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科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4674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 初冬教学设计(读文释疑)教科版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景色特点;学习生字新词,读懂描写景物变化;按提示会写“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朗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出句与句子间的停顿;能背诵课文。本教学设计注重从观察插图着手,借助景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在比较中激疑引趣,以诱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唤起儿童朗读课文的学习兴趣,在“看看、想想”中,释疑求解,在“读读、写写”中练词、练句。进而在朗读训练中理清句序,并指导学生运用时空法、对比法帮助记忆,进行背诵。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动脑、动口、动手。同时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进行。课时安排:两教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疑,学习字词。1.观察课文插图二,学习生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雾后景色),说说这幅画中有哪些景物,美不美?借助图中景物学习生字:芒、塔、等。2.观察插图一,比较中学字。引导学生与图二比较,说说同一地方,景物有什么不同。(出示“模模糊糊”),并带着“为什么不一样”的疑问,试读课文。二、读文释疑,理解第一段。1.初读全文,解疑中学字。学生试读课文,了解课文分别写了“雾中”景色和“雾后”景色。读1、4节的句子。学习生字:初、雾、茫,比较“芒”与“茫”音形义的异同。2.细读第2、3小节,理解句子。课文中哪些词、句写了雾很大?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有关的词句,说说意思。教师可用“纱巾遮脸”,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不耀眼”的句意。结合讲读,学习生字“淡、耀”。比较“望”、“看”不同。3.试背第一段。教师可按“远处”、“近处”及空中方位顺序,帮助学生理清句序,练习背诵。三、练字练句,细读第二段。1.用比较法学习第4、5小节。教师可指导学生与第一段对照,了解雾散后景色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射出光芒来”、“望得见”、“看得清”,这些词语在朗读时读重音,使雾中和雾散后的景色对比更加强烈。2.读读练练,学习68节。按“什么地方”、“什么怎么样”或“谁干什么”的句式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学习生字“原”,口头完成练习4。3.重点理解第8节比喻句。让学生理解“灯笼”比作大柿子的形状,找出表示柿子多少、大小、颜色、形状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4.读中理序,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第58节,每节开头都有一个表示方位的词语,每节写法有相似的句式。这两个特点可用来引导学生背诵。四、配乐朗诵,激发朗诵兴趣。配乐朗诵时,可让儿童闭目想象大自然的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老师概括初冬季节自然景色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五、复习巩固生字,指导书写。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庄、稼、初。附送:2019年(秋)季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 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鹳”“欲”2个生字,会写“依”“穷”“目”3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使学生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教学素材: 登鹳雀楼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1.同学们知道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课件出示1)(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课件出示2)齐读课题。2.注意读准“登”字。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登”是什么意思?(登上)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4. 过渡语: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1.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看看从这首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几句?2.(视频播放)播放范读古诗。(课件出示4)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课件出示5)4. 领读、齐读。诗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去看一看哪里的景色吧!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一)理解“白日依山尽”(课件出示6)1.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太阳)。依(依靠,依偎的意思)2.(指“尽”)这个字读什么? jn 再读。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 “尽”是什么意思?(消失)3.太阳怎样?“依山尽”是说太阳靠着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后消失不见了。4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试着说第一句话的意思。5.指导读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师范读、指读、齐读)(二)理解“黄河入海流”(课件出示7)1.看到黄河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2.练说:我看到的黄河。(奔腾不息)(波涛滚滚)3.(课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波涛滚滚的黄河,会流入哪里?指名答:黄河流入大海。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诗句:百川东到海。前后位讨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意思?练读:黄河入海流。( 表现出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气势 )(三)理解“欲穷千里目”(课件出示9)1.“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希望) “穷”是什么意思?(穷尽)2.“目”是什么意思?(眼睛) 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宽阔。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远的地方。说说“欲穷千里目”的意思练读:欲穷/千里目(四) 理解“更上一层楼”(课件出示10)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更上一层楼”。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在2楼的位置看得远,还是在10楼的位置看得远。)所以说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板书:登高望远)2.“更上一层楼” 这里表示“再、又”。 谁来为“更”组词? 3.谁来试着说一说“更上一层楼”的意思?4.两句诗中的千里和一层都是都是真实的数字吗?不确切,我们把它叫做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的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和更上两个词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层楼”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不仅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会望的远的道理,同时激励我们不断攀登高峰,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5.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师: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楼上,还常常被人们用在学习,工作等地方来鼓励别人。(课件出示11)6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古诗)练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四、感情朗读、当堂背诵(课件出示12)过渡语: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的读一读。1.确定感情基调2.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3.朗读。先试读,在指名读,读后评议。4.感情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虽然只有短暂的四行,却向我们表达了不凡的胸襟抱负,和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让我们有感情的读一读(交流读后的感受)5.同桌互背古诗。小结:山衔落日水流入海,这是多么气势磅礴的山水图啊!这里有诗人向上进取得精神,有高瞻远瞩胸襟的同学们,让我们也铭记这首诗,让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上也乐观进取,更上一层楼五、拓展延伸,编曲歌唱(课件出示13)如此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的古诗,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它改编成歌曲后,是怎样的?(播放歌曲)同学们课下也可以把喜欢的古诗试着改编成歌曲听一听!六、分析字形,指导写字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1.了解笔画笔顺 2.交流识记字形。3. 指导书写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4.开始练字。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