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5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984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5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5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5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5课时教学设计通过上述主题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动物,体验动物的多样性;了解一些常见动物身体的基本组成和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绘画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动物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感悟动物世界的奥妙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一、常见动物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认识动物的乐趣,激发他们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二、活动设计活动:观察动物活动目标:通过交流和观看图片、录像,介绍自己所认识和录像中看到的熟悉的动物。活动器材:常见动物的图片和录像资料活动二:猜猜“我是谁”活动目标:1通过模仿熟悉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叫声的游戏,了解常见动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活动的兴趣。活动器材:常见动物的图片和录像资料活动三:“找朋友”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分类,了解动物在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征方面的异同2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体验动物的多样性。活动器材:有关动物的图片、磁性黑板。三、教学过程(一)观察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看录像:各种各样的动物*交流:看到了哪些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介绍: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选取或制作的录像应是学生熟悉的,应具有典型性,便于学生的描述*学生的交流或介绍是凭借自己原有对动物的了解,可能有些方面不一定准确,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准确性,而应采取鼓励的态度,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猜猜“我是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游戏:听叫声辨动物模仿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互猜。*游戏:看动作猜动物模仿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让大家猜,学生互猜*教师可以先示范游戏,模仿一种动物的叫声,让全班同学猜,然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者挑选一些同学进行全体性的游戏。游戏完毕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作一些小结。(三)找朋友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观察一些动物的贴图,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游戏:帮助这些动物“找朋友”,把具有相同特征的动物放在一起。*交流:交流游戏的结果和“找朋友”的方法*这个游戏其实是对动物进行分类,学生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可以按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外形特征等方面进行,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更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不必出现“分类”这个词。*在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相互合作二、鸟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交流,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鸟类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3通过观察、交流,体验鸟类的多样性,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爱鸟的情感。二、活动设计活动一:观察鸟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通过观察,体验鸟类的丰富多样,增强爱鸟的情感,激发探究鸟类奥秘的兴趣。活动器材:鸟类的标本、挂图和录像。活动二:拼图游戏活动目标:1、通过拼图游戏,了解鸟类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观察能力。2提高活动的兴趣和相互协作的意识。活动器材:鸟类身体各个组成部分的板贴图、磁性黑板。活动三:给鸟儿安个“家”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了解鸟类的生活环境。提高保护鸟类的意识,增强爱鸟的情感。活动器材:常见鸟类的贴图、一幅自然生态环境的贴图、一幅城市喧闹环境的图、磁性黑板(上述活动也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 观察鸟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交流:交流所认识的鸟类,说说它们的名称。*观察:观察鸟类的插图、标本或录像。*介绍: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鸟并说说理由。*教师提供的插图、标本要典型,以利于学生的观察,录像内容要丰富并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鸟类时,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爱乌的情感。(二) 拼图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拼图游戏:小组协作将鸟类各部分的贴图拼成一只完整的鸟。*交流:交流展示小组完成的鸟的拼图,指出鸟的身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鸟类的拼图可以选择常见的、学生熟悉的乌,以便于学生观察和拼图。各个小组鸟的拼图应有不同,以有利于对不同的鸟类进行比较。*鸟类的身体一般由头、头颈、躯干、翅膀、脚和尾巴这六个部分组成,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标本,进行复述和巩固对鸟类身体组成部分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三)给鸟类安个“家”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观察一幅自然生态环境的贴图、一幅城市喧闹环境的图和其他自然环境的图片。*讨论:讨论将鸟类的家安置在怎样的环境中,说说理由。*可以用贴图,也可以制成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各种不同鸟类所喜欢的环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三、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2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在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方面的异同点。3通过交流,初步认识驯养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找找动物的家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2初步了解人类驯养动物的过程和驯养动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活动器材:一些常见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及它们生活环境的贴画、录像。活动二:找不同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了解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在体形、食性、运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2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动物的影响。活动器材: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投影、挂图或录像。活动三:动物拼图游戏活动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异同的认识。2通过游戏,激发活动的兴趣。活动器材: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身体各部分的拼图。三、教学过程(一)找找动物的家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观察一些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贴图,说说它们的名称。*游戏:帮这些动物找找“家”,将动物贴图贴在它们生活的环境中。*展示交流:展示各自小组的贴图,讨论贴图的理由。*教师应寻找一些典型的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制成贴图,便于学生辨认。*教师应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经验发表意见,说出各自贴图的理由和贴图过程中的认识,引导学生归纳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二)找不同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观察和观看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投影、图片或录像*分组讨论、比较: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交流:交流所找到的不同,说说驯养对动物的影响。*教师应提供学生比较熟悉的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如家猪和野猪、家牛和野牛、家兔和野兔等。教师提供的图片应有多种类别,每一种类别提供两组,以利于小组之间的比较、交流。*教师既应引导学生了解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相同的地方,更应引导学生找出不同的地方,通过找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和寻找细节的差异,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生存环境对动物的影响。(三)动物拼图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拼图游戏:将野生动物和驯养动物的身体各部分进行组合,拼成一幅完整的图。*交流评价:交流、评价各小组的动物拼图,谈谈拼图过程中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交流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交流拼图过程中的发现,从而进一步认识野生和驯养动物的差异。四、小 动 物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搜寻等活动,知道我们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能说出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名称。2通过观察、交流,初步知道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3通过观察、搜寻、交流等活动,体会认识动物世界的乐趣,激发孩子们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二、活动设计活动:寻找小动物活动目标: 1通过寻找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2通过交流收集到的小动物的数量、种类等,了解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3通过搜寻活动,体验自然界的丰富多彩。活动器材:橡胶或塑料膜手套、铲子和镊子等挖掘的工具、昆虫盒、记录发现小动物的笔和纸。活动二:画动物活动目标: 1通过画小动物,提高观察能力。2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对自然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 寻找小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搜寻:观察搜寻校园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交流:交流收集到的小动物的数量、种类,交流搜集小动物过程的感想。*教师在学生观察搜寻小动物之前,先要对学生进行爱护校园、保护环境的教育,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挖掘工具,明确学生活动要求,包括注意活动安全等事项。*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看哪一组搜寻到的小动物的数量最多”、“哪一组找到的小动物种类最多”等活动。*在交流时除要求学生说出一些常见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夕卜应引导学生交流搜集过程中的感想,以激发学生探究动物奥秘的欲望。(二)画动物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绘画: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展示交流: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交流喜欢该动物的理由。*绘画时不要求逼真,只要能抓住小动物的主要特征即可,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反映小动物的重要特征。*如果课堂时间不够,该活动可放在课外完成五、昆虫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些常见的昆虫,并能说出他们的名称,体验自然界的丰富多彩。2通过观察,知道昆虫头、胸、腹三个组成部分。3通过比较,知道一些昆虫外形特点、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异同。二、活动时间活动一:观察昆虫1通过观察、交流,认识一些常见的昆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体验昆虫世界的丰富多彩。2比较各种昆虫外形特点,找出昆虫与其他小动物的主要区别(六条腿)活动器材:常见昆虫的标本、活体、图片或录像。活动二:昆虫拼图游戏活动目标:1通过拼图认识昆虫的各个组成部分,提高观察局部细节的能力。2激发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活动器材:昆虫各个部分的贴图、磁性黑板。活动三:寻找昆虫的翅膀活动目标1 通过寻找翅膀的活动,激发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 通过找翅膀,了解不同昆虫的运动方式活动器材:昆虫实体、标本和图片。三、教学过程(一)观察昆虫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察:观察常见昆虫的实体、标本、图片或录像,说出这些昆虫的名称。*讨论:讨论昆虫外形有哪些共同点*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不仅要观察昆虫整体,还要观察昆虫的局部。*讨论过程中应对不同昆虫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昆虫身体的一般组成。在讨论中教师还可在图片或标本中放一蜘蛛,通过判断蜘蛛是否是昆虫,以增强学生对昆虫重要特征的认识。(二) 昆虫拼图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拼图游戏:分小组进行昆虫拼图游戏。*展示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拼图作品。*讨论:昆虫由哪些部分组成?*小组内进行拼图时,教师应进行巡视,给予学生适当指导。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可以进行拼图比赛活动。*在展示交流中着重对可能有错误的拼图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观察细节的意识和能力。*在讨论得出昆虫的主要组成部分时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归纳。(三) 寻找昆虫的翅膀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找翅膀:观察寻找昆虫的翅膀,哪些昆虫有翅膀?哪些昆虫没有翅膀?哪些有四个翅膀?哪些有两个翅膀?*讨论:讨论有翅膀和没有翅膀的昆虫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对昆虫局部细节的观察,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昆虫没有翅膀,渗透生物进化的思想。*教师应根据昆虫翅膀的差异,适时提出“昆虫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附送:2019-2020年牛津版小学自然科学一年级上第六单元声音和听觉6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通过听录音等活动,感受不同的声音。2、通过辨别和模仿不同声音,体验声音传递的信息。3、通过扮演活动,体验声音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二、 活动设计活动:感受声音活动目标:1通过听录音等活动感受不同的声音。2通过比较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特点。活动器材:录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带(如小朋友起床后的活动发出的声音,各种车辆声、动物叫声等),表示“喧闹”与“宁静”的图片及与声音有关的录像(如候车室、建筑工地、正在举行比赛的运动场、宁静的海滩、安静的图书阅览室和柔风吹拂的小树木等。)活动二:辨别与模仿活动目标1通过辨别与模仿,体验周围的不同声音及其特点。2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程度活动器材:录有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带(风声、雨声、雷声、铃声、汽车喇叭声等),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的图片活动三:游戏与小品活动目标:通过盲人游戏与小品体验声音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活动器材:代表健康人与盲人的头饰三、教学过程(一)感受声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听录音:听各种不同声音的录音,交流各自的感受。*看图片(录像):观察或观看“喧闹”与“宁静”的图片或录像,交流对不同声音环境的感受*交流:交流自己喜欢的声音,说说理由。*录音应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放录音时音量要控制适当。*在交流不同声音环境的感受时,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二)辨别与模仿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辨别声音:辨别录音中各种不同的声音,指出分别是由什么发出的声音。*模仿声音:模仿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铃声、汽车喇叭声、动物的叫声等。*辨别声音:听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判断人的情绪状态。*除一般容易辨别的声音外,也可以给少许类似的声音,引导体验类似声音的细微差异。*在模仿声音的活动中,教师可出示发出不同声音的物体图片,让一学生模仿某一张图片中物体发出的声音,其他学生指出模仿的是哪一张图片的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声音能传递各种信息。(三)游戏与小品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交流讨论: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将会怎样?*游戏小品:扮演小朋友帮助盲人过马路的情景。*交流:交流声音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描述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的情景,增强学生对声音重要性的体验。*扮演小品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包括指定不同角色,用图片等表述过马路的情景等。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给予扮演好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二、不同的声音一、 教学目标1通过辨别声音,区别声音的高、低(音高),轻、响(音量)。2通过感受警报声、汽笛声等了解生活中利用不同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提高利用声音开展活动,利用听觉感官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二、 活动设计活动一:辨别声音活动目标1通过辨别声音活动,能区别声音的高、低(音高),轻、响(音量)。2通过模仿不同声音,增强对不同声音的体验,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器材:事先录制好的音带,包括不同高低、不同轻响的声音;反映不同声音的图片。活动二:感受告知危险的牵音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人们利用不同高低、轻响的声音为自身服务的实例。2知道有些声音能告知危险,利用它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活动器材:录有不同声音的音带(汽车喇叭声、警车、救护车的警报声、火车汽笛声、自行车铃声等)。三、教学过程(一)辨别声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听声音:倾听各种不同高低、不同轻响的声音,交流对不同声音的感受。*小组讨论:讨论现实和自然界中哪些声音高,哪些声音低;哪些声音响,哪些声音轻。*演示:用发声的物体演示不同高低、不同轻响的声音。*教师可先演示或播放不同高低、不同轻响的声音,然后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和自然界中的声音有高低、轻响的不同*辨别声音高低与轻响是一难点,教师应反复演示,特别是声音高而轻,低而响的声音,并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思考。可以讲述一些能听到很轻、很低声音的动物,增强对声音高低、轻响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演示不同声音是为进一步辨别高低和轻响不同的声音。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特别是学生发生错误时,更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最终的结果应尽可能让学生得出,教师不要轻易下结论。*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很响的声音会损伤耳朵,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二)感受告知危险的声音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听音交流:听各种告知危险的声音,交流这些声音分别告知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该怎么应付?*讨论: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游戏:让学生蒙着眼睛,做小游戏辨声音、定方向。*先播放一些告知危险的声音,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有些声音能告知危险,利用它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在讨论这些声音的特点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声音能告知危险,哪些高而较轻,哪些响而较低。*游戏结束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递信息的作用。*讲述动物听声音的方式和辨别声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三、声音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在振动时能发出声音2通过设计实验和制作简易乐器,提高自主探究和创造能力3通过实验和制作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活动的兴趣。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感受发奉物体的振动活动目标:通过触摸正在放音的录音机和其他发声物体,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活动器材:录音机、音乐磁带,其他发声时振动明显的物体。活动二:探究乐器发声的振动活动目标:1 通过感受乐器发声时的振动,体验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2通过设计实验方法,显现乐器发声时的振动,增强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活动器材:各种乐器。活动三:探究其他发声物体的振动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发声时的振动,进一步体验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2通过设计实验方法,显现发声物体振动,增强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活动器材:各种发声物体。活动四:制作简易乐器活动目标:1通过制作简易小乐器,提高设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2通过让简易小乐器发声,进一步认识物体因振动发出声音。活动器材:橡筋、细铁丝、细管、小木块、木盒等。三、 教学过程(一)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感受声音:听一段欢快的音乐,交流听音乐时的感觉。*“触摸”声音:在听音乐的同时,把手放在录音机上,交流录音机放音乐时手的感觉。*教师在放音乐时可以先以正常的音量放一段音乐,以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调节音量使之由轻到响变化,以增强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应限于让个别学生“触摸”声音,而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然后进行交流,并适时提出问题:“其他发声物体也会振动吗?”(二)探究乐器发声时的振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小组实验:让各种乐器发声,感受乐器发声时的振动。*交流:交流让乐器发声时的感觉。*设计与实验:设计显示乐器振动的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交流:交流设计实验的方法,并进行实验演示。*活动前教师应提示学生保持课堂秩序*在交流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要让每一小组都有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结论,井提出问题:“乐器发声时振动,那么其他物体发声时是否也振动呢?”(三)探究其他发声物体的振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交流:列举各种物体发声的例子。*小组讨论:讨论反映各种物体发声时振动的情形或设计显示物体发声时振动的方法。*交流演示:反映各种物体发声时振动的情形或演示显示物体发声时振动的方法。*应鼓励学生列举各种例子和各种情形,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实例加深学生的认识。要注意充分利用身边的例子,如我们讲话时声带的振动等。*该活动是探究乐器的振动之后的继续,教师应注意活动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把前后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归纳,从而加深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认识。(四)制作简易乐器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设计制作:小组设计小乐器、制作的方法,选取所用的材料,制作小乐器。*展示作品并演示:展示各小组制作的作品,并演奏一段音乐。*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鼓励独特的设计。*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组织作品和演奏的评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回声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回声现象,知道什么是回声。2、通过观察交流,初步了解回声的利用3、通过实践感悟,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 活动设计活动一:感悟回声活动目标:1通过实际体验和游戏了解回声现象,知道什么是回声。2通过交流讨论,对回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初步探究。活动器材:录像、能够产生“回声”地点的图片。活动二:“蝙蝠抓蛾”游戏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观看录像,了解蝙蝠等动物能利用回声来探路,发现猎物2通过“蝙蝠抓蛾”游戏,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器材:蝙蝠夜间活动和捕捉昆虫的录像等。三、教学过程(一)感悟回声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交流:交流知道有哪些回声现象,什么是回声?*实践感悟:在空旷的室内依次说一简单的词,如:“你好”、“我来了”等。交流各自听到的现象和感觉。*讨论探究:回声是怎么产生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在实际感悟回声活动中,应提醒学生当一学生在大声说话的时候,其他学生要保持安静;寻找活动的场地空间要超过17米(例如体育馆)。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如无条件可以寻找一段录像播放在播放录像的时候最好能够反复多次,以便学生更清晰听到“回声”。*在讨论回声产生的原因时,要引导学生比较听到明显回声的场景有什么共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f刁纳出回声是遇到物体被反射回来的声音。(二)“蝙蝠抓蛾”游戏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观看录像或图片:观看蝙蝠探路、发现猎物的录像或图片*交流讨论:交流蝙蝠用什么探路、发现猎物。*游戏:分小组玩“蝙蝠抓蛾”游戏由老师或一位学生扮演“蝙蝠”,45位学生扮演“蛾”。“蝙蝠”被蒙上眼睛,在圈内“飞行”。“蝙蝠”每高喊一声蝙蝠,“蛾”必须回答蛾。“蝙蝠”循着“蛾”的声音去抓“蛾”。*交流: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利用回声活动的?*观看录像或图片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玩游戏时,要指导学生确定游戏规则:“蛾”可以在给定的圆圈内任意活动,但不能超出圆圈的范围。*注意在游戏过程中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蝙蝠”顺利抓到“蛾”。*游戏结束后,再引导学生交流蝙蝠捕食的方式,结合其他动物利用回声的例子回到主题回声。六、噪声一、 教学目标1通过感受、交流,了解各种噪声及其来源。2通过交流,了解噪声会影响身体健康。3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养成避开噪声、自觉减少和避免产生噪声的意识。二、活动设计活动一:感受噪声(1)活动目标:1、通过通过交流、听录音、看录象等,感受不同的噪声。2通过交流等,初步了解噪声危害。活动器材:不同声响的录音、录像、记录表。活动二:感悟噪声(2)活动目标:1知道在一些场合正常的声音,在另一些场合会转变成”噪声”。2知道“噪声”不仅仅只是那些很响的、嘈杂的声音,只要自己感到听起来不舒服就是噪声。活动器材:录像或图片活动三:讨论“噪角”的危害和怎样降低噪声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2养成自觉减少、避免产生噪声的良好行为习惯3初步了解人们降低噪声的一些方法。活动器材:录像和图片三、教学过程(一)感受噪声(1)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交流: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噪声。*听录音:听各种声音的录音,如人的吵闹声、打桩机打击声、呜叫、小溪流水声等录音,判断哪些声音是噪声。*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噪声,说说自己的理由。*选择播放的声音要多,要有各种场景的声音,以增加学生对各种声音的感受。*对学生的回答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在一些场合正常的声音,在另一些场合会转变成”噪声”的情形,应在完成后续活动后再引导学生去总结。(二)感受噪声(2)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思考:除了前面所说的噪杂声外,还有哪些噪声?*观看录像或图片:观看诸如在图书馆大家在安静地看书,几个人在高谈阔论;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在做作业,而有几位在大声讲话;一位老人在睡觉,邻居在大声唱卡拉OK等场景的录像或图片。*讨论交流:怎样的声音属于噪声?*结合前面的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设置悬念,然后通过放录像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自己感悟。*在此活动中也可以当场创设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小品*要引导学生感悟到有些声音对有些人来说不是噪声,但有些人却认为是噪声;在一些场合正常的声音,在另一些场合会转变成“噪声”,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噪声。(三)讨论“噪声”危害和怎样降低噪声学生活动指导要点二度设计*小组讨论:噪声对人有什么影响?长时间在有噪声的环境中自己会有什么感受?*交流:交流噪声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讨论:怎样从自身做起,不发出“噪声”影响别人?*讨论: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降低噪声?*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可以补充一些噪声导致人身体受到损伤的资料,增强学生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减少、避免产生噪声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为让学生多了解减少噪声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观看人们降低噪声的方法的录像,如打桩机的改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