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579595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悉尼歌剧院教学设计 沪教版【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人们称赞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的原因。 能积累课文中描写悉尼歌剧院外观独特美丽的句子。 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城市标志,它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掌握“不仅而且”关联词的用法。【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悉尼歌剧院的“巧夺天工”。【课前预习】 读准下列词语,给带点字注音。 ( ) ( ) ( ) ( ) ( )滨海 衬托 兴建 洁白晶莹 三面临海 借助工具书,先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语意思。 巧夺天工 三面临海 落成 正确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悉尼歌剧院成了悉尼这座城市的标志?【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出悉尼,揭示课题。 出示悉尼图片,板书:悉尼 学习第1、2小节,了解悉尼有标志。 自由读第1、2小节,说说对悉尼有了哪些了解? 交流反馈,随机理解。(板书:标志、歌剧院) 合作朗读。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为什么悉尼歌剧院会成为悉尼这座城市的标志?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归纳两方面原因 学习词语:悉尼、滨海、标志、洁白晶莹、花瓣、雄伟、监控、丹麦 交流问题 出示句子。 读正确并理解句子,相机板书:外观漂亮 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三、研读课文,学习第3、4节。 重点研读第3小节,体会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之处。 出示:第3小节,读正确。理解“巧夺天工”并板书。 再读第三小节,说说从哪儿感受到悉尼歌剧院的“精巧”? 交流,相机指导。 造型别致 出示比喻句,读正确。 再读比喻句,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感受比喻的恰当。 朗读记诵。 小结。 三面临海出示句子: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是巧夺天工。 还能从哪儿感受悉尼歌剧院的“精巧”。 借助图片,先理解“临”的意思,进而理解“三面临海”。(板书:三面临海) 了解“海中歌剧院”名字由来,点明这是另一方面的“精巧”。 互相衬托 除此之外,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悉尼歌剧院的精巧?(板书:互相衬托) 观赏画面,感受精巧。 总结。 学习第4小节。 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感受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引读。 借助图片理解“闭路电视系统”,并结合第5小节感受“设备讲究”。 齐读第4小节。 认识过渡句,初步感受过渡句的作用。 出示过渡句。 认识过渡句,了解抓住过渡句概括节意的方法。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通过读书来欣赏了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正是由于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所以它成为了悉尼的标志,也成为了旅游者和艺术家们向往的圣地。布置作业 仿照第3小节,用“像又像更像”从不同角度观察金茂大厦。 板书 22 悉尼歌剧院 标志 造型别致 外观漂亮 三面临海 (巧夺天工) 互相衬托 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附送: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沪教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学情分析:学生很喜欢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本文正合学生胃口。与前两个单元赞美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是不同的内容。学生对本课的生字学习已有了提前的预习,还有不少学生能听写词语了,所以在生字词语教学上可以少下点功夫。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不做过多解释,只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教学。如“只要就 ”“大吃一惊”“一就”等词句的理解,再让学生把文中的空白,这两个人物每次怎样地说给补上,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人物当时的语气、心情。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难点: 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准备:查找资料,了解大雁的相关知识;小黑板(生字词)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从更羸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1、出示小黑板: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2、导入:一句话,我们就了解了更羸这么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是因为他与一个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段读课文,对读不好的段落重点指导读好。3、认读生字词: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提醒:“更”是多音字,在课文里读,不要读成。弦,读,不要读成。“愈”读“”,不要读成“”;“惨”是平舌音,不是翘舌音。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并归纳问题。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3、再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如:(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2、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3、难字书写指导: “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 “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 “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4、书写练习。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解决难点(一)说“更羸不用箭能射下大雁”是哪几自然段?(14)1、指名读14自然段。2、更羸打猎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看到的那只大雁的?(用“ ”画出来:一只、慢慢的,边飞边鸣)3、更羸指着大雁说了什么?谁来读一读他的话?(更羸的话中用了“只要就”,表达出更羸的胸有成竹,所以读时语气要肯定。)4、魏王为什么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如果是你,你相信更羸的话吗?5、指导朗读:更羸虽有把握,但态度谦和。魏王的话要用不解和疑问的语气来读。6、齐读14自然段。(二)师:更羸到底有没有将大雁射下来呢?哪几自然段告诉我们?1、齐读5、6段。2、更羸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怎样?哪些词写出拉魏王吃惊的程度?句子对比: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3、指导朗读:突出两个“直”,突出“啊、大吃一惊、真有、这样”(三)师: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1、默读79自然段。思考:最后一段话,更羸一共说了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什么?(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讲的是他的分析?)2、同桌交流。3、集体交流: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 4、语言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说话:因为( ),所以( )。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二、总结课文1、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你觉得更羸是个怎样的人?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2、说说“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三、布置作业: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板书设计:课后小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