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苏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9500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p33-34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教学难点: 建立1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天平、黄豆、硬币、两袋盐、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出示各种硬币。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二、 引导实践,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谈话: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 感受1克的轻重。 (1) 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感受2分硬币的轻重。 (2) 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2分的硬币重多少? 提问:怎样才能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学生可能提出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 讲解用标尺上的游码称低于10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3) 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轻重。 3 感受几克的轻重。 (1) 掂一掂,估一估。 谈话:其他的硬币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学生活动,并组织反馈。 (2) 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出三种1角硬币的质量:1克(xxxx年发行的1角硬币)、2克(大的1角硬币)、3克(xx年发行的1角硬币)。 (3) 掂一掂,估一估。 让学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轻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币的质量。 学生小组合作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 4小组合作 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5 比一比(感知比1克轻的物品)。 谈话:将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轻。 6 找一找(感知几十克、几百克)。 谈话: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7 算一算。 提问:利用小组同学的硬币,你们还可以得到多少克?掂一掂,感受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感受。如:10枚1元硬币重60克、3枚1元和4枚5角硬币合起来重34克 8 学习以克为单位称物品的质量。出示第34页水果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质量吗?怎么看出来的? 讨论:我们在称物品质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质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样读出质量? 谈话:我们带来的水果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估一估、称一称。 先选几个称一称,让其他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估计自己水果的质量,再称一称、掂一掂。 9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猜想:只看千克和克,你能猜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 验证:(出示两袋食盐)一袋食盐的质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说明两袋食盐正好是1千克。 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 三、 综合练习,深化认识 1 完成“试一试”。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物品的轻重,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少克呢? 用天平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书重218克,也可说大约220克或200克) 提问:数学书和文具盒比,哪个重?掂一掂,再估一估自己的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分别称出文具盒的质量。再比一比,看估测的对不对。 2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重点解决第4题:(1)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 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小组交流后,教师演示讲解。 四、 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后作业。 (1) 分别掂一掂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不同克数的硬币,再比一比,估计各种学习用品的克数。 (2) 到超市看一看,哪些物品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克教案1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p33-34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教学难点: 建立1克的概念。 教具准备:天平、黄豆、硬币、两袋盐、教学挂图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出示各种硬币。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二、 引导实践,解决问题 1 认识天平。 谈话: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2 感受1克的轻重。 (1) 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感受2分硬币的轻重。 (2) 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2分的硬币重多少? 提问:怎样才能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学生可能提出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 讲解用标尺上的游码称低于10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3) 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轻重。 3 感受几克的轻重。 (1) 掂一掂,估一估。 谈话:其他的硬币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学生活动,并组织反馈。 (2) 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出三种1角硬币的质量:1克(xxxx年发行的1角硬币)、2克(大的1角硬币)、3克(xx年发行的1角硬币)。 (3) 掂一掂,估一估。 让学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轻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币的质量。 学生小组合作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 4小组合作 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5 比一比(感知比1克轻的物品)。 谈话:将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轻。 6 找一找(感知几十克、几百克)。 谈话: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7 算一算。 提问:利用小组同学的硬币,你们还可以得到多少克?掂一掂,感受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感受。如:10枚1元硬币重60克、3枚1元和4枚5角硬币合起来重34克 8 学习以克为单位称物品的质量。出示第34页水果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质量吗?怎么看出来的? 讨论:我们在称物品质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质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样读出质量? 谈话:我们带来的水果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估一估、称一称。 先选几个称一称,让其他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估计自己水果的质量,再称一称、掂一掂。 9 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猜想:只看千克和克,你能猜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 验证:(出示两袋食盐)一袋食盐的质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说明两袋食盐正好是1千克。 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 三、 综合练习,深化认识 1 完成“试一试”。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物品的轻重,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少克呢? 用天平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书重218克,也可说大约220克或200克) 提问:数学书和文具盒比,哪个重?掂一掂,再估一估自己的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分别称出文具盒的质量。再比一比,看估测的对不对。 2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重点解决第4题:(1) 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 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3) 小组交流后,教师演示讲解。 四、 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课后作业。 (1) 分别掂一掂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不同克数的硬币,再比一比,估计各种学习用品的克数。 (2) 到超市看一看,哪些物品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