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81621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土壤里有什么【作 者】 毕红叶 【单位姓名】 稼依小学【教材依据】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课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利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沉积和加热土壤的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后,了解土壤的组成,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设计思想】本课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预测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课后延伸的探究。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部分。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对岩石风化及风化的结果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生常见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探究,了解自然中土壤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是学生掌握记录观察试验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推测及猜想研究,在通过实验验证,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物。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对于土壤他们司空见惯,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可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那里来,更不会想到土壤来源于岩石,土壤的成分,他们对土壤既熟悉又陌生。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了解土壤对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演示材料 :酒精灯、火柴 铁勺、 课 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土地图片 1土壤为什么会使植物茁壮成长,土壤中有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猜测。实验(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2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3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三、土壤和生命: 课件呈现图片: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3.自由交流。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交流汇报。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四、总结引伸:阅读课本65页内容。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本课小结内容)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让我们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吧!阅读课本65页内。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实验报告表: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日期:年 月 日实验方法实验现象肉眼放大镜倒入水中燃烧土壤板书设计:动物生物土壤植物组成水非生物空气腐殖质矿物体会与反思 :根据科学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课要进行科学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进步都有好处,我本着这一理念设计了此教案。把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学生能在自己操作的实验中,增加科学兴趣,获得科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实验探究这一环节分了两部分:观察和实验。首先,通过耳闻,目睹,手捏,鼻嗅等观察的方法对土壤的成分做出分析,这样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中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挫折,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本课实验部分是小组内人人参,生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既积极投入,专注地研究,初步有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专注和激情,同时,课堂活动又不显得混乱无序。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思想交流,充满了平等、真诚的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一方面是小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方法、水平和质量等问题都不尽人意,另一方面是我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所有的土壤材料都是我给准备好的。土壤的种类不全,使得学生的观察没有得到全面的展开,使得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一定引领孩子还原大自然的真实。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五上土壤中有什么教案设计【课题名称】 土壤里有什么【作 者】 谷 惠 【单位姓名】 洛南县西街小学【教材依据】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课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利用放大镜观察,再用沉积和加热土壤的方法,来探究土壤的成分,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后,了解土壤的组成,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设计思想】本课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预测猜想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课后延伸的探究。本课从科学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的。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探究技能的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是实现“科学探究”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最重要的活动部分。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对岩石风化及风化的结果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学生常见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探究,了解自然中土壤的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是学生掌握记录观察试验的方法,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进行推测及猜想研究,在通过实验验证,认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而是一种混合物。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多数生活在农村,对于土壤他们司空见惯,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可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那里来,更会想到土壤来源于岩石,土壤的成分,他们对土壤既熟悉又陌生。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了解土壤对生命的意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土壤是由岩石风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动植物残留体,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组成。教学难点:依据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方法】:以观察探究为核心,采用设疑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情景教学及多媒体辅助等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真实的实践中学习新知。【学法指导】:以观察实验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生活,坚持观察,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教学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准备】:分组准备:新鲜土壤一袋、干燥土壤一袋、一个放大镜、一个烧杯、一把药匙、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张记录表,一个纸盒,一张报纸,五根牙签等。演示材料 :酒精灯 石棉网 干土 火柴 铁盒 三脚架课 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岩石变化图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知道了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等作用,岩石破碎的现象叫风化。岩石在风化的作用下碎裂,继续风化,碎裂成小石子和沙,如果继续风化,会怎样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研究土壤,寻找土壤源于岩石的证据。二、寻找土壤的成分: 猜测:根据你平时对土壤的观察,你认为土壤中有什么?大胆的说说你的预测。实验(一):观察新鲜土壤 1请同学们用肉眼仔细观察老师给大家准备花园里的土壤,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录表上。比比谁的眼睛更敏锐,哪小组合作效率高。2、从老师这里领取放大镜,进行更细致地观察。3交流观察新鲜土壤的收获。4为了方便观察,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干燥的土壤,借助牙签,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有什么发现?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怎样区分呢?5交流土壤颗粒的观察发现。6.阅读资料:(课件呈现)地质学家对这些颗粒进行分类:直径大于2毫米的颗粒称为沙砾(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石子);直径小于2毫米大于1/16毫米的称之为沙;直径小于1/16毫米大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粉沙;直径小于1/256毫米的称之为黏土。实验(二):用沉淀法了解土壤大成分1如果把这么土壤倒入水中,你又能发现什么呢?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2把干燥的土壤倒入水中观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3让我们来搅拌一下,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小棒用力搅拌水中的土壤,让土壤颗粒随水运动,然后静置在一边。4好,我们让它们静止一段时间吧。5我们现在再来看看烧杯里在水的作用下土壤的沉积物分成了哪几层?是怎样的顺序?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顺序?6现在请小组同学整理你们的实验记录,说说土壤中有什么?课件呈现: 放大后得沙砾,沙,沙粉和黏土颗粒。演示实验:用加热土壤, 验证土壤中含有腐殖质1 .师用酒精灯加热土壤,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 闻到了什么气味? 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3. 结论: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焦的味,这是因为土壤中有腐殖质。三、土壤和生命: 课件呈现图片:1.观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土壤里有青蛙,花栗鼠,蚯蚓,昆虫 等等。)2想一想:土壤为他们提供了什么?它们又为土壤做了什么?3.自由交流。4小结: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土壤为它们不仅提供了栖息地,还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长发育必需的养料,而生物使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等养料,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生活。5那么土壤和我们人类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6.小组内极极交流汇报。7小结:因为土壤和生物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衣、食、住、行又和生物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土壤为我们的生活、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同意吗?四、总结引伸:阅读课本65页内容。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呈现本课小结内容)2是呀,土壤的作用真大啊!让我们以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结束本课吧!阅读课本65页内。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家园就要靠我们所有人。实验报告表:实验名称:寻找土壤的成分 实验日期:年 月 日实验方法实验现象肉眼放大镜倒入水中燃烧土壤板书设计:动物生物土壤植物组成水非生物空气腐殖质矿物体会与反思 :根据科学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课要进行科学探究学习,这对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进步都有好处,我本着这一理念设计了此教案。把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学生能在自己操作的实验中,增加科学兴趣,获得科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实验探究这一环节分了两部分:观察和实验。首先,通过耳闻,目睹,手捏,鼻嗅等观察的方法对土壤的成分做出分析,这样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条件中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挫折,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本课实验部分是小组内人人参,生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交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既积极投入,专注地研究,初步有了进行科学研究的专注和激情,同时,课堂活动又不显得混乱无序。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沟通、思想交流,充满了平等、真诚的氛围。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一方面是小学生在科学探究的方法、水平和质量等问题都不尽人意,另一方面是我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所有的土壤材料都是我给准备好的。土壤的种类不全,使得学生的观察没有得到全面的展开,使得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一定引领孩子还原大自然的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