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第4851页:1.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间隔排列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2.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利用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课时划分:共计4课时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1课时单元测试练习 2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教学要求: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师生准备若干圆片和小棒)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找规律的问题?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二、教学新课1.引导观察、了解图意。出示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提出问题提出题目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预想:学生可能不容易想出书上问题,可以谈话引导我们把这场景中的物体按他们排成的三行来看一看,每行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数一数每行两样物体有多少个?)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对教学语言的思考:我们发现的规律从数学角度上应该要有准确的表述,甚至是抽象的概括,可是对于孩子我们用形象语言教学效果要好,但是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而言我们数学训练语言是否还要停留在形象的水平上呢?所以这儿是否可以尝试这样的小结: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间隔着排成一行,如果排在两端的是同一种物体,那么它就比另一种多一个。)4.教学试一试: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过渡语言:像上面我们发现兔子乐园中间隔排列的物体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在其他地方,一个隔一个地间隔排列的物体是不是也都有这样的规律?下面我们用小棒和圆片再来排一排,看一看。)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5.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三、想想做做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全班说一说有多少个广告牌,并说明理由。(说明:这里的排列情况和我们例题的规律是一样的,广告牌的个数应该比电线杆的根数少一。列式:251=24(个) )第2题::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锯木料时候,段数比锯的次数多一,锯的次数比锯的段数少一。)第34题:独立列式,全班交流。(说明:当两种树间隔栽成一排时候,夹在中间的桃树要比柳树少一,当两种树间隔栽成一圈时候,桃树的棵树要和柳树的棵树相同。)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板书: 找规律 有9块手帕,用 10个夹子。 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 有12块篱笆,有13根木桩。教后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第一课时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什么是中间的间隔,也能理解两端的含义。但是我们更要学生自己判断这种题目的变式,例如我们不是摆花,也不是载树,我们改为锯木头,这就要学生理解锯木头是在中间,次数要比段数少1。还有对于钟声也是这样,例如有这样的一题:“6时整钟要敲6下用5秒,12时整敲12下不是用10秒,而是11秒。”还有书上的圆形池塘的问题,只要用圆的周长除以间隔不要加一也不要减一,其实正方形的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圆的问题,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封闭的图形。第二课时找规律(二)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可以设计复习题来让学生感受规律,把一根水管锯成10段,要锯几次?我们全班同学排一队做游戏,每一名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我们班的女生够吗?,如果排成一个大圆圈,还是需要这么多的女生吗?)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林阴道一共多少长?兔子的队伍共多长?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个2米?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重点讨论:为什么7棵树只能算6个3米?为什么5只兔子但是只能算4个2米?)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2.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第2题:首先要向学生说明这里的“林阴道”就是例题中的那条,长度为18米。再一道学生利用规律思考得出1829(盆)9110(盆) )三、想想做做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四、布置作业板书: 找规律3618(米) 答:林阴道一共长18米。428(米) 答:兔子的队伍共长8米。教后记:这一课时明显比上一课时难很多,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分析,有多少个间隔,每个间隔有几米,还有这种题型的逆应用。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观察物体1.认识物体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学习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一个物体。2.学习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的组合,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侧面观察物体5至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学生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2.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的空间,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克服操作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成功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通过从正面、上面以及从不同偶而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进一步积累辨认视图的经验,能辨析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教学难点:通过观察两个简单的物体组合,学会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与6个相同大小的正方体课时划分共计4课时观察5个或6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1课时观察两个简单物体1课时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教学目标: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每组45个小方块、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补充: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2.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二、教学新课1.刚才我们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让学生自己照图上摆出立体。动手摆的过程也是一个对观察升华的过程。)(1)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2)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交流有几种摆法?)(3)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5)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2.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1)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2)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下,记住你所看到的。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提问: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追问:怎样摆1个正方体,就可以使从某一个面看到的形状和原来的一样?)(3)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丛某一个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就是观察到的这个物体的面的平面图形。)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图并说明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先摆一摆,再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后连线。)(3)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1)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2)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3)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4)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提问:这三个物体为什么从正面、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而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同?)3.“想想做做”第3题。(1)独立完成(2)分组汇报。(交流后讨论:还有什么不同的摆法?体会从某个方位观察不同物体所看到的形状。)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先在图中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四、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板书略)课后记:观察物体,不仅要观察 更要注重“猜测”充分动手是这节课的关键,可是我们的学具缺乏也是很难实施的。所以我运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先观察老师演示的立体,再利用仅有的学具让学生分小组试着自己拼搭。还有对于这节课的难点学生还要借助前面学习的旧知,让学习多多观看侧面。不仅动手还要有适当的猜测去验证,让学生试着猜测的过程其实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再去验证纠正自己的偏差。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辨认相应的视图,体会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想像与推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每组45个小方块、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1.请同学们依从这组立体图形的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2.如果将这组立体图形分开成两组图形,我们又将如何来观察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来学习的内容。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照样子摆一摆。(1)请同学们分组,每人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交流得到的视图在出示课件,例题的插图,让学生照样子摆。规定坐左边的同学像小男孩那样摆,坐右边的同学像小女孩那样摆,注意检查巡视学生们摆的对不对。)(2)比较观察的结果。提问:从正面观察,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从侧面观察呢?为什么?从上面呢?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教学试一试(1)提出要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你能按照顺序一个不漏得摆出来吗?)(2)提出要求: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还可以如何摆?小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全班交流摆的方法。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同学独立完成。(学生先摆再连线。)(2)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提出要求,使同学们明确。(2)根据要求,学生动手摆一摆。(3)再从相应的位置看一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先看清形状,再想想位置关系,摆出立体)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老师鼓励有条件的学生简单画出分别从三个面看到的示意图。再回答书上的问题。 从众多的示意图中,你发现还有相同的观察结果吗?说说是什么形状和几号模型的哪个角度看到的? (A的正面C的侧面D的上面都能看到如题里所表示的形状。)在交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4思考题: 把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右边的样子,从哪两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还有一个面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呢? (答案:从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四、学生的操作活动 我们今天又研究了观察物体,请有兴趣的的学习小组,可以用5个小正方体继续摆,可以像书上的样子,考考你周围的同学。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省略)课后记:对于例题的展示我干脆让学生对照屏幕上的图案,亲自动手拼搭再讨论。两个组合物体的关系,让学生熟识一个物体的形状后善于观察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组合物体从不同位置去看有时也能得到相同的形状。画出所看的视图是难点,尤其是两个组合物体之间会有间隔,学生画图不易空开,加上两个组合物体之间的间隔有时会被遮挡不必画出来,这是难点,要让学生先观察再结合自己的经验领会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