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国培心得体会5篇

上传人:花红****零 文档编号:56030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师国培心得体会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教师国培心得体会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教师国培心得体会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 中 教 师 国 培 心 得 体 会 5 篇【篇一】3 月 9 日下午,我们国培生物组聆听了石家庄教科所周予新老师的讲座 基于核 素养的初中 物学听评课。周老师结合时代的发展、高考的课改方向,结合具体课例针对我们如何进行听评课进行了全方位地指导,使我顿开茅塞。她指出了生物教学存在的两种现象:“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本本主义,学生被动的、机械地接受,体现了读死书和读死书,而“用教材教”体现了创造性。在精品课例植物的呼吸作用中,授课教师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相关内容做了全面分析,通过两个实验植物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和植物作用呼出二氧化碳让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拓宽了书本知识内容,分别用植物的六大器官分别进行对照实验,打破了从一方面实验得出结论的藩篱,同时解决了生活中下菜窖遇到的问题:先通风再进去,这样可以避免“晕倒”的危险。让学生全面参与实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这一节课上老师注意了对学生实验的巡回指导,精炼的讲解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试想,如果只是“教教材”,照本宣科,虽然学生会记住一句话:植物呼吸作用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篇二】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培训可谓是及时雨,雪中炭。在专家们新的课程理念冲洗中,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悟着、提升着。生物核心素养,是这次培训的主旋律,各位专家在不同角度给我们进行了生物核心素养的诠释和分析。潘紫千老师关于基于课程标准的生物学教学的讲座,让我明确了制定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甚至细化到年级不同在制定目标时行为动词的运用都有所不同。李秋石老师不仅讲述了核心素养的背景与概念,更是借助教学实例多形式、多角度地研究生物核心素养的达成策略。并且两位老师都提到了实验探究的优化和核心概念的达成,只有加强实验探究性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科学概念的生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老师的讲座中,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课堂中李老师用“公道杯”轻松的解释了昆虫虹吸式口器的原理,相关的传说故事也让生物课堂富有了人文情怀。“倒流杯”“凤鸣杯”“良心杯”的展示和解读,以及 DNA 模型的编制等活动让课堂活跃丰盈起来,让在座的老师们乐此不疲、印象深刻。老师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初中的学生呢?关于互动教学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实质和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可能的挖掘身边的资料和素材,甚至创造性的制作模型,真正实现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思维上的碰撞和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互动教学中体验、感悟和获取;才能让课堂富有浓厚的色彩和温度。【篇三】参加了培训后更加感觉我们的工作是任重道远的。一个人长时间重复着某一项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儿戏不得的,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彻底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姿态去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教育事业当中去。夏老师告诉我们,应该听听高层领导怎么说的,我们的工作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了解社会发展动向,紧跟时代脉搏,从而使我国立于民族不败之林。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教学的技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学习古今中外,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识,懂得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游刃有余的教学技能。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不同阶段,他们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世界上决不能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他们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教学要因材施教,我们要经常和孩子们谈心,不断地进行家访工作,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他们最知心的朋友,灵活运用地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循循善诱地指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以行,使错误消灭于萌芽之中。让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形成温暖的大家庭,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恰当地指导,让他们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成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孩子们缺乏创新精神,学生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成为无用的书呆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恰当地运用,真正把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多问为什么,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锻炼自己,真正成为一只只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长大以后才能投入社会,进行很好地工作,才能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从而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篇四】通过本次* 老师关于互动课堂的讲座,让我对互动课堂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就互动课堂认识反思如下:1、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缺少在互动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伙伴关系。首先,问题展示时,需要教师设计好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最大化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为实现课堂互动做好必要的准备。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课堂互动过程,避免大量的一问齐答,否则会导致互动范围小、互动失真。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要及时启发引导。就教材本身内容来讲,有的理论与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现象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用好正面案例,向学生传递正能量。2、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目前,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学生没有充分的预习,对本堂课要学的知识点也不全了解,其互动和交流效果可想而知。同时,教师因为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少,而一节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往往是成绩好的学生,而“差学生”往往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能是少数学生活跃,绝大多数学生处于压抑状态。这就要求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互动中来。为提升互动效果,学案和作业是课前或课后的规定动作,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3、互动活动安排不能流于形式。互动课堂教学有利于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业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我校互动课堂教学实施以来,仔细观察许多课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只是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闹场面形式化的互动,往往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互动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我们应该追求“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问题”的内在的、深层次的互动,动静结合,收放适度,动而有序,动而有效。学生的活动形式可口头回答、可黑板书写、可台上讲解、可小组辩论等。“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学生思维只有通过不断的互相碰撞,才能发展,才能产生灵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学生群体之间友爱互助、相互启发,不仅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且常常能起到教师讲解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一方面获得了亲自参与探索的积极体验,另一方面学会了沟通与合作,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教育是“慢”教育。“慢”是指量的积累,对学生急不得,要实事求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校施教,因班施教,因生施教。我相信只要把互动课堂教学坚持下去,让师生的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的碰撞、方法的碰撞、智慧的碰撞,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积极的学习动力、健康的合作行为一定会养成并受益终身。【篇五】今天*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发、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使我开阔了眼界。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靠性的一面上,从而致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类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天生、张扬、发展、提升的进程。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气力,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基于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宏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情势直接显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题目情势间接显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夸大接受与把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致使了对学生熟悉进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即为典型),学生学习成了纯洁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进程。这类学习窒息人的思惟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爱好和热忱。它不但不能增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类状态,把学习进程当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熟悉活动突显出 来,使学习进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题目、提出题目、分析题目、解决题目的进程。夸大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因此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出,赞美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进步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做为学校教师,我更加感到国培学习的必要性,不但现在要认真学,还要坚持长时间学,时刻学,活到老,学到老。国培学习,给了我们教师一次进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学习的精华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工作思路,才能扎实做好党交给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