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92420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1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 秦汉时期 先秦 远古 公元前221年 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秦汉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 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 农业 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 由井田制发展到土地私有制 都江堰工程建成 2 手工业和商业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商周时期是青铜时代 春秋晚期开始人工冶铁 丝织业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私营手工业和商业出现 1 出现了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 2 诗经 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3 司南发明 4 出现早期绘画 5 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 秦汉时期的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1 农业 发明犁壁 耦犁 修建漕渠 白渠 坎儿井 王景治理黄河 2 手工业 丝织业发达 出现丝绸之路 开始用煤作燃料 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3 商业 秦统一货币 度量衡 汉代商业活跃 1 思想 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 焚书坑儒 汉初采用黄老之学 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 2 科技文艺 以医学 数学 和造纸术为代表的科技得到发展 汉赋为主要文学体裁 第1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先秦时期 考纲要求 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3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科技成就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文学成就 考点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考点二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考点三百家争鸣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1 西周的分封制 1 背景 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经牧野一战 灭商后建立周朝 2 分封对象 王族 先代贵族 3 权利与义务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对周天子要定期 提供军赋和力役 4 评价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但后来出现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周天子权威削弱 功臣 朝贡 2 西周的宗法制 1 含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2 内容 周天子以 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为天下大宗 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对天子是小宗 在本国则是大宗 其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 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3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 4 结果 根据血缘关系亲疏 形成 周天子 卿大夫 士 的等级 5 作用 有利于凝聚宗族 防止内部纷争 强化王权 把 国 和 家 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是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 诸侯 轻巧识记 分封制可归纳为 一 二 三 四 一个目的 巩固统治 二个内容 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象 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四大义务 镇守疆土 军赋 力役 定期朝觐 误区警示 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古代中国实行一夫多妻制 正室所生为 嫡 侧室所生为 庶 因长子可能庶出 故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图解历史 考法提示 1 题干中凡是涉及 家谱 宗祠 族规 血缘亲疏 嫡庶之辨 祭祖 亲属称谓 落叶归根 追根认祖 重男轻女 等信息时都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 2 凡是涉及 授民授疆土 朝觐述职 等级森严 等信息时 都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主题一分封制的内容 特点及历史遗存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 儒效篇 史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巡狩者 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述职者 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史料三周有天下 裂土田而瓜分之 设五等 邦群后 布履星罗 四周于天下 轮运而辐集 合为朝觐会同 离为守臣扞城 然而降于夷王 害礼伤尊 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 挟中兴复古之德 雄南征北伐之威 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 厉 王室东徙 而自列为诸侯 柳宗元 封建论 问题 依据史料概括归纳分封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解读 史论拓展 分封制的特点 历史遗存影响1 特点 1 分封诸侯的种类有王族 子弟 功臣 古代帝王的后代 2 同姓王族 子弟 是分封的主体 周天子亲族占据富庶及战略要地 3 周天子对诸侯巡视检查 诸侯则定期朝觐述职 2 历史遗存影响 1 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 2 中国姓氏的起源中 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 如宋 鲁 郑 陈等 3 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如山东省简称鲁 山西省简称晋等 主题二宗法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要点拓展 1 封建政治 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 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 形成了 家国同治 的统治理念等 2 社会习俗 影响了后世的百家姓丛书 家族家谱修订 宗祠家庙建立 影响了民间的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渴望亲情的传统观念 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3 思想观念 宗法观念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严格的伦理范式 忠 孝 观念深入民心 宗法观念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 尊老爱幼 夫妻相敬 兄弟相亲 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促使中华民族形成了 国 与 家 不可分的意识 直接造就了一批批忠孝之士 宗法制本身倡导的 道德专制 男女不平等 等级观念 等思想 直接导致了后世的男尊女卑 等级贵贱 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任人唯亲等现象 成为扼杀人性 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 宗法意识使 国人 形成了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的盲目排外心理 4 社会上有关百家姓的系列丛书 家谱 各地宗祠 家庙 以及民间存在的尊祖敬宗 认祖归宗 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 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 史料探究 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解读 史料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 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 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 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 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 1 史料信息 表明西周宗法制观念和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极大 导致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 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2 史料信息 说明宗法制对封建社会政治影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等级制 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 极端皇权主义 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 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 即反对理性 经验守旧 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3 史料信息 说明宗法制影响了封建社会政治的另一大表现就是亲贵合一 裙带作风及封建统治者的反对理性和守旧思想 史观连线 以唯物史观和社会史观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 史观理论 1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需要用一分为二 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 2 社会史观以 社会 为历史研究的基本范畴 集中研究社会结构 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社会意识的变动过程 史观运用 1 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个经济基础上的 在西周初期确实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诸侯国的实力增强 分离倾向明显 逐渐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的稳定 凝聚力量 养成温良恭敬 勤劳简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 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方面积极作用明显 但也形成了 道德专制 男女不平等 等级观念 自律盲从 等消极成分 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2 运用社会史观理解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 对点训练 2015 绵阳诊断 左传 昭公七年 载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 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皂臣舆 舆臣隶 隶臣僚 僚臣仆 仆臣台 马有圉 牛有牧 以待百事 该记载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中央集权制C 井田制D 礼乐制 A 解析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王臣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皂臣舆 舆臣隶 隶臣僚 僚臣仆 仆臣台 反映了分封制下人的等级划分 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集权 土地问题和礼乐制度 故B C D项错误 一 西周分封制1 2014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 各封国贵族按 周礼 行事 学说统一的 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 雅言 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解析 雅言 是周王室使用的语言 而西周的统治中心镐京在今陕西省境内 故本题选择C项 C 2 2013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在周代分封制下 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 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 战国时期 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 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 卿大夫 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 C项正确 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 B项表述本身错误 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 D项表述本身错误 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 3 2013 高考浙江卷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 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 分封制 世官制 宗法制A B C D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准确理解 周代世系略图 和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的宗法分封制的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片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故 正确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是按照宗法等级秩序严格进行分封的 故 正确 宗法制与分封制都按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秩序 属于世卿世禄制 是一种贵族政治 故 正确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故排除 4 2015 河北邯郸调研 西周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 周公把原商王畿的一部分封给原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让他建立了宋国统治殷商遗民 这个事件可说明 A 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B 西周时期宗法制渐趋衰落C 诸侯纷争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出现D 井田制的推行标志着奴隶制开始 A 解析 本题以分封制的作用切入 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及说明历史事物的能力 关键信息 平息以原殷商遗民为主的武庚叛乱后 由题干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西周平乱后分封商代贵族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 故A项正确 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 没有涉及宗法制 故B项排除 题干时间是在西周时期 并不是春秋战国时期 故C项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井田制 故D项排除 A 6 2013 高考海南卷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 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 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 皇位继承 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 婚姻中的 门当户对 解析 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 故选B B 1 农业经济 1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时期 以 为基本耕作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 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2 土地制度 商周时代 实行 土地归国王所有 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 确立 3 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修建 郑国修筑郑国渠 4 经营模式 战国时期 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开始出现 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营模式 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都江堰 小农经济 2 手工业经济 1 古代手工业的基本形态 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业的副业而存在 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私营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 的产品 以盈利为目的 完全投放市场 官营手工业 商周时期开始出现 一直到明代前期都占据主导地位 其主要特点是 工官 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其产品主要满足皇 王 室和官府的需要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工艺的传承是 的 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民间消费 封闭性 2 代表成就 丝织业 先秦时期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后来出现了蚕丝 冶炼业 商周的 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青铜器大都作为礼制的象征 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春秋晚期中国出现最早的人工冶炼的 3 商业经济 1 西周时期 商业被官府垄断 2 春秋战国时期 私商开始出现 当时主要诸侯国的首都成为商业中心 青铜铸造 铁器 工商食官 4 重农抑商 政策 1 含义 强调发展农耕 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 目的 直接目的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3 形成 变法 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4 影响 积极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消极 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商鞅 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强调以农业生产为主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但不是唯一模式 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 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 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 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图解历史 轻巧识记 工官 制度的特点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各行各业的封闭性 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考法提示 1 题干中凡涉及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铁犁牛耕 土地兼并 等词语的 大多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相关联 2 题干中凡涉及 工商食官 官营 民间手工业 等词语 大多与古代手工业相关联 数字助记 古代商业的三 先 与三 后 的变化商业场所 先定时定点 后打破时空界限 交易媒介 先物物交换 后一般等价物 最后货币固定为金银 商人组织 先亲缘组织 后地缘组织 业缘组织 主题一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战国 孟轲 孟子 梁惠王上 史料二农夫早出暮入 耕稼树艺 多聚菽粟 此其分事也 妇人夙兴夜寐 纺绩织纴 多治线麻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 墨子 问题 指出史料一中画线部分主要论证了什么现象 你如何理解史料二中 此其分事也 的本质含义 解读 史论拓展 小农经济的特点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及评价1 特点 1 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 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男耕女织 具有封闭性 3 自足性 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 脆弱性 是一种具有规模小 水平低 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 2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 生产力因素 耕作方式 耕作技术 土地制度等 2 小农经济自身特点 自给自足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 政府政策因素 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封建政府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 剥削的沉重 社会的动荡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3 评价 1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在整个古代中国社会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 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 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主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模式及特点 史料研读 史料一论百工 审时事 辨功苦 尚完利 便备用 使雕琢 文采不敢专造于家 工师之事也 荀子 荀子 王制 史料二凡执技以事上者 祝 史 射 御 医 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事上者 不贰事 不移官 出乡不与士齿 礼记 王制 史料三鲁人善织屦 麻 葛等制成的单鞋底 妻善织缟 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 而越人跣 赤脚 行 缟为冠之也 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 游于不用之国 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 战国 韩非 韩非子 说林上 问题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采取怎样的政策 史料二对手工业者作了怎样的规定 说明了手工业者的地位如何 史料三说明了民营手工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解读 史论拓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点及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1 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点 政府经营 大作坊生产 满足封建贵族需要 明朝前期占主导地位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民间私人经营 民间消费 出售 明朝中期后居主导地位 2 民营手工业经营艰难的原因 1 市场因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 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小 2 官营手工业压制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加之规模大 技术精 冲击了民营手工业 3 政策限制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封建政府课以重税 4 社会环境 民营手工业力量弱小 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很大 史观连线 生态史观下的古代中国农业 史观理论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 随着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的关注 对 美丽中国 的向往 生态史观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经济发展 在开放课堂中各抒己见 适应关注社会 关注民生的高考命题趋向 生态文明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 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 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 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 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古代中国在特定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 形成了发达而牢固的农本经济 并促使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对天 地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产生了朴素的辩证自然观 构建了优秀的生态文化 提出了许多精彩的生态经济思想 成功地创造了一些生态经济模式 生态生产技术 史观运用 1 生态史观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从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1 从制作材料上看 经历了由骨 木 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 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 从制作方法上看 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 磨制到金属冶炼 铸造的变化 3 从使用的动力上看 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 从农具种类上看 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2 生态史观下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刀耕火种 是古代中国人们在茫茫原始山林中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的一种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为人类生存 原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采用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彰显了人类的进步 3 生态史观下明清 边际土地 的利弊及启示 据估计 宋朝耕地面积为5 6亿亩 明朝增加到8 5亿亩 清朝又增加至11 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 不少是 瘠卤沙冈 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 边际土地 以生态史观分析边际土地的利弊及启示 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开发 边际土地 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 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 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 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 环境恶化 因此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 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对点训练 2015 广元一模 观察下列图片 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A 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B 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C 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D 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A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 图中有骨制 石制和铁制生产工具各一件 不能说明B和D 材料所示图片只是反映生产工具的演变 不能反映古代的农业政策 故C项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选A 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 2013 高考江苏卷 现代考古在秦 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 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 1号墓出土铁器65件 其中农具占58件 包括 锄 铲 镰 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B 解析 题干材料叙述在秦 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因此A项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的表述错误 也不能由此判定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C项表述错误 河南辉县出土了一些铁农具 但不能因此判定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排除D项 铁农具的出现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故答案为B项 2 2013 高考海南卷 商代甲骨卜辞中 有大量 受禾 求年 有足雨 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解析 结合时代背景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的社会生活 受禾 求年 有足雨 都与农业生产有关 故选A A 3 2012 高考广东卷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 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 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 名字中有耕 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能因为有 牛骨 就确定牛耕的出现 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诗经 收录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多年的诗歌 冉耕是春秋时期的人物 B C两项都可以排除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是研究商王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由此可以判断商代有可能出现了牛耕 4 2015 山东枣庄检测 王家范 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 小农经济一锄 一镰 或者再加上一犁 不是家家都有畜力 那就用人力拉犁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 根据材料中 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 一旦和土地结合 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的信息 可知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B项正确 B 二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5 2013 高考四川卷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 说文解字 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 商代 A项反映的是汉代的纺织业 不符合题意 B项反映的是元代的纺织业 不符合题意 甲骨文反映的是商代的历史 故C项正确 说文解字 是东汉时期的著作 D项不符合题意 6 2012 高考江苏卷 周礼 考工记 载 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设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 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 生产标准化B 产品丰富 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 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 生产规模化解析 攻木 攻金 攻皮 设色 刮摩 抟埴 的细致分工 有利于提高手工业者的熟练程度和技术 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分工细致 生产专业化 C 7 2015 长沙模拟 据 礼记 月令 载 百工咸理 监工日号 毋悖于时 毋或作为淫巧 新奇的物品 以荡上心 礼记 王制 中还说 如有人挟 奇技 奇器以疑众 杀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 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 毋悖于时 毋或作为淫巧 奇技 奇器以疑众 杀 等 可知官营手工业禁止技术创新 扼杀了工匠的聪明才智 材料显示政府强化对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故A项错误 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C项属于间接影响 故选D项 三 重农抑商政策8 2014 高考天津卷 节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 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孟子以前之政治家 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 始自商鞅 自此视农为 本富 商为 末富 所谓 崇本抑末 之思想 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 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 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 农商 的态度 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 有何具体背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 1 问第一小问孟子的态度根据材料 孟子 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 概括 商鞅的态度根据 重农抑商 始自商鞅 概括 第二小问认识从农业和商业的地位分析 背景 要结合商鞅所处的时代分析 答案 1 孟子 农商平等 商鞅 重农抑商 农业是本业 商业是末业 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影响农业生产 百家争鸣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 百家争鸣 1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面临重大变革 经济上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政治上 崩溃 周王室衰微 新兴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分封制 2 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儒家a 孔子 提出 仁 与 礼 的学说 主张 德治 主张 有教无类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b 孟子 发挥孔子的 德治 思想 提倡 仁政 学说 提出了 民为贵 社稷次之 的民本思想 c 荀子 一方面强调 天行有常 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 提出了 的重要思想 君为轻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a 老子 认为 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消极悲观 向往 小国寡民 的生活 b 庄子 把 道 作为最高原则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 提出 的思想 法家 韩非 主张加强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提出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的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相爱 交相利 提出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主张 3 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 道 齐物 君主集权 2 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 科技方面 战国时期 中国人发明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 文学艺术 商代出现的 是中国早期比较成熟的文字 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楚辞 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 感情奔放 想象奇特 文采华丽 属于 手法 屈原代表作有 离骚 九歌 九章 天问 等 甲骨文 诗经 浪漫主义 图解历史 孔子的思想主张 误区警示 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 以人为本 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代儒家思想中的 民本 思想是以维护 君 为中心的 无现代民主思想意识 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尽管如此 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知识图解 诸子百家的地位与影响 图解历史 全面掌握 百家争鸣 主题一全面理解 百家争鸣 史料研读 史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 问题很多 情况很复杂 但简要一点 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 或者 三大战役 第一场是儒墨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 仁爱还是兼爱 第二场是儒道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 有为还是无为 第三场是儒法之争 争论的焦点是 德治还是法治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问题 史料体现了 百家争鸣 的哪些情况 解读 史论拓展 1 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的重大影响 1 百家争鸣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 春秋战国的 百家争鸣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 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影响深远 2 诸子百家思想体现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 儒家思想 春秋时期 孔子创立以 仁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其目的是缓和矛盾 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 其思想未被重视 战国时期 孟子主张实行 仁政 荀子主张 仁义 和 王道 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 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 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 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 2 道家思想 春秋时期 老子主张 无为 希望社会退回到 小国寡民 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 消极的情绪 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战国时期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 道家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 3 墨家思想 墨子提出 兼爱 非攻 尚贤 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 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 要求平等 反对战争的愿望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 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 中央集权 法治 思想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 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3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 儒家的 仁政 有教无类 等思想 具有和谐意识 对于调节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于倡导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道家的 无为 思想 主张顺其自然 对于增强环境意识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 法家的法治 变革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法家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4 墨家的 兼爱 非攻 尚贤 思想 成为今天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武器 主题二认识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要点拓展 先秦儒家代表的民本思想及评价1 孔子 爱人 作为 仁 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由 爱人 所推导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 也体现出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 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 仍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2 孟子 孟子的 仁政 贯穿着民本思想 孟子提出的 施仁政与民 省刑罚 薄赋敛 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衰的规律 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3 荀子 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 主张 仁义 王道 提出 天之生民 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 以为民也 的著名观点 在君民关系上 荀子提出著名的 君舟民水 论 史料探究 先秦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解读 史料一子曰 仁者爱人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 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 宽 信 敏 惠 论语 1 史料一信息 仁者爱人 可谓仁矣 为仁矣 说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史料二孟子曰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俯足以畜妻子 乐岁终身饱 凶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 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 梁惠王上 2 史料二信息 明君制民之产 驱而之善 说明孟子具有民本思想 主张施行仁政 史料三荀子认为 筐箧已富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入不可以守 出不可以战 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荀子 王制 3 史料三信息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灭亡可立而待也 说明荀子认识到忽视民生的严重后果 体现了其民本思想 史观连线 运用多元史观看待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1 从社会史观理解孟子的 仁政 思想 针对春秋战国时代连年战争 生灵涂炭的现实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 使之成为以 仁政 为代表的一整套社会政治主张 孟子的 仁政 关注人民生存的权利 鲜明地提出了 民贵君轻 的古代民本思想和 制民恒产 的进步经济思想 2 从文明史观理解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 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1 由于中国属于大河文明 以农业生产为主 土地束缚了过多的劳动力 无法更多地发展商业与手工业 而且领土面积较大 需要统一的管理 此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地理因素 2 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看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其积极意义是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有利于农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消极影响是 君主专制加强 束缚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3 从唯物史观理解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命题 荀子的 制天命而用之 思想指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 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 利用自然的能力和重要意义 荀子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命题 其重要前提是随着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如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及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 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 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代表不同阶级 阶层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正是由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 中国古代才能在许多领域都创造出自己的文明成果 对点训练 2015 泸州高三调研 有人说 圣人苟可以强国 不法其故 苟可以利民 不循其礼 这一思想 体现了儒家学派与时俱进的精神 顺应春秋战国大变革的潮流 可以看成是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题干中 不法其故 体现的是法家思想 故 错误 不循其礼 的思想顺应了春秋战国大变革潮流 故 正确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 强国 符合题干材料意思 故 正确 变革强国 的思想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故 正确 选择B项符合题意 一 百家争鸣1 2014 高考山东卷 春秋时期 孔子兴办私学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孔子学生的来源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相结合 理解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学生来源于不同阶层 与孔子 有教无类 的教育思想有关 孔子认为不分贫富贵贱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从而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这一做法与瓦解分封制度和争霸战争无直接关系 动摇周王室统治基础的是私田的出现 故排除B C D 答案为A 2 2012 高考山东卷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 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出题干中关键词 注重实践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 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主张 打击旧贵族 是今非古以及抑商等 所以D项正确 由 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排除A项 从 注重实践 来看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 所以B项错误 从 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来看 墨家代表下层民众 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所以C项错误 3 2012 高考海南卷 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解析 题干中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 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 礼 义 信 则民治 因此 B项正确 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 但与题意不符 C项是荀子观点 题干无从反映 D项为孔子思想 题干也无从反映 B 4 2011 高考广东卷 夫仁政 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 始 经界既正 分田制禄 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 通过材料 夫仁政 必自经界 土地的分界 始 可得出孟子的观点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轻徭薄赋 均贫富及贵民轻君的思想 故排除A B D三项 C 5 2010 高考山东卷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 仁爱 思想B 墨家 兼爱 思想C 儒家 礼治 思想D 墨家 非攻 思想 B 解析 这是墨子的话 大体意思是 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 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 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 属于墨子的 兼爱 思想 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从而错选A项 儒家所宣扬的 仁爱 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不可能做到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6 2010 高考海南卷 欲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 当若繁为攻伐 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繁为攻伐 此实天下之巨害 可知此观点主张 非攻 为墨家思想 因此选C C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7 2014 高考重庆卷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 以神游天地 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大量运用 美人芳草 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 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 诗经 B 老子 C 庄子 D 离骚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和楚辞的内容及特点 战国时期 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 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 从材料中的 幻想境界 南方楚文化 等关键信息可知 这符合 离骚 的特点 想象奇特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故D项正确 诗经 是现实主义文学 不符合 对理想的追求 这一特点 故A项错误 B C两项是道家学派的著作 不符合题意 排除 8 2012 高考江苏卷 自楚骚 唐律争妍竞畅 而民间性情之响 遂不得列于诗坛 于是别之曰 山歌 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 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 独非 郑 卫 国风之篇 之遗欤 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 与山歌相似 能体现 民间性情之响 的是 A 诗经 B 楚辞C 汉赋D 唐诗 A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抓住 民间性情之响 俚 国风 等关键信息分析 楚辞 汉赋和唐诗都是士人所作 故排除B C D三项 诗经 包含风 雅 颂三部分 国风主要是采集民间诗歌汇编而成 A项符合题目要求 9 2013 高考江苏卷 从甲骨的刻符 青铜器的铭文 到笔画详备的楷书 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 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 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D 解析 准确地解读图片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汉字是按照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的脉络发展演变的 由此判断A项表述错误 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是草书的特点 排除B项 甲骨文是一种可以识读的文字 因此排除C项 观察图片中的文字可知 甲骨文已经具备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D项表述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