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分配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分配律第3638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2. 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把下面复习中的口算写在卡片上;在一张纸条上画5个白色的正方形和3个红色的正方形,如,共做4条。教学过程:一 复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36+64)8,205+502,6010+1010等,计算每一题时,第一个学生回答“先算什么”,第二个学生回答“再算什么”,第三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算什么”。二 新课1. 教学例3。教师让学生摆正方形,先把5个白色正方形摆成一横排,接着摆3个红色正方形与白色正方形在同一行上,教师同时贴出一张画有正方形的纸条,先只显示5个白色的正方形,然后再显示3个红色的正方形。接着教师说明要摆4行这样的正方形,边说边贴出另外3张画着正方形的纸条。教师指着图形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想的?先请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把学生所列的算式写在黑板上。还有别的算法吗?你是怎样想的?再请一个学生回答,如果这个学生说出另外一种算法,教师再把这个学生所说的算式也写在黑板上。如:(5+3)4 54+34教师:第一个算式是先求出每一行有多少个正方形,再求4行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第二个算式是先求出白正方形和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再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这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5+3)454+34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7)6 186+76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9) 2015+209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2进行抽象概括。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6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教师:如果用字母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a+b)c=ac+bc等号左面(a+b)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号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三 巩固练习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3)27,提问: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1527,提问: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37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在(32+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分配律教案 冀教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 =625 =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 =100+50 =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三、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幻灯片中的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