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536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我和祖父的园子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词句,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趣事,通过词句品读、想象画面、再现情境,用心体会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文中插图直观地展现了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和“我”抢过祖父浇水的瓢拼尽力气把水扬往天空的情景,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材料:萧红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呼兰河传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预习设计1自学生字新词,练习正确美观地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顺文中的长句,难读的段落多读几遍。3搜集萧红的有关资料,结合阅读文后的“作家卡片萧红”。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进课文(3分钟)1读原著中的句子。2读课题。3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红的资料。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1分钟)预习作业21朗读展示。2临写生字词组(1)朗读展示。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2)答案预设: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3)再读三组词语。第三板块:整体感知(9分钟)【学习单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园子?哪几个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根据课文的主线园子、我和祖父给文章分三段。用文题扩展的方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时间:3分钟答案预设:(1)分段和段意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描写园子里的蜂子、蝴蝶 蜻蜓、蚂蚱。第二段(第三至十二自然段):写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我”也学着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耍。第三段(第十三至十四自然段):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中,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鲜活的,都是自由的。(2)主要内容:课文主要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充满生机和自由的园子里边干活边玩耍的情景,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第四板块:走进景物,共浴自由。(16分钟)【学习单2】自由读第十三、十四自然段,说说在萧红的眼里,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呢?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我是 ,我愿意 , 就 。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自学时间:5分钟1自主学习。(5分钟)2合作探究(2分钟)3展示。(5分钟)(1)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 学生齐读。(2)说话训练。(3)领会写法。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寄情于景。4学习反思:答案预设:(1)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词句,反映我和祖父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2)寄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第五版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2引出课题。这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3(板书课题)读课题。4通过课前预习,说说你对萧红的了解。第二板块:预习导学预习作业21出示生字词语2导学注意句子中“种”、“溜”的读音。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出示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花)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草帽 瞎闹 抛给(1)读,正音。了解倭瓜和谎花的意思。(2)前面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3)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小黄瓜、大倭瓜、栽花、拔草这一景一物一事构成了“我”的快乐空间,让人难以忘怀。再读。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过渡: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2任务驱动【出示学习单】3导学。(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2)根据“园子、我和祖父、园子”的顺序给课文分三段。(3)选择一名学生作例子,指导如何抓住文章的题目,概括主要内容。第四板块:走进景物,共浴自由。1过渡:心中是自由快乐的,看什么都是自由快乐的,在小萧红的眼里,园中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这段话。2【出示学习单】3导学(1)交流园中的景象。 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2)说话练习:我是 ,我愿意 , 就 。(3)领会写法。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寄情于景。(4)天空蓝悠悠,又高又远。 为什么写天空,作者眼里的天空怎么样?自由洒脱。在这样的天空下,一切都是自由的。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到天空。4组织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5课堂小结:在这个应有尽有,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园子里,萧红和祖父一起栽花,种菜一起铲地锄草一起浇菜今天我们一起在园子里欣赏了美景,看到了祖孙二人愉快劳动玩闹的情景。萧红对这里的一切也念念不忘,感觉非同一般,所以才有了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五版块:布置作业。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联系课后作家卡片,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描写家里的园子。过渡: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一生魂牵梦绕的园子。指出“蚂蚱“读轻声课堂检测:完成补充习题第三题的第6小题。四、走进园子,欣赏景物。(一)1.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认真细致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描写了园子的哪些景物,用“”划出,哪些景物吸引了你,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1:第一句。理解“样样都有”,关注“大园子”是不是只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呢?为什么不用省略号呢?朗读。这可真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大园子啊! 预设2:第二三四句。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一共有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各异的昆虫让你感觉怎么样。无论是色彩的描写还是活动的叙述,作者是要通过不同的表达形式告诉我们:这是一个( )的园子。2.感情朗读3.完成一课一练第六题(一)(二)1文中还有一段对园子的景物进行了描写,认真细致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段描写了园子的哪些景物,用“”划出,哪些景物吸引了你,说说你的感受?2.作者怎么就把这些景物写活了,写自由了呢?哪些字眼给你了这样的感受。3.感情朗读。(三)同样是写园子,为什么不紧跟着第二自然段?1学生对比读第2、13自然段2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子里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园子里一切景物的自由都在传达着“我”的自由,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3.写话练习: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我愿意就,愿意就,我一会,一会作业设计完成一课一练第一、二、三、四、五题.小练笔:园子中的飞鸟、昆虫、庄稼还有我,哪怕一朵小花,一棵小草一切都做得了自己的主,都是自由快乐的,无拘无束的。我玩过了,闹过了,我累了,想睡觉了,读最后小节,睡觉也是自由的,想怎么谁就怎么睡,想在哪睡就在哪睡。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今天我会做个怎样香甜的梦呢?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我和祖父的园子共几课时 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想像人物真实的心境,推敲、琢磨,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3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境由心生,“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圈划批注的读书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祖父的慈爱,读悟中领会“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教学资源教材开发:文中插图直观地展现了充满生机的菜园子和“我”抢过祖父浇水的瓢拼尽力气把水扬往天空的情景,可以充分利用。相关材料:萧红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幼年丧母。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 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呼兰河传1940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苦闷怀旧的心情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通过对自己故乡的回忆,以朴素率直、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地再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旧的传统意识对人民的束缚和戕害,表达了她对家乡人民苦难境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萧红又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的完成,标志着萧红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时期。预习设计1. 默写生词。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力争有感情。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回忆课文(分钟)第二板块:走进“园子”,感受趣事(16分钟)【学习单1】默读课文第二段,你觉得哪件事情最有趣,使你看着看着就想笑了?画出有关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边读边想象一下有趣的画面。自学时间:6分钟预设: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1)观察插图,感受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2)品味语言:用绕口令般的重复语言来叙述故事。齐读。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1)议一议,读一读自己的调皮捣蛋。(2)想象画面,再读有趣的画面。 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朗读,感受我简直就在帮倒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 预设:“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1)了解我和祖父浇水的不同。(2)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雨雾,丝丝凉意顿时扑在的我的脸上、身上。我仿佛看到她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她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2)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3学习反思:答案预设:作者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的词句,表现了祖孙之间的亲情,以及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情乐趣。第三板块:走进祖父,体会慈爱。(16分钟)【学习单2】默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从“慢慢地”、“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写在文字旁边。分角色朗读第五至十二自然段。自学时间:5分钟展示。(1)“慢慢地”说明祖父没有发火,而是耐心的教育我。“慢慢的”背后是祖父一颗多么慈爱宽容的心呀!(2)学生想象祖父当时的心声。(3)练习朗读,读出笑中的慈爱、包容、呵护。(4)我在园子里的生活:快活、有趣、好奇、无拘无束、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率真率性、无忧无虑(5)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第四板块:课堂小结(3分钟)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第一板块:导入课文1出示填空。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中,园子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 )、( )、( )。2口头练说,指名回答。第二板块:走进“园子”,感受趣事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读着读着就被她逗得想笑了。2任务驱动3导学。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出示插图)(1)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2)品味语言:萧红喜欢用绕口令般的重复语言来叙述故事,这一语言风格充满着独特的“萧红味”。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1)议: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读: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来读读自己的调皮捣蛋。(2)想象着小女孩东一脚西一脚踢飞种子时的调皮相,再来读读这有趣的画面。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的呀?这简直就在帮倒忙。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哪些词说明我和祖父是不一样的?(2)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3)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5组织反思:作者是如何写出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无穷乐趣?6小结: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中,园子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这个小女孩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又是什么态度? 第三板块:走进祖父,体会慈爱1任务驱动2导学(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2)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 。 (3)细读出滋味!每小组选择来两个人朗读对话。(4)我们饶有情趣地读了“溜土窝”、“铲地”、“浇菜”等一个个惹人发笑的生活场景,你的心中一定会升腾起一种感觉,你会蹦出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在园子里的生活? 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5)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又是怎么样的呢?(7)引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第四板块:课堂小结萧红在园子里是自由的,快乐的,幸福的,连睡觉都像在玩似的引读14自然段。一切皆因园子里有祖父。【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你从这段文字里读到了什么?那为什么作者不写“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呢?你又有了哪些疑问呢?读一读呼兰河传,你会收获到更多。第五板块:布置作业四、联系写作背景,小说尾声,感受“我”的怀念在萧红呼兰河传的尾声里,她又用了很多文字回忆祖父,回忆这个只属于她和祖父的园子,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用心默读这段文字,你一定会读出更多的感受。呼兰河传尾声 (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第三、四题。你的童年是不是也有许多趣事?选一件讲给同学们听,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然后写下来。推荐阅读呼兰河传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早WORD版教案学习目标:1、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教学重难点找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2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教学准备三味书屋内陈室的挂图、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谈论“早” 1、 教师板书:早 2、 设问:想到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 4、 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 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二、 初读课文,了解“早” 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 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 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 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三、指导书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四、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第二段。2着重理解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以及鲁迅先生事事早,时时早的精神。教学准备投影文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 选读课文,感悟“早” 1、 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 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三、 精读课文,品悟“早” 1、 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 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 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 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 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 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 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 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 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 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 学生汇报第六节: a、 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 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 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 交流、讨论。 f、 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四、联系实际,深化“早” 1、 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 “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 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五、图文对照,联系“早” 1、 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 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 自由练说,指名说。 4、 试对教室练说。六、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板书设计:3早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以花喻人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