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592407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课时 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时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 秦汉时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 秦汉时期 考纲要求 1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2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3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科技成就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和初步发展 先秦 秦汉时期 考点一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考点二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大一统 的秦汉政治 一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1 兼并六国 统一天下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王朝 中央集权 2 扩大版图 北方 北击 收回河套地区 修长城和 直道 加强北部边防 南方 在岭南置郡 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西南 在 西南夷 开辟了 五尺道 任命官吏 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3 影响 扩大了秦帝国的版图 推动了中华民族 格局的形成 匈奴 多元一体 2 主要内容 1 郡县制 实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 出现了郡和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始皇确定以 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内容 郡 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 设郡守 郡尉 监御史等职官 分掌行政 兵事 监察职责 县 隶属于郡 下设 乡 里 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特点 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不得世袭 影响 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 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制 官僚政治 2 皇帝制度 嬴政统一六国后 采用 皇帝 称号 自称 始皇帝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3 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主管军事 负责监察系统 九卿 是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议政 以 朝议 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 以备皇帝裁决 御史大夫 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 对秦朝 确立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的有效管辖 2 对后世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 汉代政治制度的演进1 汉承秦制 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史称 汉承秦制 2 中央官制 汉武帝选派亲信近臣组成 拥有决策权 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加强了皇权 中朝 3 地方制度 1 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 汉初实行 引发 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最终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 东汉时作为监察机构的州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州之下为郡 县 4 选官制度 汉武帝实行 是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 最后由中央任命的制度 推荐的主要标准为德行和才能 5 监察制度 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中央百官 在地方上 汉武帝设置十三部 和司隶校尉 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郡国并行制 察举制 刺史 误区警示 关于郡县制几种错误认识的纠正 1 郡与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秦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2 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 而不是继承和发展 3 秦亡是因为暴政而不是因为实行郡县制 归纳提升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变革 诸侯国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集权体制代替分权体制 郡县制就是适应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政治制度 与此相联系的是任命制取代世袭制 集权制取代分权制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图示历史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考法提示 凡涉及 兼并四海 扫六合 六王毕 等词语的 大多是考查秦国完成全国统一 凡涉及 皇帝制度 皆出于上 定为一尊 等词语的 大多是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凡涉及 大一统 刺史 等词语的 大多是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概念辨析 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区别 1 君主专制 是一种决策方式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 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 中央集权 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强调全国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 地方受命于中央 主题一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和作用 要点拓展 1 特点 1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三公九卿 分工严密 各司其职 而又互相牵制 最终大权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 2 充分体现出 家天下 的特点 九卿 中奉常 宗正 郎中令 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 这是封建时代统治的特点 2 作用 1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 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发展和巩固 2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史料探究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解读 史料 秦兼天下 建皇帝之号 立百官之职 1 史料信息 表明秦统一后设置了皇帝制度之下的中央官职及中枢机构 相国 丞相 皆秦官 金印紫绶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有左右 太尉 秦官 金印紫绶 掌武事 御史大夫 秦官 位上卿 银印青绶 掌副丞相 有两丞 秩千石 东汉 班固 汉书 2 史料信息 可以说明秦朝中枢由丞相 御史大夫与太尉构成 丞相是中央政权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掌监察 图籍秘书 并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太尉为最高军事长官 但实际上军权属于皇帝 三者互相协作 互相牵制 三者参与重大军国事务的决策 有一定的决策权 但最终的决策权属于皇帝 主题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影响 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一秦有天下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 都六合之上游 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 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 人怨于下 而吏畏于上 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 封建论 史料二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 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顾炎武 顾亭林诗文集 郡县论 问题 依据史料一指出柳宗元是如何看待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 史料二是如何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各自弊端的 应如何正确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解读 史论拓展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反映的趋势及区分先秦贵族政治与秦朝官僚政治1 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 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 区分 1 概念内涵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上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官僚政治是秦朝开始建立 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上 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 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 地方服从的政治体系 2 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与西周分封制相伴而生 是适应父权家族制扩大化的结果 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 是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在拥有一个共主的基础上 其他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统治的权力 官僚政治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 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 帝国体制 中央统一管辖的郡县制取代了层层分封的分封制 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 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 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史学新论 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优劣比较 史界观点 1 宋代以前辩论焦点 围绕着封建制和郡县制的优劣比较 1 秦统一后的争论虽然秦朝选择了郡县制 但两汉 三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 人们仍然热衷于分封制 其中 魏晋时陆机认为分封比郡县更合理 分封制下 中央与诸侯相对独立 相互照应 民有定主 诸侯各务其志 出现异常情况也能有所缓冲 即便国家衰弱 受害的只是局部 王朝不致迅速灭亡 郡县则不具有这种优势 一处有乱则天下大乱 秦朝的迅速灭亡就反映了郡县制下出现动乱后中央孤立无援的弊端 2 唐朝的争论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 所以关于分封和郡县的争论几乎一边倒 皆主郡县制 柳宗元的论述最为著名 矫秦之枉 徇周之制 剖海内而立宗子 封功臣 他列举 有叛人无叛吏 有叛国无叛郡 有叛将无叛州 等 2 宋元时期 一些学者提出 两种制度并没绝对的优劣 必须根据客观环境来决定选用哪一种制度 李纲提出两制适用于不同的形势 应因地制宜选用其一 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 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 李纲认为两种制度都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用得好都能有效 用得不好都会有弊端 这个主张很有特色 超脱了封建和郡县之争 3 明代 有些学者认为两种制度各有利弊 与其从中选一不如重新设计一套制度 以取长补短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不把分权和集权放到绝对对立的两极 而像黄宗羲所说 兼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者之长处 使其并存互补 达到振兴国家的目的 这一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顾炎武 他认为 封建之失 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 其专在上 所以他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即 尊令长之职 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 罢监司之任 设世官之奖 行辟属之法 就是加强地方政府权力 调动地方官员积极性 利用他们的小私以成天下之大公 思考感悟 通常的观点认为 分封制始于西周 至秦统一中国后为郡县制所取代 这种观点基本上反映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演进概况 但它把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进人为地截为两段 忽视了分封制在秦以后的历代王朝中以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下来的客观事实 西汉时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便是这种过渡阶段的典型表现 应当认识到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并各有利弊 不能绝对地判定孰优孰劣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 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 只是在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所以无论分封还是郡县 都无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正因为如此 古代社会的政治家或思想家无论发现分封制或郡县制有何缺陷 都不可能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中国古代社会的痼疾是君主专制制度 只有彻底摧毁它 代之以民主管理才能克服这种弊病 对点训练 2015 雅安高三模拟 公元前316年 秦灭蜀后 即设蜀郡 其下又设县 不久又设严道 青衣道 其管辖范围与今雅安大体相同 据此可判断 当时的雅安 A 已归属秦朝统治B 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C 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D 是西南经济中心之一 B 解析 本题考查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材料中已归属有误 故A项错误 设置于少数民族聚集地的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称为 道 材料中有严道 青衣道 故B项正确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才出现的 且丝绸之路未经过该地区 故C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雅安是西南经济中心之一 故D项错误 一 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1 2013 高考浙江卷 公元前221年 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下图判断 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B C D A 解析 秦采用 远交近攻 策略最终灭了六国 所灭的顺序为 韩赵魏楚燕齐 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 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 齐鲁大地 找到这一突破口 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2 2012 高考海南卷 秦灭六国后 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 三皇 五帝 之名而称 皇帝 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 秦始皇认为自己 功过五帝 德高三皇 因此 把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 皇帝 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而且其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 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A项说法错误 B D项可体现 但与题意不符 3 2011 高考海南卷 秦统一后 废封建 立郡县 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但皇帝之子 弟封王 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 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C 解析 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 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 排除B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 排除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 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特权 4 2010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 行郡县说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郡县制为 公天下 之开端 主要体现在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 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 制度法令的统一D 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 解析 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 封建 实指西周 分封制 分封制下 诸侯到士 其权力 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 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郡守 县令由皇帝任免 不得世袭 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 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 此即材料中所谓 公天下 二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5 2012 高考广东卷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不与政事 的现象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的削弱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分封制的巩固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的内容 题干材料的主旨意思是 各诸侯只能获得食禄 但不参与国家政事 这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反映 故答案为C项 C 6 2011 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 的目的是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 要通过对题干中关键句子 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 大一统 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 的理解进行思考 尊天子 抑诸侯 崇周制而 大一统 属于统治思想的统一 其根本目的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就选项而言 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西周的分封制在秦汉时期并不被统治者所推崇 B项应该指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表达 D项说法无法体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7 2010 高考北京卷 下图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 C 解析 据图中 幽州 上谷郡 广阳国 等字样 可知图片反映的时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国并行制 又据政治史内容 汉武帝时期设刺史监察地方 划分十三州作为监察区 据上述信息综合判断正确答案为C项 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朝没有州一级地方行政区 唐代行政区划分以州 县为主 故排除A B D三项 8 2010 高考安徽卷 柳宗元认为 秦末农民起义 咎在人怨 非郡邑之制失也 西汉七国之乱 有叛国而无叛郡 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 解析 题目给了三句话 最后得出 秦制之得亦明矣 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因此选C A 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 不够全面 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是说秦朝中央集权之得 因此排除D 1 秦汉时期的经济 1 农业方面 关中农民创造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非常成功 2 手工业方面 汉代 丝织品经过 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中国因此被称为 丝国 冶炼开始使用煤作燃料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借用 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水排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井渠 丝绸之路 水力 3 商业方面 进行集中贸易的 市 有专门的 机构 政府直接监管 长安 洛阳是当时主要商业中心 2 秦汉时期的思想 1 秦朝统治者利用法家思想治国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严密控制百姓的思想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背景a 汉武帝时代 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成型 管理 大一统 b 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提出 大一统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及三纲五常等学说 确立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重用儒生 设立太学和地方教育机构 将儒家经典列为教材 影响a 积极 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b 消极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儒家 平等竞争 3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方面 早在西汉时期 我国就已发明纸 东汉时宦官 改进造纸术 2 文字方面 秦朝把小篆作为官方字体 后来又出现隶书 3 文学方面 汉赋出现 是一种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代表作有贾谊的 吊屈原赋 鸟赋 司马相如的 子虚赋 和 上林赋 等 蔡伦 误区警示 水排是一种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而不是利用水力灌溉的工具 轻巧识记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易错易混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中的 儒术 不是指孔子的 儒学 而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 糅合了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误区警示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 而不是否定 新儒学对先秦儒学中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等思想进行了继承 以适应汉武帝时期的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同时增加了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和 三纲五常 等理论 使之更加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主题一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 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王者承天意以行事 与天同者 大治 与天异者 大乱 董仲舒 春秋繁露 史料二天为君而覆露之 地为臣而持载之 阳为夫而生之 阴为妇而助之 春为父而生之 夏为子而养之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春秋繁露 基义 史料三董仲舒 开启了儒学神学化 儒家宗教化 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 安作璋主编 秦汉史 问题 分析归纳史料一 二主要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哪些主张 如何认识 史料三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解读 史论拓展 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评价1 大一统 是天地之常理 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符合时代潮流 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虽然有利于思想统一 维护中央集权 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 重视儒家思想 提倡文化教育 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 但儒学独尊 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 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 不利于学术发展和思想解放 3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纯属唯心主义 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 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4 三纲 充满封建意识 应当抛弃 五常 推崇仁 义 礼 智 信 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弘扬 特别是 信 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要点拓展 1 先秦儒学宣扬的 礼 仁 仁政 民本 思想被新儒学继承 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 2 新儒学增加了 大一统 思想 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学说 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强调神化皇权和等级名分 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这是先秦儒学不曾有的成分 3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神化皇权 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使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 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史料探究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解读 史料一 春秋 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 古今之通谊也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班固 汉书 董仲舒传 1 史料一信息主要表明董仲舒提出了 春秋大一统 与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史料二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 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 盲目自足 因循守旧 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 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 中华文化史 2 史料二信息肯定了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也指出了董仲舒新儒学的不足及对中华民族性格的消极影响 史学新论 史学界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 史界观点 观点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 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 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 他们最大成就是 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 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 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 但是在此之后 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 中国简明文化史 观点二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 虽然 从本质上说 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 但从客观效果来看 它不仅对当时 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 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高春菊 董仲舒社会教化思想研究 思考感悟 上述两种观点主要说明了董仲舒思想的影响 肯定了董仲舒对儒学及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 指出了新儒学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点训练 2015 山东潍坊高三期末 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 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 孟子 仁政 学说B 荀子礼法并施主张C 韩非法家思想D 董仲舒新儒学 D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相关知识 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分封制和宗法制无关 它涉及的是君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排除A 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与材料内容不符 他的思想主张是在儒家仁政的思想中加入法治的思想 排除B 韩非的法家思想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C 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前后加强思想统一的背景下出现的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使贵族分封制又存在了一段时间 后来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的统一而要求思想上的统一 故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本题选D 一 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1 2014 高考浙江卷 有学者认为 中国的瓷器 china 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所以 中国被称为China 更有学者指出 China 是 秦 的音变 Qin Chin a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A 在考古学上取得突破 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B 利用计算机等先进科技手段 进行广泛调查 得出科学结论C 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 用民主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D 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了 秦 还是 瓷 的信息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史学研究方法 题目提出历史研究的问题 称呼中国为 China 一词源于瓷器还是 秦 的音译 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是通过文献与考古相结合进行研究 弄清最早用China称呼中国者先获悉 秦 还是 瓷 的信息 故选D项 排除A项 历史研究讲究的是论从史出 利用计算机进行调查并不是史学研究的方法 排除B项 C项采用 民主方式 也不是史学研究的方法 排除 2 2014 高考大纲全国卷 汉初 官方禁止商人 衣丝乘车 但后来一些商人 假二千石 官员级别 舆服导从作倡乐 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中国古代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未发生重大转变 A项不正确 消费观念的改变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 B项不正确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在材料中未体现 C项不正确 由材料信息可知 汉初为抑商制定的规则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出现变化 D项正确 3 2013 高考海南卷 右图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 的生活图景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 儒教 夫为妻纲 的伦理观念D 男主外 女主内 的家庭关系解析 读图分析 图片上面是铁犁牛耕 下面是女子纺织 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 故选B B 4 2012 高考浙江卷 史籍记载 东汉南阳樊氏 能治田 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 高楼连阁 波陂灌注 竹木成林 六畜放牧 鱼蠃梨果 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 兵弩器械 资至百万 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 错误的是 A 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 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 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 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东汉 樊氏庄园 三百顷 等 题干要求选择 错误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草市交易是唐末出现的 宋朝兴盛发达 所以C项说法是错误的 符合题意 由 殖至三百顷 资至百万 可以判断A项说法正确 排除A项 材料 六畜放牧 鱼蠃梨果 檀棘桑麻 说明庄园自给自足 其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广泛 所以B D两项说法正确 排除B D两项 5 2014 高考天津卷 节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商人势力迅速膨胀 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令 初算缗钱 向工商业主 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 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 后又下令 告缗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 结果 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摘编自邱树森 陈振江 新编中国通史 2 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 为实现这一目的 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解析 2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一小问 措施 根据材料二 向工商业主 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 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 回答 目的 从政治 经济两个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 举措 结合所学分析 答案 2 征收资产税 算缗 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 告缗 抑制商人势力 增加财政收入 货币官铸 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 二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6 2014 高考北京卷 公元97年 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 大秦 东汉和 大秦 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 活字印刷术 万有引力定律B 九章算术 罗马法C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日心说D 春秋繁露 理想国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 大秦 是指哪个国家 材料中的 大秦 是指古代罗马帝国 A项与题意不符 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发明 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人牛顿的发现 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成就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 C项与题意不符 春秋繁露 的作者是西汉的董仲舒 理想国 的作者是古代希腊人柏拉图 D项与题意不符 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时期 古罗马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 故B项正确 7 2014 高考四川卷 太史公曰 相如虽多虚辞滥说 然其要归引之节俭 此与 诗 之风谏何异 据此可知 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 创作形式与 诗经 一致D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 材料大意是 司马相如的文章虽然多假托的言辞和夸张的说法 但其主旨却归于节俭 选项中与其相符的只有B项 司马相如生活在西汉时期 他不可能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A项错误 赋与 诗经 的创作形式不一致 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8 2013 高考重庆卷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 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的理论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 天命攸 所 归 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 韩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 运用阴阳五行 天人合一 的理论 等信息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 君权神授 他提出了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天子受命于天 所以人民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如果天子无道 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因此 这位学者应该是董仲舒 韩非子 孟子分别是先秦时期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都与题干中的思想内容不吻合 故排除A B D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