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194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word教案教材分析在前一课,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本课将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柑桔,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通过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能在杠杆尺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做出自己的分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喜欢进行持续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3.科学知识: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重点、支点和力点,能够收集生活中应用杠杆的事例,说说杠杆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掌握杠杆上的三个点,找到杠杆的支点。能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杠杆是省力的还是不省力与它的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有关。教学难点:能初步根据三个点之间的距离区分出省力还是不省力的教学准备:杠杆尺、勾码盒、支架、记录纸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大石头图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想把它移到路边,可是怎么也搬不动。你能帮老师从下面的工具中选择一种来移开大石头吗?(学生在生活中没有使用杠杆的经验,故从工具的选择入手)(生:用棍子来撬)怎么撬?你能上来演示给同学们看看吗?还要在棍子下面放个小石头?放在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支撑棍子,棍子在上面才能转动)老师介绍:这就是一个支点。请同学们用沙包当作石头,用直尺作撬棍,用橡皮作支点,一起来试一试。(学生体验撬石头)二、认识杠杆1、教师介绍杠杆:像我们现在用来撬石头的这个棍子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课件展示)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杠杆?(学生举例)2、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1)我们刚才把支点防在什么位置上?(靠近阻力点的位置)为什么要放在着儿?(2)如果移动支点到杠杆的中间,又会怎么样?为什么?(3)如果把支点移到靠近用力点的位置,又会怎么样?为什么?(板书示意图,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省力?费力?)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通过刚才我们对杠杆三种情况的猜测,改变杠杆支点的位置,杠杆上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你认为杠杆撬起重物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支点的位置-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有关,还与阻力和用力的大小有关)下面我们用杠杆尺和钩码来研究它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实验的工具:老师给大家准备好了杠杆尺和钩码,放在了你们的桌上。观察杠杆尺有什么特点?(左边5个小孔,右边5个小孔。每个孔与孔之间一样长。)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1)我们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同学根据我们的实验材料讨论一下。(课件出示提示问题)杠杆尺上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钩码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怎样体现杠杆上两边距离(支点位置)的改变?实验中要记录哪些数据?在实验中可能会出现这三种情况(图片出示杠杆挂上钩码后的三种状态),要记录杠杆尺在什么状态下的数据?如果杠杆尺没有平衡该怎么办?(2)交流实验方法,其他小组补充修改。(3)课件展示实验要求:我们把杠杆尺作为撬棍,把挂在左边的钩码看做要撬起的重物,把挂在右边的钩码看做我们用的力。当杠杆尺平衡的时候,记录下左右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格数。实验中小组同学要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实验。看哪组同学得到的数据更多更有说服力。4、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内。4、交流、分析数据:(1)交流数据: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与大家分享你们记录的数据,其他组观察他们的数据,将不同数据添加在你们的表上。其他组有不同数据的上台补充。(2)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钩码数X左边的距离 = 右边钩码数X右边的距离对照黑板上的图例进行转化:物体的重量乘上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 用的力乘上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还有什么发现?(3)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的表格吗?阻力点情况用力点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211216525634观察表中的用力情况和两边距离,我们发现了什么?能根据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吗?(4)你能自己设计表格和数据来分析另外两种情况吗?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三种情况进行解释):两边积相等,如果右边的距离大于左边的距离,那么右边用的力就比左边小。四、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还有哪些疑问?作业: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我们学习了杠杆的知识。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的实验给他们分一分类吗?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探究课,适用于小学科学“做中学”教学模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课题,从而让学生提出问题,再有选择的重点解决什么是杠杆和杠杆的作用这两个问题,通过图片解决了杠杆的定义和三个要素,同时及时地通过两幅图片来巩固杠杆三要素,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预备,然后通过实验探究来解决杠杆的作用,通过师生和学生门的交流得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由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来判定属于哪一种杠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了解了生活当中的部分杠杆。通过拓展延伸和课下作业,激发学生的爱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这一节课原先的设计当中有人体中的杠杆,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等内容,通过试讲,发现内容太多,学生接受不了,授课内容也完不成,这也说明了转岗教师眼高手低,对与学生估计太高,对于学生的了解不是很到位,只注重了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语言较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一节授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重新熟悉了自我,熟悉了学生,同时,将自我和学生进行了重新定位,对于小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注重知识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好,激发学习的激情,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钻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上课时间:xx-9-04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上杠杆的科学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桌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哎,讲桌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二、认识杠杆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阻力点、用力点、支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4、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6、分辨杠杆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研究杠杆的秘密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桌,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列举费力的工具)2、还有其他方法吗 ?3、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4、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5、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等各种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二、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1、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们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 (分组感知纸的特性)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三、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1、测度记录:形 状预测抗弯曲能力实测抗弯曲能力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电 和 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教学准备】1. 学生备:一号电池2. 教师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教学过程】(一)导入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 奥斯特当年正是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2. 学生活动3. 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 学生活动5. 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6. 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2. 学生活动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4.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5. 思考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神奇的小电动机【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过程与方法:用分部分观察、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根据小电动机的构造推想通了电后它为什么会转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探究小电动机的兴趣。【教学准备】1. 学生自备:玩具小电机、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号电池、透明胶2. 教师准备:导线、磁铁、电池盒、开关、铜质粗导线、大头针【教学设计】(一)导入1. 小电动机被安装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电以后就可以转动。你知道它为什么一通电就能转动吗?2.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神奇的小电动机。板书课题。(二)小电动机里有什么1. 让我们先拆开小电动机,看看里面有什么?2. 小电机由几部分组成?(教师介绍电动机内部构造。)3. 猜一猜小电机里面的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三)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1. 小电机里的转子部分是一块电磁铁吗?怎么验证?如果老师没有大头针和指南针给你们,只给你们一块磁铁,你们可以验证它是电磁铁吗?为什么?2. 学生讨论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实验装置。并实验。4. 讨论:小电动机内部的零件和结构,对于它的转动起到了什么作用?5.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