A.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主要包括:距今时间,生活地区、主要农作物、居住房屋建筑的主要特点,原始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B、初步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发展促进中国远古时代社会的进步。【自主先学】(5分钟) 自学指导:认真看书,用铅笔标划,要求 全:看全书,包括:导入框、大字、小字、引文、图片等课本上的一切信息,标划重点。思:设置问题,提出疑问,以备交流。【展示点拨】 1、小组合作,你问我答:学法指导:每人轮流向小组其他成员提出问题(必须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否则为无效问题),并由小组其他成员解答问题。问题被正确解答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问题不能重复,直至小组内无人能提出新问题为止。 2、班内交流: 各小组把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向其他组的成员,由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决, 【综合探究】见课件【知识整合】 填写下列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半坡【课堂检测】:自主命题,同桌互查(5分钟)【自评归纳】 自我总结主要收获、认识,存在的问题(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自评】 A ( ) B ( ) C ( ) D ( )【组内互评】A ( ) B ( ) C ( ) D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