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小萝卜头教案 西师大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620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小萝卜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小萝卜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小萝卜头教案 西师大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课 小萝卜头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摘抄描写小虫子好看的句子。 3. 在朗读过程中,联系上下文和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关键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盼望解放的情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1. 让学生搜集有关小萝卜头和白公馆、渣滓洞的资料。 2.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以及课文朗读录音带。教材简析 小小年纪,只有8个月大,就随爸爸妈妈关进了监狱。这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40年代)重庆白公馆渣滓洞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真实名字叫宋振中。 小萝卜头,倒在血泊之中时只有9岁。短短的一生中,只有8个月是最自由最幸福的日子,还在吃奶时就成了终身的囚徒。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小萝卜头在狱中的生活吧! 这篇课文写了小萝卜头狱中的生活。记叙了一天他在走廊上发现小虫、捕捉小虫、放飞小虫的事,表达了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谴责和血泪控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对待小飞虫的,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他向往自由的情感。借助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狱中处处受禁锢的情形。 教学前,要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红岩影片或由教师给学生讲红岩的故事。 建议12课时完成。 从课文开头到“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他们在干什么。能让我们感觉到小萝卜头对“家”的渴望。通过第二段中对小萝卜头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 “白公馆”又名“香山别墅”,在重庆歌乐山下,是国民党反动派关押革命者的地方。 “新事物”指小萝卜头发现了自己从没看见过的小虫。 “追”、“跑”、“挥”、“叫”这些动词,表现出小萝卜头对“新事物”的出现的兴奋。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 多漂亮的飞虫啊!抓住头上薄壳的特点,小眼睛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一读,便生喜爱之情。 蝉翼:蝉的翅膀。 可以结合课后第2题进行教学。重点写了小萝卜头是怎样对待那只小虫子的。抓住了他的动作:(轻轻)捧、(重新)打开、拍手、叫。 神态:瞥见、若有所思。 语言:“飞吧,你飞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表达了小萝卜头对小生命的同情、怜惜、关爱的感情。让学生能练习朗读,好好体会小萝卜头当时的心情。 瞥见:很快地看见。 若有所思:若,好像;思,思考,想。好像在想什么。 可以配合动作朗读好这一段,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缓缓:慢慢。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一,小萝卜头身边随时有特务跟着,刘思扬被关在监牢里,空火柴盒只能通过铁窗丢给小萝卜头。说明他们的生活完全被特务控制,没有丝毫自由。这方面内容还可以由查阅的资料中得知。 第二,小萝卜头对远方的家非常向往,这里所说的“家”代表着自由、温暖和幸福。课文的开头,小萝卜头看墙外群山的动作以及他说的话就说明了这一切。 第三,看见小虫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时,小萝卜头想到了自己,放飞小虫,实际上是放飞自己的心灵和梦想,他盼望着早点解放,盼望着自己也能和小虫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在大地上自由歌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廊”、“馆”、“栏”是形声字。 注意:“廊”的“广”字头要写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郎”。“馆”、“刘”、“栏”、“缓”、“吸”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另外,要注意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如:“郎”的左边不是“良”,“馆”的右边和“宫”不一样,“缓”的右边也不是“爱”,要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区别。 课后第1题:提示了学习本课的重点,要结合课文进行学习。课文中能找到相关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 课后第2题:训练学生体会带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抓住”“踮起”“看”表达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若有所思”“停”表现出小萝卜头对失去自由的不解。 课后第3题:引导性的积累语言。可以放在课文学习之后,安排时间摘抄,让学生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课文链接”为帮助学生学习本课,简略介绍了长篇小说红岩。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借阅,交流阅读收获。教学设计参考一、介绍人物,引入学习 1. 师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小萝卜头。 2. 说说小萝卜头的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初读课文,只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 检测生字认识情况,读生字卡片。 3.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 4. 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 齐读第二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2. 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3)全班交流,讨论。老师从中点拨。(4)指导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内心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3. 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联系上下文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参见解读部分)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4. 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6.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后阅读红岩这本书 五、实践活动:“我与小萝卜头比童年”演讲展示会 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七课 父子骑驴教案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意思,初步培养自主意识。教学准备1.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课外观看动画片父子骑驴。2. 准备有关的挂图,以及反映故事变化的活动幻灯或多媒体课件。教材简析 抬驴是一则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这样的:“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 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将这则寓言拍摄成了纸偶动画片,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父子骑驴这篇课文在抬驴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改编。讲述了一对父子牵着一头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先后听从了三种意见,结果都遭到了路人的非议,最后终于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故事的情节虽然简单,却反映了生活中一个深刻的哲理: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自主,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否则不但不能让大家满意,还会使自己无所适从。 故事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抱孩子的母亲和一群小孩子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过路人,故事中他们的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乍一听,都有道理。但父子俩将所有的方法都尝试过以后,才发现,左也不对,右也不对,究竟该怎样做呢?课文在结尾部分把父子抬驴的情节改成了“牵着驴子走,谁累了就骑上去休息一下”。这样的结局意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别人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做事有自己的主见。 课文中的老先生、老太太、母亲和小孩子的话既合理,又充满个性,读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本课的重点一是理解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二是明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的道理。建议在学文的基础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 建议本课12课时完成。 课题:“驴”是一种比马小的动物,耳朵和脸部都比较长,毛多为灰褐色或黑色,尾巴根毛少,尾端像牛尾。家驴性情温驯,富忍耐力,多用作力畜。“驴”和“炉”是形近字,读音却有较大的差异,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可一边出示驴的图片,一边给学生作介绍。 第一段:可用形象的图片将学生引入故事情境中去。 第二段:老先生觉得父子俩的做法怎样?结合“哈哈大笑”、“竟然”等词语,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适当让学生讨论: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 第四段: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字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老太太的话中去体会:她主张父子俩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一读老太太的话。 第六段:“狠”和“狼”字只有一点之差,应当引导学生加以区别。读文时关注年轻母亲的身份,想一想她为什么要大声说。带着这样的理解读一读年轻母亲的话。 第八段:理解“指指点点”的含义,建议一边表演一边读这句话。文中三次出现“竟然”一词,可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后,请学生试着用“竟然”说句话。 第九段: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呢?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 第十段:读一读父亲的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注意生字“享”与“亨”、“狠”与“狼”的区别。 课后第1题:可请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图画,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也可以在回家以后讲给家里人听。 课后第2题: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注意通过对带点词语的理解,体会四种不同人的不同认识。 课后第3题:可在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进行,建议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设计参考一、课题激趣,引入新课1. 老师语言引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往往能用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哪些同学能把自己以前读过的寓言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谁还能讲讲它的寓意,那就更好了。2. 同学交流自己读的寓言故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3. 给予评价,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多读几遍。三、再读课文,勾画重要句子1. 再一次自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思考:(1)课文中哪些人对父子俩的不同做法有评论?他们是怎么说的,父子俩又是怎么做的? (2)怎么理解父亲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2. 学生自读,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不同人物说的话以及父子俩的做法。3. 同桌相互说说你对最后父亲的话的理解。四、精读课文,启发教育1. 抽生读读课文中不同的人对父子俩不同做法的评论。2. 体会不同人物的话。(1)老先生的话:结合“哈哈大笑”、“竟然”体会老先生的内心活动。你觉得老先生的话对不对?(2)老奶奶的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老奶奶主张父子俩怎么做?(3)表演读年轻母亲的话和一群小孩子的话,提醒注意说话人的身份。3.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今天的事,左也不对,右也不对?4. 引导学生说出觉得怎么做才好呢?5. 读一读父亲的话,说说你从这个寓言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6. 分角色朗读课文。7. 请学生上台来讲故事。五、拓展学习,活跃思维1. 齐读课文。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我们应该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的理解。3.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4.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一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