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763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堂典型的探究课,针对一种现象或一个问题,按照提出设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是对于提出的现象或问题,一定要贴近学生平时的生活,我们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以儿童的心态来分析学生的情况,有时在引入探究内容时可简洁明了些,不宜过分复杂,本课就是从怎样搬动一块石头入手展开研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是对于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器材不在多,贵在精,能满足探究即可。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本次实验中的器材和工具,学生是否熟悉、是否容易上手,如果学生不熟悉,在正式探究之前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怎样对其进行使用,本节课中用机械工具箱中的平衡架来组装一个杠杆,我认为这个工具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老师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组装,熟悉一下,然后再利用其进行探究实验,如若没有这个缓冲过程,对于后续的实验事必会增大难度。 三是实验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定问题的,是一定要有结果的,实验的目的可以由老师提出或学生提出,是探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绝对不能进行毫无目的的实验。而实验的方法和过程,一开始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不能任其胡来,所以在第一次实验前,教师进行了引导,让学生依次选择力点,挂起上勾码,记录数据,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避免了盲目和混乱,而第二次实验,学生已经“心中有数”,这时教师可以不必手把手的教,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法,教师只需适当指导,这样既发挥其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科学课堂实验由“扶”到“放”的梯度层次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下怎样移动重物教学反思2这一课的前半部分“认识杠杆”,我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杠杆的三个作用点:重点、支点、力点。其中,在判断螺丝刀是否是杠杆时,我认为学生的观点要比教参中的更完善。他们认为:在拧螺丝钉时不是杠杆,而用它来撬东西时就是杠杆。对于书中介绍的几种工具,我认为都需要学生找出它们的三个作用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这三个部位的熟悉,也有利于后面杠杆尺的研究中,学生关注这三个作用点之间的联系。 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了“研究杠杆的秘密”。这一课的实验设计我觉得并不难,但是怎样判断这种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却有点难度。 学生在讨论后,大部分同学提出的方法是: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可以看挂的钩码数,如果力点的钩码数少于重点的钩码数,就是省力杠杆,反之就是费力杠杆,如果两边钩码数相同,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但这种方法在实验中是比较费时的。还有小部分同学提出来方法是:两边的钩码数相同,如果力点处下沉则是省力的,反之则是费力的,如果杠杆平衡则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他们认为:同样多的钩码数,说明两边用的力是一样的,而同样的力我可以把你撬起来,说明我用的力还可以比你小一些,所以可以判断是省力,反之道理相同。另外,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在离支点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变化两边的钩码数。这种方法大家不赞同,理由是两边离支点的距离相同,那么只有钩码数相同时才会平衡,也即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而当两边钩码数不相等时就无法判断是哪种杠杆了。 在学生实验时,我没有强调哪种方法好,只是让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方法研究。实验后学生各有收获,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使用第二种方法学生实验速度比较快,而且也很容易就得出来科学结论,但更深一层的规律发现不了;而使用第一种方法的学生虽然实验速度慢些,但他们却发现了新的内容:左边的钩码数乘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右边这个点到支点的格数。 这一课的教学中,汇报也是一个难点,由于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都比较多,按以往的将所有的数据都汇报出来,则是很费时,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在汇报时,要求每一个组分类进行,即先各组汇报杠杆省力的情况两组数据,并说明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根据大家的观点去判断自己组杠杆省力的几组实验数据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重新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其它两种情况也按照这个方法汇报。 关于实验中钩码的挂法,我主张左右各挂一个孔比较好。学生对杠杆的研究才刚开始,如果出现一边挂两个孔,实验结论就比较难概括了。如果想在实验结论得出后拓展,那可以尝试一边挂两孔的方法。建议书本封面的图修改成一边的钩码只挂一个孔的,以免误导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