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语文S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5586819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语文S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语文S版教学要求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有关地理知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二、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一字组多词:拼( )( )( )( )置( )( )( )( )适( )( )( )( )存( )( )( )(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94年来,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板书: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三、学生质疑,师生梳理问题:意在顺学而导,将学生提出纷杂的问题梳理成重点问题,使其他问题迎刃而解。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2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四、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学习理解课文。1自读1、2自然段。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什么叫参差不齐?看插图1。重点理解:“仔细观察”“进一步发现”“逐渐”等词语。同样的世界地图许多人都看见过,甚至研究过。魏格纳却没有漫不经心发现的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2可是,这只是一个“假说”。“假说”是什么意思?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必须有足够有力说明的事实证据。为此,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活动。3科学家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默读4-7自然段。长期艰苦的考察:(1)南极洲找到的煤块上有植物生长的痕迹和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这说明2亿年前的南极洲不是现在的冰雪覆盖,而是一个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看插图,感受考察的艰苦。南极洲的冰碛石和大洋洲、非洲发现的冰碛石是完全相同的,说明它们全都来自同一大陆。读句子,体会“并不在也不是而是”的推理过程。所以,现在的地球上的几大洲在三亿年前是连在一起的,两亿年前这块大陆分裂了,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上。4指名读第七自然段。多媒体课件演示“大陆漂移说”5齐读最后一段。人们没有忘记魏格纳的观察和发现。再读最后一句,你能说说原因吗?五、总结全文: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六、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七、课后继续搜集“大陆漂移说”的有关资料。意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语文S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