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99163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情概览 备考导航 形成原因 地域差异 原则 基本途径 考点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整合 1 全球气候变暖读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图和 海平面变化曲线 图 回答问题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 1 表现 过去100多年中气温明显 上升 2 主要原因 矿物燃料 3 影响 冰川消融 农 田盐渍化 2 臭氧层的破坏读 臭氧层对地球大气的保护作用 图 回答问题 1 臭氧层的作用 强烈吸收 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2 现状 全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 3 原因 化合物的大量使用 4 影响 危害人类的健康 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太阳紫外线 南极 氟氯烃 3 大气污染与酸雨读 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区 图 回答问题 1 大气污染 污染源 主要来自燃煤产生大量的废气和 危害 危害 还会带来其他环境问题 如 汽车尾气 人体健康 酸雨 2 酸雨 定义 PH值小于 的降水 成因 酸性氧化物气体与水汽结合 危害 破坏生态环境 毁坏森林 湖水 建筑物 塑料和金属设施 土壤酸化 造成农作物减产 分布 欧洲 北美和我国 地区 5 6 酸化 腐蚀 长江以南 排查纠错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 2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将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3 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会出现生态破坏 4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空洞 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 5 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6 发展中国家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以及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 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深度解读 1 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 2 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 1 区域性 城市地区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2 全球性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 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因为大气运动 洋流 地表径流等是不受国界限制的 如酸雨 国际性河流污染 海洋污染 臭氧层破坏 气候异常等 对接高考 命题角度一生态环境问题 1 2013 大纲文综 7 9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 1 3 题 1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重金属盐B 氮 磷营养物C 固体废弃物D 泄漏的石油 2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 水温偏高 风力偏大B 水温偏低 风力偏大C 水温偏高 风力偏小D 水温偏低 风力偏小 3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赤道附近B 大洋中部C 中 低纬近海D 高纬近海 审题突破 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 B 2 C 3 C 暴发性繁殖 高 小 反思归纳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导致环境退化 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命题角度二环境污染问题2 2015 新课标 37 3 4 12分 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 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 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 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2 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6分 解析第 1 题 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污染严重 一方面是排入的农田退水 由于化肥 农药的使用使湖水污染加重 同时当地工业和城乡废水也排入该湖 另一方面是湖泊本身的自净能力差 由于其所在区域气候干旱 降水少 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 流动性差 造成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日趋严重 第 2 题 治理乌梁素海的污染要从 减排 清污 执法 增意识 等方面来回答 减排 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是减少化肥 农药的使用 改变种植结构 发展绿色农业 二是严格控制入湖废水的排放量 清污 就是要及时清淤 采取生物措施净化 执法 就是要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增意识 就是加强宣传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答案 1 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 化肥 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 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旱 降水少 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 流动性差 污染物在湖中积累 污染逐渐严重 2 减少化肥 农药的使用 改变种植结构 采取绿色生产 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 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 及时清淤 采用生物措施净化 执行环保法 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加大环保宣传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万能模板 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思路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 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1 地形条件 封闭低洼的地形 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 逆温天气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 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 加剧了大气污染 3 水域条件 相对封闭的水域 流速缓慢 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 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1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 分析人为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 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 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 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 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 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3 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 问题不同 解决措施不同 1 环境污染问题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 净化处理后排放 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 同时加强绿化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 生态破坏问题 治本在于恢复生态 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 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 资源短缺问题 要从 开源 替代资源的开发 加强储量勘探等 和 节流 提高利用率 减少浪费 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 命题角度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破坏3 2012 安徽文综 根据材料和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 林茂粮丰 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 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审题突破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耕地 地质 林地 答案占用耕地和湿地 影响农业生产 湿地的功能减弱 效益降低 人口增多 林地遭破坏 入湖污水增多 生物多样性减少 自然灾害增多 环境质量下降 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 人地关系恶化 考点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整合 1 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 工业革命 采集 渔猎 土地 自然资源 不协调 迅速 激化 原始 的平衡 2 谋求人地关系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回答问题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图中A表示 系统 B表示 系统 C表示 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经济 社会 生态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转变观念 发展观 环境观 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 2 调整行为 政府行为调整 调整 公众行为调整 3 加强国际合作 实现传统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 建立真正的全球 关系 资源观 市场行为 伙伴 排查纠错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 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人地矛盾激化 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 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属于公平性原则中的代内公平 4 一个地球 一个家园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5 实施循环经济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6 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污染物大量排放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深度解读 1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 在工业经济结构中 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 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 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 命题角度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对接高考 1 2013 江苏地理 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 下图表示2010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 1 2 题 1 1995 2010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 其代价有 大量消耗资源 大量排放污染物 科教投入不足 人口增长缓慢A B C D 2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 应大力加强 社会保障建设 经济基础建设 农业基础建设 生态与环境建设A B C D 审题突破 1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从文字中可获取1995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100 2 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高 小 答案 1 A 2 B 2 2014 天津文综 6 结合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 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 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已见 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 增加商城数量 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 扩大商城规模 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 立体建设商城 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 商城靠近景点 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 分析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可知 A项强调就业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生活水平 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 B项强调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C项强调土地开发利用 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 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D项强调旅游业发展 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故C项正确 答案C 万能模板 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 分析区域区位特征 地理环境形成与特征 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 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 从区域 自然环境 资源条件 交通 科技 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来进行分析 3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从自然灾害 资源短缺 环境问题 基础设施 经济结构 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 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包括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水资源 生物资源 农业发展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工业发展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科技 贯彻加速科技进步教育方针 促进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 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 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化经营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对外开放 发展教育 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防治各种环境问题 科学防御自然灾害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5 区域协调发展 发展交通通信 商业贸易等 促进商品流通 经济交流 发挥区域优势 促进优势互补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如南水北调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西电东送工程等 产业转移 发挥区域优势 促进优势互补 命题角度二循环农业模式图的判读 3 2013 福建文综 1 2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完成 1 2 题 1 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B 黄淮平原C 辽东丘陵D 闽浙丘陵 2 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A B C D 解析第 1 题 从图中所给的循环农业模式中 我们可以提取到水稻 甘蔗种植和沼气等信息 所以最适宜该模式的是位于亚热带的闽浙丘陵 第 2 题 题干中明确提到的是对乡村的作用 而 是加快城镇发展 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可排除A C D三项 B项正确 答案 1 D 2 B 归纳总结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常考的类图像之二十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 两图之间的关联 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关联等 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 顺藤摸瓜法 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 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 注意找出突破口 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理清逻辑关系 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 入框中 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 加速问题的解决 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 重新理顺一遍 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 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 代入尝试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 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 先把最直接 最容易的完成 剩余的越少就越容易填 在确定完填空内容后要进行验证 以确保判断的正确性 4 2012 江苏地理 17 18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 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 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 B C D 解析读图可看出 秸秆焚烧只产生烟尘和灰烬 既不能提供生活能源 又不能提高土壤肥力 作为饲料 可以为农田提供粪肥 也可获取畜产 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 秸秆作为工业原料 可获取工业产品 也可用来发电 但不能提高土壤肥力 作为沼气原料 其沼渣 沼液可提高土壤肥力 沼气为生活提供生活能源 方式符合题意 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