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1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802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1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1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1教学反思 教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1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太阳系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他们能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意识的,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通过本课教学,通过建模活动,使学生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对于太阳系的组成,学生知道八大行星,有的还知道它们离太阳的远近排列顺序,还知道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了。我们教学时,应重视这些信息,不要将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应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因此,教学中,对于学生已知就不再强调,对于学生知之甚少或有疑问的,进行补充说明。比如,冥王星是矮行星,那有多少矮行星?这是学生感兴趣的,可以告诉学生有四个矮行星(冥王星,查龙星,齐娜星,谷神星),可以激发学生课外搜索相关信息的兴趣。整个教学中,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的简单介绍,结合图片或视频媒体加以说明,就比较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了。对于太阳系成员更多的信息,让学生课外再搜集,待单元教学结束时进行小结交流,课堂上就不再一一详细介绍了。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太阳系2教案 教科版一、教材简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动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00其它一切天体只占0.200)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同时太阳还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冥王星等)、小天体(、行星、彗星、流星和其他星际物质等)。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成员。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课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太阳系”;第二部分“建太阳系模型”。1.让学生去认识太阳系,教科书提出了几个较为开放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还有哪些天体在围绕太阳运动?这些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排列上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是让学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是对交流的主题做出的指引。2.本课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本课与前两课的建模活动是有所不同的:造环形山主要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来模仿,日食和月食是根据事物的变化来模拟,而本课是根据数据来建模。表面上来看,这一课对建模的要求比较简单,但只要对照书中的数据表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一个建模活动有较大难度。其一,对这些数据进行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据表中的数据项日较多,有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的赤道直径,还有自转周期、公转周期。其二,处理数据有难度。在建模时,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如何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天体间的距离。其三,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用什么材料来建模型?行星间的距离如何确定?由于需建立八个行星模型和一个太阳模型,数量多,在操作时较难。二、教学背景:学生在研究了日食和月食之后,这一课将扩展到对太阳系这一个天体系统的认识。当然,有关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完成对太阳系的认识不再是有效的途径。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太阳系的模型将是更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这一活动,不仅含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和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科学词汇:行星、卫星、彗星、天体系统、矮行星(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科学方法:观察比较、查找资料、分析推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3. 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核心价值观:意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太阳系及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难点:建立太阳系模型器材准备。教学准备 教 具学 具说明与提醒教学课件给每组学生准备: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直尺等。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小皮球、太阳系图片教 学 流 程收集资料,了解天体 认识太阳系 建立太阳系模型 交流太阳系建立的经验 课 件 课件 实验、分析 讨论活 动 过 程基 础 设 计个 性 设 计一、 认识太阳系(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针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内的整理和交流。 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形式展示交流。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有录像资料) (5)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提出任务:建一个太阳系模型。 (2)讨论:建立太阳系模型,需要了解太阳系的哪些数据? (3)提供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阅读资料。 (4)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5)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制作过程大致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材料? (6)教师提示:按比例缩小各天体间的距离;按比例缩小各天体的大小。 (7)学生计算。 (8)部分操作: 在桌面上用支架排列出各天体的距离。 根据各行星的直径,初略地用橡皮泥搓出大小不同的各行星。 将行星插在支架上。 (9)思考:假如太阳的直径缩小为14厘米,那么模型中的各行星的距离和大小是怎样的? (10)根据假设计算。 (11)集体在操场上完成太阳系模型的建立。 (12)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板书设计太阳系恒星:太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彗星:哈雷彗星课外活动收集各种行星及恒星的资料,加深理解生成预见学生可能对太阳系模型的建造不能完成。数据的收集不完整。课堂评估学生掌握太阳系中各种行星的名称及基本结构。对宇宙中的天体研究产生一定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