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5 18.只听半句教案 语文S版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都要踏实认真的道理。重点难点1.认识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3.能够认真书写生字。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都要踏实认真的道理。教学课时两课时。 字词导读 只 听 半 句 无论:不论,不管。他t无w论ln听tn谁shi讲jin话hu,都du只zh听tn半bn句j。第一部分(第1小节):“他”听谁说话都是只听半句。 告诉:通知某事,使人知道。奶ni奶ni告o诉su他t:“天tin热r了le”句导读:读时要稍慢、停顿。他t说shu:“知zh道do了le,知zh道do了le,我w已y经jin脱tu了le一y件jin衣y裳shn。”句导读:读出不耐烦的语气,语速要稍快。段导读:“他”只听了奶奶的半句话。爸b爸b说shu:“瞧qio你n这zh道do算sun术sh题t”句导读:“”省略的可能是做错了,也可能是还有别的方法,还可能是夸他做得好呢。 仔细:细心。他t说shu:“知zh道do了le,知zh道do了le,我w以y后hu一y定dn算sun仔z细x。”句导读:猜测的内容不一定准确段导读:爸爸说算术题时,“他”也是只听半句。老lo师sh告o诉su大d家ji:“明mn天tin的de电din影yn是sh上shn午w的de儿r童tn场chn”他t说shu:“知zh道do了le,知zh道do了le,儿r童tn场chn总zn不b会hu放fn在zi晚wn上shn。”段导读:“他”听老师说话还是只听半句。第二部分(第24小节):具体说了“他”听奶奶、爸爸、老师说的话都只听半句,就说知道了。说明“他”经常这样。“他”这样做很没礼貌、不尊重人。 园丁: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他t看kn见jian公n园yun里li有yu把b椅y子zi。园yun丁dn叔sh叔shu告o诉su他t:“这zh椅y子zi”句导读:省略了刚刷上油漆。他t说shu:“知zh道do了le,知zh道do了le,这zh椅y子zi只zh许x坐zu,不b许x躺tn。”句导读:这次他理解错了。 来不及:因时间短促,无法顾到或赶上。阻拦:阻止,制止。园yun丁dn叔sh叔shu来li不b及j阻z拦ln,他t已y经jin一y屁p股u坐zu上shan。刚n刚n刷shu上shn的de油yu漆q,在zi他t屁p股u上shn印yn了le两lin道do杠n杠n。第三部分(第5、6小节):“他”没把园丁叔叔的话听完就说知道了,结果闹出了笑话。这zh怪ui谁shi呢ne?只zh怪ui他t听tn话hu只zh听tn半bn句j。第四部分(第7小节):分析原因,只怪“他”自己听话只听半句。1.认识本课的生字。2.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都要踏实认真的道理。生字、新词卡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一个小朋友,他听话只听半句,为此闹了不少笑话。你们想知道吗?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板书:只听半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呢?学生甲:我想知道他为什么只听半句。学生乙:我想知道都有谁和他说话了,说了什么。学生丙:我想知道他闹了什么笑话。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下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读正确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用手指着书。2.学习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读。读完之后把生字、新词画出来,再读一读。3.自己指着生字表再读读生字。三老师反馈学习字词的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半句话无论脱衣裳算术一场电影总是椅子园丁来不及阻拦印上2.同学们能够准确读出生字、新词,一定也可以把课文读通顺。自己读读课文,不仅要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句子读通顺。3.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小节。4.指名读课文,反馈读课文情况。四细读课文,感悟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画出谁和他说话了。2.请一个同学来回答。(老师板书)奶奶、爸爸、老师、园丁3.请四个同学分别来读这四次对话,其他同学用“”画出这个小朋友是怎样回答别人的话的。4.同学们汇报,说完整。(老师板书)学生甲:奶奶说:“天热了”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脱了一件衣裳。”学生乙:爸爸说:“瞧你这道算术题”他说:“知道了,知道了,我以后一定算仔细。”学生丙:老师说:“明天的电影是上午的儿童场”他说:“知道了,知道了,儿童场总不会放在晚上。”学生丁:园丁说:“这椅子”他说:“知道了,知道了,这椅子只许坐,不许躺。”5.分角色读这四次对话,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甲:他总是打断别人的话。学生乙:他总说知道了,知道了,特别不耐烦。6.最后,他闹了什么笑话?五再读课文,体会心情1.学习奶奶和他的对话。(1)请一名同学读。思考:奶奶当时是什么心情?(关心。)(2)他是什么心情?(满不在乎。)(3)小组内练读。2.请学生依照第一个对话,自己试着加上动作读一读其他三次对话。请小组分别汇报,学生评读。3.请学生小组讨论。你觉得课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当他发现自己的屁股上印上两道杠杠时,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甲:哎呀!我真不应该只听半句话。学生乙:全怪我不听全话,我以后一定得把话听完,再去做。六总结全文,培养想象能力1.同学们,你们想想,当他知道自己错了以后,他会对奶奶、爸爸、老师和园丁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自由发言。2.你们有没有闹过这样的笑话呀?3.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呀?1.教学时,可先采用直接导入的形式:只听半句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只听半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学生们都对课文产生了兴趣,自己乐于去学习课文,主动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了。2.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掌握生字,通过自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他们想象,说出感悟。读完课文后,他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点表达清楚。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笑话。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懂得做事要善始善终,有头有尾,不要想当然、自以为是,否则会吃亏的道理。教师趁机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能够认真书写生字。2.自主积累词语。生字、新词卡片,画有田字格的黑板。一复述课文二复习生字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你都认识了吗?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生字。2.做猜字游戏,加以巩固。3.这节课我们不仅要认识这些字,还要会正确地书写。老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用开火车的方法认读。丁无术及诉以总句三记忆生字1.小组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记忆生字。2.汇报自学情况:说一说你记住哪个字了,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3.及时评价:老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的方法很多,老师要及时点拨、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四指导书写1.请学生看看课本中田字格里的生字,进行描红,边描红边体会哪个字难写,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帮忙。2.通过学生反馈,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3.需要重点指导的字。“以”:注意最后一笔“点”的起笔位置。“句”:注意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横折折撇”的起笔在左上格。4.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同学。5.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讲评。6.学生在讲评后再练习,看看自己哪一点有了进步。五词语积累1.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告诉仔细园丁2.你还想从本课中积累哪些词语?只听半句可不好知道了,知道了结果坐上油漆闹出笑话本课的识字可以让学生按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先互相交流,再确定识字的几种方案。学生自己设计课堂的教学,兴趣比较浓厚。不过,这要求老师有很强的控制力,做到收放自如,因为学生还小,完全自学收到的效果没有保障。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一(件)衣裳一(场)电影一(位)园丁一(把)椅子一(个)公园一(双)鞋2.认真读题,看清标点,写句子。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3.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y”的字。(1)爸爸说今天带我去动物园,(以)后还要去天文馆。(2)我(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一教案节选(一)精读课文,激活学生的想象1.边看课文中的图边小声读课文。(同学们把生字、生词记得这么准,肯定也记得课文中写的这个小朋友在听人讲话时是很有特点的。这个小朋友在听别人讲话时到底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反馈后,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并指导朗读:他无论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3.根据他的这个特点,你想给他取个什么名?4.自由小声读课文,思考:课文里写他都听谁说话了?5.在什么情况下听半句话?指导朗读第2、3小节,重点指导“知道了,知道了”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到他不耐烦的心情,并把这种心情读出来。(1)指名朗读第2小节:奶奶想告诉他什么?没有说完的话应该是什么?他听了哪半句?(2)听了奶奶的半句话,他说了什么?应该是以怎样的语气说出的?指导朗读“知道了,知道了,我已经脱了一件衣裳”。(3)分角色朗读第2小节。(4)在家里除了奶奶说话他只听半句外,还有谁说话他也只听半句?(按照第2小节的方法学习第3小节)6.四人小组选择内容(在学校、在公园的表现任意选一)合作学习,选择汇报方式汇报学习效果。7.文中的他听话听半句有对的时候吗?像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还会有哪些?他是不是每次都对呢?总是像这样,在生活和学习中还会闹出什么笑话?(为后面的拓展埋下伏笔)(二)思维和语言训练1.大屏幕展示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哑剧画面:以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见闻为依据,为哑剧配解说词。(任意选一,也可以自己画一幅图自己配解说词)2.多媒体出示练习。面对文中他的表现,我想说面对文中他的表现,我想起了我曾经闹出的笑话,那就是(同学们,面对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朋友,也许你有很多话想对他说,也许这勾起了你对自己的相同经历的回忆。你想说什么呢?你想起了什么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3.课本剧排演: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听话只听半句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首先,这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其次,它有时候会让我们闹出笑话,甚至会耽误事情。我们把课文里的内容排成一个课本剧,演给我们身边的人看,让他们也了解了解好吗?(三)分角色读全文后小结我们千万不能形成这样的坏习惯,要从小做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地养成礼貌倾听的好习惯。听话要听清楚,说话也要说清楚。二课外阅读种玩具大哈和小哈路过一块菜田,见到一位农民伯伯弯着腰在耕种。大哈说:“伯伯,您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说:“我正在撒菜种。”小哈说:“撒了菜种就会长出菜了吗?”农民伯伯说:“只要定时浇水和施肥,就会长出菜来。”大哈:“我懂了!”大哈拉着小哈,急急忙忙跑回家,拿了几个心爱的玩具,埋在门外的泥地里。小哈问大哈说:“种了玩具就能长出玩具吗?”大哈说:“你没听见农民伯伯说吗?只要定时浇水和施肥就行了。”从那时开始,大哈和小哈每天都到种玩具的地方浇水、施肥。十天过去了,玩具没有长出来。一个月过去了,玩具还是没有长出来。大哈不耐烦了,挖开泥土一看,只见那几个玩具早已生了锈,变成一堆废铁了。大哈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跑去问农民伯伯。农民伯伯还在田里耕作,只见田里已经长出了齐刷刷、绿油油的菜苗。大哈问:“伯伯,为什么您把菜种埋在泥土里,就可以种出菜来,而我把玩具埋进泥土里,却长不出玩具呢?”农民伯伯说:“植物是有生命的,播下种子能长出新的植物。而你的玩具是用铁做的,是没有生命的,铁遇到水就会生锈,怎么能种出玩具来呢?”思考:1.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你都有哪些玩具?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3.你有没有因为对某些事情一知半解而闹过笑话?跟同学互相讲一讲。附送:2019年(秋)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6 21.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S版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朗读、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课时两课时。 字词导读 登 鹳 雀 楼 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里指落下。白bi日r依y山shn尽jn,黄hun河h入r海hi流li。译文:红日依傍着青山落下,黄河向东海流去。 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再。欲y穷qin千qin里l目m,更n上shn一y层cn楼lu。句导读: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译文: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 字词导读 古 朗 月 行小xio时sh不b识sh月yu, 呼作:叫作。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这里用来比喻月亮又圆又大。呼h作zu白bi玉y盘pn。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月亮叫作白玉盘。 疑:怀疑。又yu疑y瑶yo台ti镜jn,飞fi在zi青qn云yn端dun。译文:又怀疑是天宫里的明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1.学习古诗登鹳雀楼,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有很多有名的建筑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座有名的“楼”。出示鹳雀楼的图片:你知道这是哪座“楼”吗?你们觉得怎样?2.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作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著名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而去,他兴奋不已,便写下了这首诗。(板书:登鹳雀楼)3.齐读题目,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登”字?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三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1.借助汉语拼音把古诗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反馈自学情况1.这些生字你都记住了吗?比一比谁记得准。出示生字卡片:登楼依尽入穷千层2.朗读课文。(指导朗读,齐读)五感悟诗意,指导朗读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请你一边读诗,一边把诗人看到的景物画下来。(学生画简笔画,不必与文中插图相同。画出夕阳、山峰、黄河就可以)2.展示图画,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的语言不一定规范,老师待学生说完之后可以简单指导)学生:太阳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流向大海。老师:远处,太阳挨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鹳雀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3.同学们用画表现了诗的意思,你知道“依”“尽”是什么意思吗?4.群山、夕阳、黄河,多壮观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老师示范读出夕阳西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让学生反复练读。5.眼前的景象吸引着诗人,他想看到更远处的景色还要怎样做?读下一句。学生自读诗句。学生:要想看到更远处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老师:诗人想看到更远处的景物,他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6.诗句中“欲”的意思,你知道了吗?(想要。)7.指名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六指导书写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河:要注意“可”字第一笔“横”的起笔位置。黄:“艹”下面的“横”要稍微长一些,找准“撇、点”的起笔位置。1.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应该很熟悉了,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只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对诗中的一些字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更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这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在理解字义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更要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2.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儿,他们喜欢主动发言。在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图画展开讨论,在讨论中,理清诗的大意,为理解诗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打下基础。3.在写字这个环节中,利用游戏形式即“看谁找得对”来指导学生写字,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去学习生字。教学“入”字时,与“人”比较。这是个形近字,先让学生讨论交流,一起说说“入”和“人”的不同之处,再以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看看有点儿像,比比不一样,就差一点点,错了就变样,写时要注意,仔细想一想。”学生的兴趣较高,觉得很有趣。1.学习古诗古朗月行,认识生字,会写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枝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2.出示月亮的画面,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眼中的月亮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朗月行。(板书:古朗月行)二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三学生自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2.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四反馈自学情况1.这些生字你都记住了吗?比一比谁记得准。出示生字卡片:朗识玉盘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五感悟诗意,指导朗读1.观察图画,说一说: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学生甲:月亮圆圆的,像白玉盘。学生乙:月亮圆圆的,像镜子。2.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自己读诗句,找一找。学生甲:诗人说月亮是白玉盘。学生乙:诗人说月亮是瑶台镜。3.老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展示)镜子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在哪里?学生:飞在青云端。4.你知道“瑶台”是哪里吗?(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月亮就像仙境中的一面镜子。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6.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连连看。六指导书写生字1.指导书写。行:“彳”的两个“撇”长短有变化,注意“亍”第二个“横”的起笔位置。玉:注意中间的“横”最短,最后一“横”最长。识:注意“点”的位置和“只”字中“撇”的收笔位置。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集体评价。 登 鹳 雀 楼唐代王之涣日群山黄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古 朗 月 行唐代李白不识月白玉盘瑶台镜宁静飞在青云端美好1.学习古诗,重在吟诵。在范读古诗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接着指名读。在指导朗读时,使学生掌握五言古诗的停顿规律“2/3”式。学生耳熟能详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吟诵,想象自己是在宁静的夜晚欣赏圆月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2.在识字的时候,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将学生学字的兴趣大大地激发起来。教师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任选这些字创编小短文、小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课前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歌、神话、佳作、成语等,唤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的关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1.选字填空。时识(时)间认(识)(识)字(时)候2.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试着写一写。(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圆圆)的月亮像(玉盘)。(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淩,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他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主要是写边塞风光,意境雄浑,不过流传下来的只有六首,其中凉州词和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李白(701762),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对,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5岁出蜀,曾在宫中任职,受排挤,弃官离开长安。后曾入狱,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一带),途中遇赦东还,晚年漂泊困苦,病死在安徽当涂。他的诗歌抒发进步理想,抨击权贵,爱憎分明,气势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深入浅出,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二鹳雀楼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相传当年时常有鹳鹊(外形像鹤的水鸟)栖于其上,所以得名。该楼始建于北周,到宋以后被水淹没,水退后,失去往日的繁华和兴盛,于元初毁于战乱。由于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区位优势,风景秀丽,唐宋之际的文人学士常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三人们对月亮的认识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美丽的神话传说。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就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无论怎么砍都砍不断,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西方人则把月亮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自从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以后,我们才知道了月球真正的样子。月球上基本没有水,也没有声音,人跟人之间讲话是听不见的,到处是一片寂静。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