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地震》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8471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地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地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地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地震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R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 1课时4、学情: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地球构造,知道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由一层岩石构成,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二、教学课题地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地震的方法。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搜集处理信息资料认识地震灾害,地震的成因以及的预测。分为四个活动:1交流处理信息资料。2引导学生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3.引导学生认识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使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进行模拟地震演习,让学生认识到用知识守护自己的生命。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2、能力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五、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学生准备: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毛巾(每组三条)、竹条要求学生带书包,以备逃生演习用。七、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课前交流:我们知道xx年中有很多的日子令人很难忘。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有很多日子令我们难忘。 百度搜索:汶川5.12地震:http:/v.ku6.com/show/v4H-8vwVRVocmXD8CWMHeA.html看到这个日子,你想到了什么?百度搜索:(播放地震现象视频)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3639537i18182423.html2、是啊,xx年5月12号,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痛苦而难忘的。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请大家看大屏幕。(播放汶川地震先后对比的照片和视频。)百度搜索:汶川震前照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691309218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E3%EB%B4%A8%B5%D8%D5%F0%C7%B0%D5%D5%C6%AC&s=0百度搜索:汶川震后照片: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2&fm=index&pv=&z=0&word=%E3%EB%B4%A8%B5%D8%D5%F0%D5%D5%C6%AC&s=03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4学生交流感受。5确实,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带着前面的观察和思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地震)二、学习新知,探究地震形成1关于地震,大家想研究哪些问题?生:地震是怎样形成的?与人类的关系?地震前兆?预测?自救?(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2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好吗?3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家先来猜一猜。生汇报。4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生:做实验。5实验时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材料老师已为大家准备好了,你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6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a注意安全。b注意分工合作。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生汇报交流。7大家的发现可真多,那毛巾、竹条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生:岩层。8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百度搜索:地震的发生。http:/video.baidu.com/v?word=%B5%D8%D5%F0%B5%C4%B7%A2%C9%FA&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9既然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地球上,它和人类的生活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学生汇报。三 实践运用,深入了解1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想问,地震有什么好处吗?生回答。老师来告诉大家,对于全球,(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2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3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同学搜集的地震前的预兆图片: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fr=&sf=1&fmq=133169335409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5%D8%D5%F0%C7%B0%B5%C4%D4%A4%D5%D7&s=0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百度搜索:张衡发明的地动仪: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169347300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D5%C5%BA%E2%B5%D8%B6%AF%D2%C7&s=0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4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同学们谈到了很多,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地震发生时自救常识)http:/video.baidu.com/v?word=%B5%D8%D5%F0%D7%D4%BE%C8%B3%A3%CA%B6&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师:对于不同场合的自救方式同学们还有需要补充的吗?老师再补充一点,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四 拓展延伸,结课1避震演习:大家知道的不少,做起来怎样呢?2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现场避震演习。发生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慌张,抓紧进行自救。师:大家做得很好,师: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用知识守护我们的生命。3虽然我们懂得了很多,但是对于地震的预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有没有信心?!板书设计: 地 震 形成? 预测? 自救?教后反思: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已有查找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以往在教这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知识,然后看看图象资料,再将重点的地震成因讲解一下,教师包办的较多,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孩子则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投入。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将课上看到的和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信息重组,最后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面面俱到,其他人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事,而是一个有趣的、可以有自己创意的、自主的过程。这就是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这样的课堂老师才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自主互动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重难点: 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课文导读:彩色的非洲展示了七彩的非洲风情画卷,围绕“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法。课文篇幅较长,提纲或表格能将内容简单化,便于抓住要点,利于理解,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编写时要注意语言简洁精炼,建议认真读一读过渡句,概括段落内容要点。课文语言十分优美生动,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要把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和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抓住要点,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自主预习: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基础达标: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炽热(ch zh) 渗透(shn cn) 木薯(sh sh) 聆听(ln lng) 充沛(fi pi) 红沙瓤(rng rng)(2)和学习伙伴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然后再给画线字注上音。斑斓( ) 炽( )热 湛( )蓝 充沛 ( ) 硕( )大 巨蟒 ( ) 渗( )透 聆听 木薯 强悍 ( ) 粗犷 ( ) 篝( )火 繁花似( )锦 含情脉( )脉 目不暇( )接(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七彩的( ) ( )的阳光 精美的( )温顺的 ( ) ( )的少女 流动的( )五颜六色的( ) ( )的小径 ( )的境界2、我能理清课文顺序。这篇课文围绕课题,在篇章布局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 和结尾 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3、我发现了课文不仅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过渡也十分自然。如,过渡句 和过渡句 以及 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顺畅自然。4、读了彩色的非洲我发现: 合作探究:1、“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那些方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了解了哪些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3、结合课文和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4、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课堂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 ch r tin qin hu j c un shu d shn tu ( ) ( ) ( ) ( ) (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重( ) 沉醉( ) 领悟( ) 3、与“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相呼应的句子是 ,这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 之情。课外延伸:小练笔: 如果要开辟去非洲的旅游线,你会怎样设计旅游广告?请尝试一下吧! 拓展阅读 埃及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方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的,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 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塔身由230余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据说是先砌好地面的一层,然后堆起一个和这一层同样高的土坡,人们就顺着倾斜的土坡把石块拉上第二层。这样一层层砌上去,金字塔有多高,土坡就有多高。塔建成后,土坡变成了一座很大的山。然后人们又把这座土山移走,让金字塔显露出来。现在,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中的这些金字塔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1、填一填。金字塔所在地 。金字塔的用处是 。金字塔高大雄伟,文中是以 为例介绍的。2、在文中分别用“ ”划出具体写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3、选择正确的答案。第3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的方法是 。A 用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4、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 阅读链接非洲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陆。它形如一个巨大的不等边三角形,南窄北宽,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环绕四周,沿海岛屿不多,最大的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在非洲生息着不同肤色的居民,有黑人,也有白人,还有黄种人,其中黑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非洲的全名叫“阿非利加州”。非洲大体是一个起伏不大的高原,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四分之三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几乎全年都是夏天,故被人们称为“热带大陆”。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第一大河尼罗河也是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流域是孕育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屹立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第一高山,顶峰终年积雪,素有“赤道边上的白雪公主”的雅称。东非大裂谷纵贯非洲东部,是世界最大的断层陷落带。镶嵌在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风光绮丽,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非洲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农业和林业资源。世界上最重要的五十多种矿产非洲都不缺少,其中至少有17种矿产的蕴藏量在世界位居第一。被称为“不毛之地”的撒哈拉沙漠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地下蕴藏着大量可供开采的石油。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赞比亚素有“铜矿之国”的美称。非洲生产可可、咖啡、棉花、小麦、玉米、高粱、小米、木薯和棕榈油等农产品。埃及的长纤维棉花以产量高质量好驰名世界。非洲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人民吃苦耐劳。但是,非洲曾经遭受长达500年之久的殖民统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和掠夺,将非洲变成世界上“最贫困的大陆”。据联合国宣布,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8个国家中有33个是非洲国家;非洲五十多个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二。尽管非洲目前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它仍是一个“有希望的大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