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9114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2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培养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2难点:学习本文的心理描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谈谈人们喜爱的小说,也是中学生必读的世界名著之一鲁宾孙漂流记。先来了解小说大致情节,问:鲁宾孙怎么会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鲁宾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从小就渴望航海,在18岁时,他不顾父母的一再阻挠,偷偷逃离家庭,出海经商。有一次遇上风暴,船上其余人全部遇难,只有鲁宾孙漂流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假如是同学们流落到了荒岛,你们会有什么感受呢?(各抒己见)而此时此地,鲁宾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大家一起来看课文荒岛余生,(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二、字词教学课文朗读泅(qi)沮丧(j)搁浅(g)冻饿之虞(y)聊以自慰(li2o)泅:浮水。作践:糟蹋。沮丧:灰心失望。搁浅:本文指(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斫痕:用刀斧砍的痕迹。抵御:抵挡。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冻饿之虞:不用担心受冻受饿。虞:忧虑。郑重其事:对事情严肃认真。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三、文本探究 刚开始时,鲁宾孙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有哪些想法?(原句回答)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孤立无援”“沮丧无聊”“不幸”。 鲁滨孙在海上遇难,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身陷绝境,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鲁滨孙刚流落到荒岛上感到自己的前途很暗淡,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特别是从搁浅的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他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活下去的理由。 接下来鲁宾孙做了那些事,为自己生存做准备? 测定位置、计算时间(4.5.节)他观测到初入秋分线的太阳,差不多正在头顶上,测出他的位置在北纬9度22分。用刀子在一个大柱子刻上上岛的时间并每天用刀子刻一个斫痕,每七天刻一个大一倍的斫痕,每一个月刻个再大一倍的斫痕,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年月日。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丢失了生存的意义。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 计算时间 保留小物品保留小物品(6节)这些东西是指给他温饱以外的东西,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较高质量地活下去。因为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解决衣食住行 (1)衣:没有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不久便习惯了。 (2)吃:除了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还要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 (3)住:差不多费了一整年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木栅栏围墙做完。 (4)行:每天在岛上各处走走,寻找食物。打造木栅栏围墙 寻找食物坚持写日记鲁滨孙写日记为的不是留给后人看,只不过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人们写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终也会因为精神的空虚和寂寥而死鲁滨孙写日记的行动,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写日记四、分析人物形象 鲁宾孙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优秀品质的精华,结合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宾孙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理由 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可用差不多一整年的功夫仅仅做完小小的木栅栏围墙; 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为找到合适的工具,他先用重木头,失败了,又用起货用的铁棒; 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生活得有意义的问题; 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 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信心,而热情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一个爱劳动的人,他为解决衣食住行,寻找食物、打造围墙、制造工具等; 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 一个开拓创新的人,他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寻找工具打木桩。 总而言之,鲁滨孙是个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意志坚强、生存信念执着、勇于创造、务实肯干的人。小结:鲁滨孙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于,勤于创造。他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终于调整好生活的心态,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鲁滨孙身上拥有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我们应该学习这种“鲁滨孙精神”。五、设疑问难1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2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3鲁滨孙后来怎样了?在岛上,他与自然斗争,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然后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最后终于成了一位大富翁。具体情节请课外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六、课堂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一句话: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海明威附送: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葵花之最教案 冀教版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毕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课文讲述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解放军战士收到小朋友寄来的一袋葵花子,孩子们希望能种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解放军女战士播下种子,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百般呵护,亲手种活了一棵向日葵。虽然它是那样小,而且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但是在战士们心中,它是最高的。 课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讴歌了守卫在昆仑山的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正确书写6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昆仑山环境的恶劣,体会高原葵花生命力的顽强。过程与方法:1. 能够自觉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2. 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交流碰撞,深入理解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葵花生命之坚强,体悟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乐观顽强的精神。重难点分析:l 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边防战士为何如此关心葵花,从而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l 学习边防战士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顽强勇敢、乐观向上的精神。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昆仑山自然环境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引出课题。1、 (一)了解昆仑山的自然环境。2、 以“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昆仑山的资料展开交流。还可以借助课后的“我的资料夹”共同感受。课件出示交流话题3、 预设:师生交流会以“那里环境恶劣”展开,顺应下面的环节。课件出示一组昆仑山图片(二)教师引导:迄今为止,昆仑山还人迹罕至,但是那里的解放军战士却长年驻守。这篇课文的作者毕淑敏就曾在这里当兵十一年。而且,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还有一棵艳丽的葵花绽放着。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她生活的地方,去看一看这棵不同一般的葵花吧。(三)教师板书课题。书写“葵”字时,提示学生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理解不了的词语勾画出来。去了解那棵葵花的故事。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浏览读文,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三)学生反馈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力求语言简练、思路清晰地概括课文大意。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主线。(一)个别学生每人一段展示读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葵花”讲了哪些事情?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反馈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出课文的主线,即:边防战士收到葵花子;葵花子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冲破生命的禁区成长起来;葵花最终被昆仑山的冰雪凝固了。教师随机板书并出示课件。四、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品读第一部分:收到“葵花子”。(一)默读课文。思考:战士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收到葵花子的?又为什么“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课件出示阅读提示。(二)反馈交流中,要结合具体文字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交流:1边防战士是在怎样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收到的葵花子;通过“昆仑山只有一个季节冬天”和词语“关山重重”、“山路迢迢”来感受。2“信早已写好,却始终没有发出。”的原因不仅是战士们担心孩子失望,更暗含着这些女兵希望葵花子像她们一样能在这里安家。边交流边出示课件。第二课时一、继续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一)由收到“葵花子”引出第二部分,继续围绕“葵花”,品析战士精神。战士们没有寄出那封信,而是种下了“葵花子”。一起去看看战士们和他们种下的葵花。(二)呵护“葵花”成长。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战士们对葵花精心呵护的语句,并结合语句说说葵花带给你的感受。课件出示阅读提示。2反馈交流中结合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1)“人们都说活不了,却天天跑来看,松土施肥。”、“我们每天趴在石头围墙上看葵花。”语句体会战士们的心情。(2)“葵花子居然发芽了!先探出两片嫩黄的叶子,像试探风向的小手掌,肥厚而天真。然后舒展腰肢,前仰后合,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这颗幸运的葵花,一往情深地看着太阳,勇敢地展开桃形的叶子”抓住“生机盎然”、“一往情深”理解是葵花的生命力,是花儿对太阳的情谊,更是战士们顽强的意志,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因为这份爱,她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三)、赞叹“葵花”精神。1理解葵花的“最小”与“最高”。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葵花是“最小”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葵花是“最高”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反馈交流中只要学生结合文章说出相应理由即可。如:“也许它感到了昆仑山喜怒无常的威严好像惭愧自己为什么不长得更高一些。”、“这棵幸运的葵花在寒风中抖个不停。”和“石围墙也被飓风吹得四散飘去,发出环佩般的叮当之声。”、“葵花子居然发芽了!生机盎然地长大起来。”2你认为葵花还是一棵最什么样的葵花?为什么?课件出示问题。预设:最坚强的葵花、最幸运的葵花、最珍贵的葵花只要符合文意说出理由就要肯定。二、挖掘内涵 ,升华主题。 (一)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葵花的生长过程,但仅仅是在描写葵花吗?战士与葵花之间有什么相似处?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同时也在赞扬边防战士。葵花那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战士们。它是边防战士勇敢顽强、心系祖国、乐观向上精神的化身。(二)结合“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说一说:葵花的什么小,什么高呢?边防战士的什么小,什么高呢?引导学生感悟:葵花的外形小,种植的海拔高;战士的身躯弱小,品格高尚。课件出示。三、延伸拓展。如果让你给边防战士寄去一件东西,你想寄什么?说说你的想法。课件出示。四、书写生字。学生在写字书中书写生字。注意“葵”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 从葵花的生长环境入手,让学生了解文中葵花生长环境之恶劣,为理解“这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做铺垫。 课文条理清晰,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线,为学文理清线索,为实现教学目标扫清障碍。围绕“葵花”的三部分展开品析,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在此打下伏笔,渗透女兵们的美好希望,为学生理解文章借葵花赞美边防展示打好基础。 根据勾画语句谈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中,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感受葵花的生命力。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得以理解文本。引领学生用心借文本去揣揣摩作者的心;联系有关语句谈理解,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的方法。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这个问题的设定,丰富了“葵花之最”的内涵,是对文本的超越。在丰富了“葵花之最”内涵的基础上,抛出这个话题引领学生思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对边防战士如葵花般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忠于使命的精神品格有逐渐深刻的感悟。在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的生活和精神后,设计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用心思考,对边防战士产生一种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