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91906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重点指导“翘、禽、庸、栽”的写法;理解“忙碌、羞愧、平庸、自卑、幼稚”等词语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4、从作者观察和描写麻雀的写法中受到启发,模仿描写小动物。【教学重点】体会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1,初步落实教学目标4,整体感知全文,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3,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二 教法学法 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CAI出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抓词扣句体会情感 以读代讲引发共鸣创设情境想象补白 拓展练习深化感悟三 教学设计 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CAI:激趣整体感知 雀儿巧妙登台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图文并茂想象 雀儿点缀生活隔窗放飞思想 雀儿唤醒生命第一个环节: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我分步板书“雀”字,由“小”和“隹”合起来就是“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和平时生活,初步认识麻雀的形象:一种很小的、短尾巴的鸟。 紧接着是对课文整体感知。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归纳出文章写了麻雀:“忙碌平庸、不羞愧不自卑、点缀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麻雀外在的生活情态,感受它的“忙碌、平庸”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课中练笔铺垫 雀儿跃然眼前课堂上,我由学生质疑入手,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学生说到哪就让他读哪;读到哪,老师就评价、反馈、指导到哪。(CAI出示:它总是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不停地跳)它的尾巴总在一翘一翘的(不停地翘尾巴)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缘由地飞回来。(不停地飞)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飞行的特点) 其中第5段,描写了麻雀飞行的特点,语言表达很精妙,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描写小动物的极好范例,同时作者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麻雀的喜爱之情。 这一段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充分朗读外,还引导学生抓住动词“划、栽、扇动”和“几起几落的弧线”、“ 像一团扔出去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扔高”,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课文的15段中,学生们抓住了麻雀不停地跳跃,不停翘尾巴,不停地飞上飞下,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忙碌。在此基础上,我相机地引导学生以“麻雀真是忙碌呀”为中心句写个小练笔。CAI:“麻雀真是忙碌呀!它总是不停地跳,像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它总是不停地翘尾巴,那是为了保持平衡;它总是不停地飞,忽上忽下,忽直忽曲,似乎在练习空中表演。雀儿真是不知道累呀!” 通过这样一个练笔,既有效地落实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又让学生对麻雀的“忙碌”有了一个完整地认识。 你又从哪里感受到麻雀的“平庸”呢?一是外形很不起眼;二是飞得太低。其中描写麻雀飞行的一个句子,我进行了重点指导。CAI:“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与市井之间”(1) 师:你从哪些关键词感受到它很“平庸”呢?(2) 师:你真会读书,抓住了“不会”“也不会”“不能”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它的“平庸”。(3)师:那么,它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呢?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CAI: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不能作大俯瞰或大航行,它只会低飞,只会跳跃,只能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与大禽类相比,它是多么平庸呀!(4)师:是啊,与那些会翱翔、会盘旋的大禽类相比,它真是微不足道、平庸至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通过练习,麻雀与大禽类之间的差距形成鲜明对比,学生不由得从心底里感慨麻雀是多么“平庸”啊!(过渡)在此基础上,我继续紧扣中心句,提出第二个层面的问题,即核心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它“不羞愧,不自卑”呢?由此进入到第三个环节:抓词扣句体会 雀儿深铭心中学生们很快发现了文中第6段中的一个重点句:CAI: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通过自读,学生们汇报体会:从“坚忍”、“欢快”、“有责任感”这些关键词体会到了,麻雀总是叫个不停、忙个不停,很坚强、快乐的活着。正如课前对学情的分析一样,学生的理解只停留于文字表面,比较肤浅。这时,我相机出示了句式比较,让学生在对比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CAI出示: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孵蛋和育雏活着。学生们感到:去掉这三处形容词,文章逊色很多,感受不到周涛先生的情感倾向,也很难读出自己的感情。教学到这一步,我又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演绎)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最难熬的冬天和夏天,或者当雀儿面对遭遇时,它是怎样地活着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CAI出示:冬天,寒风凛冽,大雪纷飞,雀儿依然坚忍地活着。夏天,烈日炎炎,酷热难当,雀儿依然欢快地活着。当雀儿遭到追赶、啄咬时,雀儿依然坚强地活着。为了自己的孩子,雀儿必须乐观、有责任感地活着。师:是呀!雀儿就是这样“坚忍、欢快、有责任感”“不羞愧、不自卑地”地活着啊!让我们读出自己的感受吧!师: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我相信在大家的心里,这绝不仅仅是一只“忙碌平庸”的麻雀那么简单了。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对雀儿更深的认识吗?CAI出示:虽然雀儿 ,但是 ,依然 地活着。生1:虽然雀儿长得不好看,叫声不好听,但是它一直欢快地叫着,依然乐观地活着。生2:虽然雀儿不能翱翔长空,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依然有责任感地活着。生3:虽然雀儿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它没有屈服,依然坚强地活着。师:是呀!麻雀在忙碌的生活中,在面对各种困难时,它始终乐观、坚强、有责任感。难怪作者会产生深深地敬意,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第四个环节: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课文进入到第9自然段,作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看着窗外的雀儿,用精妙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四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离不开了雀儿的点缀。CAI出示: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我着重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字的精妙之处。学生们很快就发现: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的的手法:把雀儿比作活标点,形象地写出了雀儿体形小巧、形态各异的特点;排比句流露出对雀儿喜爱欣赏之情。“朗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同学们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把这美丽的瞬间定格在自己的脑海里吧!”(配乐读)接下来就是本课最后一个环节: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紧扣课题,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理解课题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原来作者是透过看雀来看人,看的是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当学生谈到身边的普通人时,我展示了一组生活中平凡人工作的画面,让学生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透过这一扇窗户,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和敬佩!让我们怀着这份对生命的敬意,对生活的热爱,再读一次课题吧!隔窗看雀四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学生们由看雀引发对文章层层深入的思考,入情入境地读书,扎实有效地练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记忆和收获。而我也收获了更多。 我引导学生走近雀、认识雀、理解雀、敬重雀,层层剥笋地认识了麻雀的形象;用自主、探究、品读、感悟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尤其是,我把作业引进了课堂,通过扎实有效地练习,突破教学重难点,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落实了语文高效课堂,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当然,课堂是一门永远充满的遗憾的教学艺术,如果在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的语言上,我能更精炼,更丰富一些就更好了。这需要我今后不断地锤炼课堂教学语言,培养教学机智。谢谢各位老师给予指正!附送:2019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 1海上日出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这真是伟大的奇观!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二、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重围:层层包围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四、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1)读文,“奇观”?(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五、练习朗读全文。六、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 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1、整体感知。(放录像片)2、复习提问。(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二、交待任务。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三、学习新课。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2 、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一句。a谈理解。b欣赏画面。朗读体会。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4、小结。5、朗读第二段。6、尝试背诵。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二)学习第三段。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2、检查自学情况。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读题。填空。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三)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4、朗读。四、总结全文。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鄂教版语文五下:暴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教学切入点:抓住课文第12自然段中“狂暴的大自然”和“绚丽的早晨”展开阅读。阅读点:课文的711自然段。教学课时:1板书设计:2、暴风雨大自然如此神奇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二、分小组进行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思考讨论:(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写作顺序。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2)讨论每段内容: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 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要求: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雨来时的势头。 “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写狂风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写雨(有何不同?) 由惊恐放松、舒展。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三、大组交流1、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2、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3、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读、个别读、齐读。)4、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 去,做到情景相融。 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5、总结:学完这篇课文,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四拓展学习: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鄂教版五年级下: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说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学习重点、难点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围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到青海湖梦幻般的美。教学准备青海湖风景图(挂图或网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湖泊?2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青海湖(板书),作者还说它是梦幻般的湖(板书)。你想了解它吗?二、 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小组等)阅读课文,想想并讨论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了青海湖。2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读一读。3小组内谈谈自己的看法。三、 全班交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 教师引导:作者来到青海湖畔,“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作者虽然介绍了在这幅画卷里是“绿茵茵的草滩”,长满“黄灿灿的油菜花”和“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但相比之下,重点写的是什么?2(1)这节开头的“抬眼望去”,望见了什么?(2)眼前的美景使作者想到了什么?(3)作者幻想到了什么情景?3从哪儿看出青海湖的物产资源很丰富?4组织讨论:“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句话的意思。引导学生根据并联系课文内容来讲。5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朗读时要把惊奇、赞美、被陶醉的感情表达出来。四、 课外延伸:1鼓励学生摘录、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2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支寻找其他湖泊的资料鄂教版语文五下:古诗诵读江南春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L、指名读诗。2、描述诗意。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三、自学古诗1、自由诵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6、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7、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8、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9、背诵古诗四、小结两首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江南春。3、抄写生字词两遍。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鄂教版五年级下:背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 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四、 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题。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3全班交流。(以下为预设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1)所背课文隽永有趣。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2)教师的示范激发了“我”背书的兴趣。扣住“一字不差”体会作者当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指导朗读,突出“一字不差”。(3)妈妈的激励。“妈妈拿着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文,念起来就像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语气,体会到“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妈妈接着说:我小时候,学的是古文。还不懂啊,就让背。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我听着很新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4小结: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书读千遍,其义自见。”(1)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指导朗读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1)指名读该句,说说“反刍”的意思。(2)把温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慢慢”你读懂了什么?(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背课文”给自己带来的乐趣。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书中获益颇多。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钟楼读书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3、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点切入点: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阅读点:“我”在钟楼读书的乐趣。课时安排:2板书设计 5、钟楼读书“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他以前是一座钟楼”爱读书、乐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说一说“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四、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1、指名读第46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师:能不能把这句改成“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指导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师:熊猫生活在哪卫?看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动物心情会怎样?作者的感情呢?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我看见熊猫阿姨向长颈鹿小弟弟看了一眼,长颈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场。”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我赶紧把书翻下去。”“我好像听见书里有一阵音乐传来了”“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阅览室,它原是一座钟楼。”感情朗读。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1617自然段1、默读第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2、结合前文说说,为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4、齐读文章第17自然段。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我好像鄂教版五年级下:意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学习课文212自然段1自由独第2-12自然段2读后自主思考,全班集体交流。陌生人主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我”。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扣住“微笑”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一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遇到的是高尔基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二“我”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鄂教版语文五下:江畔独步寻花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等词的意思。2、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时安排: 1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看诗后注释,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读古诗3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2、精读第一句:黄师塔前东水流,春光懒困倚微风。指名读这一句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懒”是何意?哪些写出了春光美?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精读第二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指名读这一句问:桃花开得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5、感情朗读古诗(三)迁移、应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美丽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高兴的心情。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四、作业抄写古诗。我的老师 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在语境中推断词语的深刻含义的方法,体会语言平实而蕴含丰富感情的特点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教学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阅读切入点课文里哪些句子具体的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爱?课时安排2板书设计13我的老师回忆、我喜爱、蔡老师依恋、思念、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有哪些是终生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也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二、介绍作者、解题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叙写自己最难忘的老师的。三、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难读的地方反复读2、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简要回答下列各题:(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2)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共记叙了七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外教我们跳舞;带我们观察蜜蜂;教我们读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四、深入文本,走进主人公,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1、蔡老师教的是什么学科?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证明?学生快速读书,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蔡教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学科的。文中有这几处地方可以说明:(1)“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2)“让我们观察蜜蜂”。(3)“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4)“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2蔡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蔡老师的性格特点。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概括: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热爱学生的好老师。3、课文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热爱孩子。)4、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这一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件事例?你能给每个事例设置一个小标题吗?(假打真爱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歌排除纠纷。)5、品读课文,选择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说一说从那些词句能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热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朗读。6这五件事都和文中的“我”有关系,你能分别说出“我”的感受吗?(老师爱我们;老师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老师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老师对我爱好文学有很大影响;老师关爱我们的心灵。)7、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学生充分讨论。教师归纳: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 “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第二课时一、走进作者心灵,理清作者感情线索。1、默读课文,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的句子。2、同学们刚才找出了表达作者感情的部分词语,仅从这些词语,能否体现作者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为什么呢?学生充分讨论、争辩。教师归纳:这些词语确实可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离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离开具体的描述语句,就无从体现作者对老师的热爱、怀念之情。3、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什么?你能否列举数例,加以说明?启发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忆述的第一件事,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 “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幼小的心灵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师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学生间纠纷,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使学生终身难忘。这种事情还不值得一提吗?4、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如可以,请试一试。如不可以,能否谈谈理由?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随着作者回忆的轨迹,顺着作者记叙的思路,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见,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二、赏析写作特色。根据全文内容,结合预习提示,引导学生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1)详略得当、疏密相间的结构。(2)自然朴素的语言,深沉丰富的感情。(3)神态及心理的逼真描写。(4)围绕中心,精心选材。(5)在叙事时,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三、拓展延伸,写作训练1、教师:非常真挚而感人的师生情谊,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假如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以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迅,而他此时已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准备给蔡老师写一张明信片,你能代魏巍写吗?在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魏巍的成绩。请看屏幕,请一学生朗读或教师读:魏巍,从1939年至1949年,主要从事诗歌创作,曾先后写作发表了蛔蛔,你喊起他们吧、好夫妻歌及黎明的风景、寄张家口、开上前线等诗歌作品,其中1942年创作的长诗黎明的风景因成功地表现了抗日斗争的生活而获晋察冀边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鲁迅文艺奖金”。建国后专事散文及小说的创作,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1952年与白艾共同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空怒风后,1956年又与钱小惠合作写出了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 1963年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解说词编写工作。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明信片都比较短,要特别注意内容的精要,而蔡老师和“我”已多年不见了,我在文学上已颇有建树,所以明信片应包含这样一些基本内容:1通过具体的情节或细节唤起老师对自己的回忆;2得体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3表达对老师的祝福。60字左右。2、学生写作,然后交流。具体写法不求一律,有创意的要肯定鼓励。3、教师小结:在刚才同学的交流中,我听出了两点:一是同学们已基本掌握了用具体的情节或细节来表现老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是同学们对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的老师会爱我们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会爱他们的老师如自己的父母。六、布置作业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课后请同学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以“以心发现心,以爱博得爱”为题,精心选材,注意详略安排,介绍一位你的老师,字数500字左右。傻二哥 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本课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傻二哥的,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教学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并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阅读切入点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课时安排2板书设计【板书设计】14、傻二哥吆喝的内容爱给人帮忙“傻灵傻灵”衣着(善良、勤劳、乐观、穷而有志)吆喝前的准备有耐心,不怕麻烦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我国现当代有一位著名的评剧演员新凤霞,她不仅戏演得好,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叶圣陶先生称赞她的文章“不加虚饰,不落俗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傻二哥。(板书课题)2、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教师相机梳理归纳:为什么叫他“傻二哥”?“傻二哥”傻在何处?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生词认读,正音。3、逐段读文章,交流释词情况。4、说说你从文章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讲读课文第一段(1-3)。1、读完课文,傻二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相机讲读第二自然段,傻二哥很会吆喝。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2、课文有没有那个自然段概括的写出了傻二哥的特点?勾画出来。指名,板书。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完成板书。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傻二哥的“傻灵傻灵”。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傻二哥的“傻灵傻灵”,做勾画批注。2、全班交流体会,指导学生读找到的句子。(1)描写外貌的句子(第4自然段)。“穿着”、“留着”、“斜背着”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砷子;出去买糖却是如此讲究,透出帀股傻劲。(2)描写动作的句子。(第5自然段)。“伸伸”、“晃晃”、“试试”,吆喝前手和脚的动作都具体的描摹出来,连吆喝的准备工作都做得一丝不苟,傻二哥的“傻”劲呼之欲出。(3)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傻二哥的性格特点。3、交流讨论:傻二哥真傻吗?为什么说傻二哥是“傻灵傻灵”的?三、总结全文。1、课文的五方面内容。2、写作方法。教材简析】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劳、乐观的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文章从五个方面把这样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傻二哥吆喝的内容;傻二哥的特点爱给人帮忙;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烦。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细腻传神。善用细节描写是本文突出的特点,文中所描写的傻二哥的形象主要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