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0068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说课稿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晏子使楚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二)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2、 过程与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过程 能够叙述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反驳楚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教学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教学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二、说学情(一)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二)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三、说教法(一)推导法:在解读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句子时,教师可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件中分别先后给出(大前提、小前提)前面的两个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感悟到晏子作为一个使者的精明和才智。(二)诵读法:为了让学生能很好体会到当时楚王的横蛮霸气、盛气凌人;体会到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欺侮的人物特点,教师只有认真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其前面的提示语,才能很好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情感脉动。(三)剥笋法:在教学晏子三次反驳侮辱的故事导读过程中,可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的结果到分析理解个别的句子,词语的方法进行。然后再串联起三个故事,进行总体的再现领悟。例如:首先理解掌握每则故事分别讲什么主要意思,最后结果又是怎样的?三个故事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从“只好”的结果来分析,楚王是步步退却,晏子却一次比一次更淋漓尽致的在反驳,最后,楚王“只好”落得个“赔不是”的下场。由于这种强烈的首尾反差,能很好地引领学生去深究细抠,在深入的研读中,找出个中原因,得到人生的启迪。四、说学法(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感受当时国与国之间外交斗争的激烈舌战。(二)朗读与讨论: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发现。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让学生在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三)课堂延伸,再现与表演: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从而在阅读课文后有所领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视频短片的播放,让学生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后,在课后进行表演。我们不求学生表演的优劣,但孩子在表演中的自我理、解感受。教师可以创设:改编剧本表演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再现文学形象。五、说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二)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三)具体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中心句出示幻灯片(出示投影)在此之前楚王是怎样的?后来怎样的?从此以后怎样?学生交流,并能理清全文脉络出示幻灯片(出示多媒体课件)1.学习楚王侮辱晏子自读第二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2.学习晏子反击(1)找出晏子第一次反击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2)小结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二次,第三次反击楚王。3.集体交流4.随机评价晏子。学生自读课文,读后交流.学习方法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理解小组合作,讨论集体交流 分角色朗读 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原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从而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章内容,体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探究研讨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总评晏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畅谈自己感受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教师总结全文生再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参加晏子的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讲讲晏子为什么取得胜利配合教师完成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并训练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1.播放视频短片,改编剧本,演一演。2.聪明人的题目观察,思考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一个大故事,写出了晏子发挥机智,运用辩驳倒楚一的三个“回合”。通过课文教学,有以下体会: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教学,意在通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时,让学生随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国,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直接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生成。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争论能力。课文中写了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无理质问,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训练同思维拓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的质疑问难,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采用“学当晏子” “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所以在这节语文课上我十分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和朗读,通过巧妙引导,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故事情境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领悟人物形象,学会走近晏子这位智者,进一步感受他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附送: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案 冀教版教材简说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新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作者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本诗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三,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 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 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五)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a读出节奏感. 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 (六)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 1,古诗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2,借助这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适当时间与同学,老师交流汇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