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7878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简单分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教材共分3个部分。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器材: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2生、熟芋头;3生、熟马铃薯;4生、熟玉米粒;5铁碗,酒精灯;6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教师出示装有爆米花的礼物盒。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初次见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这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将能分享这份礼物,想要吗?生:想!(本环节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表现自己。为以后的课程环节埋下伏笔。)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有关食物的问题.老师准备了一些食物,想请几位同学上来蒙住眼品尝一下。说说这种食物是什么味道?可能是什么食物?哪位同学觉得自己的味觉最发达的愿意来试试?再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帮老师蒙住品尝食物同学的眼睛。(教师戴上一次性薄膜手套,向众学生展示后从苹果上切一小块用牙签喂给学生。)(本环节设计意图:从课堂映射生活,从教师实验操作细节上教育学生平时应注意卫生。)生:酸酸的、甜甜的、还很脆,我想是苹果吧!师:解说得真详细,再请你品尝一种。(老师再从一个煮熟的苹果上切一小块喂他吃)生:酸酸的、粘粘的,猜不出是什么。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生:第一个。师:好,让他看看自己吃的是什么!(卸下这位同学的眼罩,全班同学一起确认食物的名称煮熟的苹果,并请这位同学归位)谁还想尝?(老师又抽取另一个同学,并请上讲台,用同样的方法喂熟的毛芋。)生:软软的、有点甜,是毛芋吧(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生:第一个。(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板书课题)(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2.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 :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生:熟吃。师:我手中的两个马铃薯一个是生的,一个是熟的,哪个生的,哪个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双手快速在身后交换出示两个马铃薯)生:“看”、“摸”、“捏”、“切”、“闻”、“尝”、“剥”(本环节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选择,回忆先前学习的几种观察方式,并激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对生熟马铃薯进行观察。)师:看来判断的方法真的有很多,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究竟有哪些不同?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材料员拿出抽屉里的这盘生熟马铃薯,如果要用小刀请特别注意安全,开始吧!(小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教师巡回指导。)师:请材料员收拾好桌面的马铃薯扔进废物箱,我们要开始交流观察成果了: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哪些不同呢?谁先来试试?(一生把小组的成果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质疑补充)(教师一旁板书重点)观察方法 观察角度看 颜色摸、捏 软硬闻 气味尝 味道 切 水分剥 表皮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发现了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那么多不同点,看来马铃薯由生变熟之后在颜色、味道、气味,水分,软硬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很多的生:变化!(本环节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二)实验观察玉米粒由生到熟的变化师:刚才我们说了马铃薯由生变熟会发生很多变化,那是不是别的食物由生变熟也会发生变化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玉米粒来观察。(出示玉米粒,师:啊!糟糕,我怎么把生的玉米粒和熟的玉米粒混一起了),大家能帮我把它们先区分开来吗?。(请材料员从抽屉里取出装玉米粒的信封)生:能!(学生区分生熟玉米粒。)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区分生熟玉米粒的?”生:“熟的软,生的硬;熟的大,生的小;熟的好吃,生的不好吃;熟的香,生的不香”(本环节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先前区分马铃薯的方法区分生玉米粒和煮熟的玉米粒,借以巩固先前知识技能。)师:“看来玉米粒由生变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这次老师提供的玉米粒是煮熟的,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玉米粒变熟?”生:“蒸”、“烤”、“炸”、“炒”、“煮”(同步板书)(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玉米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并为下面的实验做好铺设。)师:“好,一会儿我们就来烤玉米,看看我们在烤的过程中玉米粒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材料员将熟玉米粒收入信封放进抽屉)来,我们看看这次实验的器材,谁能说说你觉得这次实验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教师依次展示实验器材)生:“要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点火应该从下往上”,“灭火应该从侧面盖灯帽,熄灭后将灯帽向上提一提”,“用外焰加热。”(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先前学习的酒精灯操作规范,注意实验安全)师:实验之前老师还想给大家一些小提醒。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小提示”)1、正确使用酒精灯(打开,点燃,加热,熄灭)2、搅拌玉米均匀受热。3、不触碰发烫的铁碗。4、仔细观察并记录玉米发生的变化。5、分工合作整理材料。师:大家能不能做到啊?材料员拿出材料开始吧!(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并及时掌握学生实验信息。)(课件出示:说说我们的新发现!)师:“在玉米粒由生变熟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分组汇报实验发现。(教师一旁辅以板书)煮 蒸 烤 炸 炒生玉米粒 熟玉米粒 硬 慢 裂 裂开口子 小 膨胀,变大 比较大 淡黄色 变深,出现小黑点 深黄,黑 没气味 越来越香,出现焦味 香,有点焦味(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玉米粒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玉米粒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三)分发礼物,质疑设悬师:这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现在我决定,把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展示先前出示的礼物爆米花。)师:在分礼物前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师:你们看,这小小的玉米粒和这爆米花除了颜色,气味,味道之外还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样子或形态”不同。(本环节设计意图: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师:那你们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是怎么样变成一朵可爱的玉米花吗?这就留待课后大家思考吧。(课堂结尾留设疑问:大家想知道一颗小小的玉米粒怎么会变成一朵玉米花吗?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的空间。)师:请大家选出自己组里这堂课表现最出色的同学上来领取你们组的礼物。附实验记录表:实验记录表(1)观察方法生马铃薯熟马铃薯观察角度实验记录表(2)生玉米粒烤的过程中玉米粒的变化烤熟的玉米粒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手观察手表格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科学知识和技能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的手的基本构造及其与手的灵巧关系。2让学生了解手有感觉的功能。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理通过观察,提出假设,确定方法,研究发现的过程,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手的灵巧与手的关节,关节、关节处的褶皱,拇指的特点等构造有关; 2能结合自己的亲自感受,体会到不同部位的感受能力不同,并能描绘出自己的不同感受与同学交流。 3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研究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反思探究经历了提出假设、明确方法、研究验证、归纳结果的过程,习得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材分析生活中,孩子们对自己的手是很熟悉的,关于手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很少去关注自己的双手。所以,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领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常事物各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观察手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启发学生来认识手的外形,了解手的结构,探究手的灵活性。同时,本堂课是建立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和我们在生长的观察活动之后进行的,是对人体的局部进行较深入的观察,也为后面研究奇妙的指纹作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信息1在实际生活中拍摄的一些有关手的资料。2从网上下载的有关根据手的外型和结构特征制造的为人们所和的工具。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一个游戏让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活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寻找答案,再让学生对答案进行猜测,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采用多种材料,设计多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设计了让学生猜箱子中的物品和信封中的物品这两个活动,体验手的感觉功能。期望目标:让学在活动中理解手的灵巧和跟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开,认识手具感觉功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我的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上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我们自己”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节课发观察手和奇妙的指纹两 个课时,我在这里说的是观察手一课时。本堂课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通过观察手的外形,研究手指皮肤上的皱褶和大拇的活动,知道自己手的外型和了解手的结构,以及手为什么灵巧的原因。这是本课的重点。其中两次探究活动:用胶带粘住手指皮肤上的皱褶,握笔去写字;让大拇指靠拢食指,不分开,去使用筷和汤勺,发现 的灵活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是讨论和的灵巧还和什么有关系。通过蒙眼睛摸物体的活动,知道手的感觉很灵敏,能感觉物体的大小、形状、冷热、软硬、粗糙程度等等,帮助我们辨认周围的物体。(三)是通过两次观察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手感。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手的构造,体验手的灵活与手的构造的关系。教学难点能进行小组合作,自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学疑点学生所要提出想要研究的有关手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设计的验证猜想的实验。重难点突破指导学生经历通过观察、提出假设、确定方法、研究发现的过程,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手的灵巧与手的关节、关节处的褶皱,拇指的特点等构造有关。教学用具1一号有盖的小纸盒内装:胶布、塑料管、橡皮筋、橡皮埠、软饮料管、线。2小袋内装有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等物。教学流程具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1引入老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两棵小树十信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你知道这是什么?2揭题:对!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手。(师板书课题“手”)我们的手能干什么?师:我们手为什么能做这么多的事?让学生产生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3新课探究:师出示手的骨骼照片,数一数手部的骨头数量。师:你能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师出示手部骨骼模型 ,观察手部关节活动的灵活性。师:下面我们来做“猜一猜”游戏。要求不用眼睛看。师出示手部骨骼模型,观察手部关节活动灵活性。师准备一些用油漆或乳胶画点在纸上的盲文,学生辨认盲文。在次基础上再介绍分别代表哪个数字,介绍人民币上的盲文数字。4拓展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么不同?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器具利用了手指关节处的褶皱结构?说明:(1)体验关节的作用,可用小木片和胶带纸把手指的某个关节固定住,就像骨折时夹板一样。也可以用圆筒套住手指,体会缺少关节将会怎样。(2)体验大拇指的作用。把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并排紧在一起,不单独分开。或者把大拇指收在掌心,体验一下手还能灵活地去使用工具吗?(3)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利用桌子上的事先准备的物品,以及学生自己书包和衣袋里的东西,挑选一些放在一个布袋里,请一个同学业蒙上眼睛,用手去拿出里面的物品,并说出是什么,为什么?接着在每个小组用若干信封或其他袋子分别装上废电池、塑料泡沫、海绵等不同,让学生猜。学生猜谜语。(很兴奋)学生讨论手的用途。学生展示手的用途。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手的结构和形态,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学生探索活动:触摸手了解它的内部,如有多少块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学生观察手作所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的变化 。分组讨论: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设想。学业生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验证的题目和验证的办法记在本子上。验证,由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验证。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褶皱,其作用和饮料管的褶皱相似,具有帮助活动的功能。除了用胶带纸粘住这些褶皱去体验手指是否容易弯曲外,还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饮料管,让学生用分别去弯折有褶皱的地方和没褶皱的地方,比较有什么不同。训练手的感觉。让学生区分袜子和衣服的正反连忙两面;分辨不同质地的纸;各种各样的树叶(如表面光滑有蜡的、有茸毛的,新鲜的、压干的,不同形状的说明由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进行验证。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褶皱,其作用和饮料管上的褶皱相似,肯有帮助活动的功能。除了用胶带纸粘住 这些褶皱去体验手指是否容易弯曲外,还可以验学生用手分别去弯折有褶皱的地方和没有褶皱的地方,比较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直接揭题。通过形象的感觉与对比,调动学生对人手灵巧的关注,引出研究内容,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愿望。 让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提出各自猜想、小组协商确定自己的假设。学生给自己的假设,小组通过讨论明确研究方法并选取材料进行实际验证的过程,发现手的构造与灵巧性的关系,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进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 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问顾探究过程,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利于学生习得探究技能,课后进行独立探究。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同进小组活动基本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是他们亲身体会到手的感受功能。让学生通过描述身体不同部位对物体的感知情况,体验手指的感受能力。对于与生俱来的手学生自己有很多的感性认识,教师注意了解他污染已有经验。估计学生的已有经验和通过对学生知识 储备等情况分析准备纸套、白纸、面胶、棉线、木棍、透明胶等许多材料。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进而体会到手的感觉功能。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不同部位感受。板书设计:观察观察方法 能干得手 手指 观察记录 眼看 灵巧得手 手 手掌 鼻嗅 勤劳得手 手腕舌偿 关节 冷热耳听 褶皱 轻重手摸、捏 大拇指 软硬 指纹 大小 粗糙与光滑课后小结:我们今天通过观察手的外形,研究了手指皮肤上的皱褶和大拇的活动,知道自己手的外型和了解手的结构,以及手为什么灵巧的原因。以后我们要用自己的灵巧手去做很多有意的事情来服务与人类。作 业:运用所学知识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继续观察脚趾的灵活程度,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