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 看海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641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 看海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 看海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 看海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 看海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 本文是描写潮水变化的散文,作者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细致生动的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这篇散文按方位安排写作的顺序,作者先写在山上看海潮时的情景,再写在沙滩上看潮水的情景,最后写看潮的感慨。学习这篇课文,除引导学生随文识、写生字外,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了解潮水的千姿百态和变幻无穷,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描写生动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感受在沙滩看海时海潮的壮美。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教学准备: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1、师: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发言)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样的特点。2、绕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自由提问,教师归纳梳理。预设:作者在哪里看海? 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作者看到的大海有什么特点?二、初读感知同学们,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2、 检查自学情况(1)字音指导:隙()间、澎湃()、潮汐()的读音。(2)字形指导:隙 湃 遐(3)理解词语: 遐想: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文中指想象出很多美好的画面或情景。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后面的人紧跟着上去。形容英勇斗争,勇往直前。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评价读书情况。4、读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主要讲什么? 本文是一篇写潮水变化的文章,文中描述了海潮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简述: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角度看海所见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感受。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温故导入,梳理问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文中主要讲潮水的变化,写了潮水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师:读了看海这篇课文,你最想弄明白哪些问题呢?(学生口述,教师归纳出示)(1) 作者分别在什么地方看海?(2) 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2、提示引路,自读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描写作者观察到的景象的语句,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2)自读自悟,教师巡回指导。二、解疑合探 (一)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师:作者分别在哪里看海?(山上-沙滩上)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汇报交流:生汇报:(“当潮水升到沙滩上的时候,如果从山上望下去”表明看海的地点在山上。)生汇报:(“从山上走下来,到沙滩上看那潮水就像是卷过来的”表明看海的地点转移到沙滩上。)(二)感悟潮水的柔美、壮观。 过渡:作者在山上、沙滩上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语段。 A、生回报:在山上看到的景象1、品读课文第二段。(1)这段课文写的是在什么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2)在这里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指名读)出示句子,齐读:你可以看见那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沙滩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写的景象。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感受从山上望下去,海潮的轻柔、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3)学生读上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B、生回报:在沙滩上看到的景象1、品读第三段。师:作者在沙滩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谁能说说你的看法?(指名交流自己读了三四段后的感受)师:是啊,此时看到的与在山上看到的有所不同,那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1)自由读这段课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哪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课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情景和高潮时的情景。)(2)读初上潮时的情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3)品味“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过来”“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句子,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场面。让学生体会海潮奔腾的气势和美妙壮观的色彩,激发学生激越、喜爱的感情。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的感情由轻柔,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2、自由读课文第四段。(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2)学生回报读后的感受:从重点词语中感受潮水的趣味。(3)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石块间的潮水所具有的欢腾、调皮的情趣,体会其“有味”。(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读课文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2)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图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三、质疑再探1、请同学们想一想,课前提出的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预设:(1)“这大概是看似永无变化的潮汐,能带给我们太多的遐想吧?”句中“遐想”指什么?作者会想到什么呢?(2)为什么阴历十四五,潮水会特别大?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四、运用拓展 1、学了本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看来大家的收获很多,那你准备设计什么样的作业来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呢?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教师查看学情,注意收集典型测试题。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 4、教师补充题:A、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B、课后读观潮这篇文章,与本文进行对比。板书设计1、看海从山上望 轻柔 在沙滩上看 汹涌看潮水 在石块间 有趣课后反思:附送:2019年(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10 一只贝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教材分析: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只美丽的贝,因为“一颗石子”,它变得“丑陋”了,但它用血肉默默地磨制出一颗闪亮的珍珠,为此它默默地奉献了一切。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对贝的一生进行对比描写。文中借物喻人,不露痕迹地让人读后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学习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他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世间的真善美。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明白文中的道理,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贝为什么可怜又可敬。教学难点:学习贝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精神。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景导入、出示课件:(海潮汹涌,贝壳涌上沙滩)画外音: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来到大海边,欣赏美丽的海景,倾听悦耳的潮声。让我们在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贝壳的同时,也来认识一只独特的贝。今天,我们就学习第课一只贝齐读课题。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教师随机归纳补充,梳理出学习本文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预设:这是一只怎样的贝?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于疑难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还可以请教老师同学,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读通课文。(1)大家课文自学得很认真,相信收获也很多。下面来看看大家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如:“啮掉 旋涡 荣誉 玩腻”的读音,指导加点字的写法。(2)请他后面的同学接着读课文。他读得怎样?谁来评一评。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正,把课文读通顺。3、感知大意:读了课文,你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评价,补充。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2、抄写本课生字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一只贝这篇课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学生回答)预设:(1)这是一只怎样的贝?(2)这么多漂亮的贝,课文为什么要写一只丑陋的贝?2、提示引路,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潜心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画出相关的语句,在书旁及时批注下你的读书感悟。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A、感悟贝外表的丑陋和经受的痛苦师:同学们自学的都很认真,老师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学习体会,下面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贝?1、全班汇报交流生1:我感受较深的句子是:“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它不漂亮,它在大海里的时候,就是一只丑陋的贝”。我觉得这只贝很可怜。(板书:可怜)生2:是一粒石子让这只贝失去了做贝的荣誉,可是他却默默的。我觉得这只贝在默默地忍受苦难折磨。(板书:荣誉、默默)师:请大家再读课文,透过“默默”这个词你还能读出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当一粒小沙子钻进你的眼睛时,你是什么感受?想象石子在贝的身体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想象石子在贝的身体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流眼泪;感觉很不舒服;有时不会大哭)师:可是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你们都在认真地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透过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看见了贝的身体在流血,它的身子被石子磨出了口子)2、能把你感受到的用表情、声音表现出来吗?(指名读、评价自由读配乐教师范读齐读)师范读:一年,两年,它的壳上但它默默的,它说不出来。师:通过你们的读,知道这是一只可怜的贝,在可怜的背后你们又读出了什么?3、生交流。生:他们玩腻了那些贝壳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我感受到孩子们如此对它和它用血肉磨制成珍珠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这只贝的可敬。(板书:可敬)4、生齐读“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回答:这只贝可怜,是因为它面对苦难,折磨默默地忍受,付出了血和肉的代价。为此,它变得丑陋而被人们漠视;这只贝可敬,是因为它取于奉献自己,当磨制珍珠后却功成身退,不求回报。小结:是呀!这只贝平凡中蕴藏着伟大,丑陋中蕴藏着美丽,沉默中蕴藏着默默奉献。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B、感悟贝的品质过渡:这么多漂亮的贝,课文为什么要写这只贝丑陋的贝呢?生1交流:我认为这只贝外表虽丑陋,但是一只坚强、可敬而又乐于奉献的贝,作者正是要借这只平凡、丑陋、沉默的贝来赞扬和贝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的人。生2:我认为作者想让人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小组说,指名说。小结:对待事物不能只看外表,拥有美好的心灵,才是更重要的。磨难或许会让人变得丑陋,但只要坚忍不拔,磨难过后就会拥有丰收的果实!三、质疑再探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 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感兴趣的问题?预设:A、这只贝以前漂亮吗?B、孩子们为什么会重新寻找这只丑陋的贝呢?C、你认为这只贝漂亮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四、运用拓展:1、自主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以从课文内容、写法、生字词、背诵积累等方面回答,从给人的道理谈。)2、自主编题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出一两道测试题考考你的伙伴。(提示:可以从课文内容、写法、生字词、背诵积累思想感情等方面设计试题,题型可以多样,如组词,造句、背诵、小练笔)教师根据学生自编习题情况,展示典型试题在班内交流。3、教师补充题小练笔: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事物。4、总结全文(配乐)让我们像这只可敬的、伟大的贝一样,勇敢面对各种不幸,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勇于奉献,永远争做生活的强者,因为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只有经受磨炼后我们才能创造更伟大的成功!相信:阳光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又总能见彩虹!板书设计:一只贝可怜 可敬 伟大荣誉 默默 珍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